諸葛亮,與戰事糾纏在一起的悲情男人(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推薦:諸葛亮,與戰事糾纏在一起的悲情男人(上)

文/高鴻

(成都武侯祠)

【作者簡介】高鴻,男,七零後,網名:人在雨中,陝西丹鳳人。

中學語文教師,中國西部散文學會會員,商洛詩歌學會會員,作家在線和史飛翔工作室簽約作家。

有散文、詩歌、小說散見於《教師報》《陝西詩歌》《陝西教育》等報刊雜誌及《作家在線》《閱讀悅讀》《中詩網》《新詩天地》等網絡平台上。

文字有緣:約三五好友,品一盞香茗,剪一抹時光,敘一段舊憶,掬一份真誠,書一紙墨香......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古隆中)

五、關於諸葛亮丞相的責任

丞相是封建王朝的政府首腦,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總攬六部九卿,處理軍、政、財、外交、司法等等方面的重大問題。

中國古代政治家都懂得:要一統天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如何貫徹這一原則,「隆重對策」可謂是千古絕唱。

曹操統一北方,人力、物力均占有絕對優勢,「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以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占有荊州地利的庸主不足以抗曹,孫權也難以高舉起抗曹的旗幟。

因此,諸葛亮指出恢復漢室、統一天下只能分兩步走:

首先,不失時機地奪取荊州、益州,建立起鞏固的根據地,以此為依託,在「地利」上造成三分天下的格局。

(漢中武侯祠)

其次,依靠「人和」,推進統一大業。

諸葛亮這裡的「人和」包括用人、修政、結盟三個內容。

用人則「總攬英雄,思賢若渴」;修政則「內修政理」「西和諸戎,南撫夷越」;結盟則「外結好孫權」和曹操抗衡,以待天下之變。

可以說,「隆重對策」為劉備規劃了帝王霸業的宏圖,是蜀漢政權建立和發展的綱領性指導文件。

諸葛亮任蜀漢丞相整整十二年,在成都丞相府中處理政務,僅僅是劉備稱帝後的章武元年、二年和建興元年、二年、四年共計五個年頭,其餘七年,則一直忙於南征北戰,絕大多數時間不在任所衙門,丞相職責事務,在《出師表》中一概託付於「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

當時,後主劉禪年已二十,但少不更事。

據《魏略》中記載,劉禪登基時,曾對諸葛亮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後主劉禪是個十足的傀儡而已。

如今,卻要如此無甚能耐的人駕馭宮中府中的一切重大事宜,無異於趕鴨子上架。

(陳倉故城遺址)

關於用人問題

在《出師表》中,諸葛亮先舉賢臣:「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後薦良將:「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使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

」因為這些人都是蒙受皇恩的根據地老部下,是鐵桿粉絲。

淳淳告誡,信任有加,

馬謖是託孤大臣,是近臣,是自己人,先帝臨終時交代過此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因為是先帝的人,又因征南蠻時獻策「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因此才有街亭之失守。

「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

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此聯為清人趙藩撰並書寫在諸葛亮殿前,很有代表性。

揮淚斬馬謖,自降三級,算是為第一次北伐失敗找個台階下。

魏延是降將,不在嫡系序列,故一直信不過,時時刻刻給魏延扣個「頭上生有反骨」的屎盆子,只惜其勇不用其才,死了也要把魏延拉去墊背,使其不能善終。

殊不知,此舉寒了多少邊關將士的心。

完全按照先帝劉備的看人標準來用人,典型的用人唯親,而沒有貫徹執行「隆重對策」中的既定方針。

(三國街亭古戰場遺址)

關於後勤保障問題

人馬未動,糧草先行。

這是行軍打仗的基本原則問題。

民以食為天,兵無糧草自散。

武侯割隴上之麥,迫於無糧草;苟安被責而興謗,不過因貪酒解糧之過期;李嚴遣書以相欺,亦不過運糧之有缺。

兵之需餉如此,而餉之艱難又如此。

故國家兵未足必先足糧,糧不足無寧去兵。

這裡不妨再回顧一下蜀漢重量級人物的所作所為:

公元221年,關羽背棄吳蜀聯盟,恃勇而驕,敗走麥城,丟失荊州三郡,失去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地,致使蜀漢積攢多年的糧草器械全部資敵。

為了給關羽報仇,張飛要部下三日之內趕造十萬白盔白甲,結果被手下殺害,這是蜀漢製造業不景氣。

公元222年,劉備傾蜀漢全巢之力伐吳,結果一把火燒得元氣大傷。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大軍南征不毛之地,又接二連三的發動六次伐魏。

繼諸葛亮之後,姜維還有八伐中原的戰事。

蜀漢的五大巨頭如此好戰,什麼修政,什麼結盟,這些都不好玩。

以封建正統思想綁架民意,窮兵黷武,蜀漢政權不僅不能「興復漢室」,反而被自己打敗了。

(諸葛亮夫人故里黃家灣黃月英雕塑)

關於國防建設問題

蜀漢之地屬於西部欠發達地區,戍守人員占到總人口的10.9%,連年戰事,當不僅如此。

雖在開國之初,諸葛亮很注重人民的休養生息,注重發展經濟,注重民族融合,注重外交聯盟建設,在構建蜀漢和諧社會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綜合國力得以明顯提升。

但是蜀漢畢竟是小國,人力、物力、資源相對有限,應該嚴格執行「隆重對策」既定的「兩步走」戰略目標,充分利用三國鼎立期間相對和平穩定的社會環境發展經濟才是。

根本經不起連綿不斷戰事的折騰,特別是吳蜀大戰之後,慘敗的蜀漢已是滿目瘡痍,一窮二白,危機四伏。

馬克思說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面對如此弱小的國力、國情現狀,諸葛亮仍然採用以靜制動、以攻保守的國防戰略思想,不遺餘力地對曹魏用兵。

諸葛亮又開小國容易動亂子的先河。

武侯以先帝之心為心,而欲終先帝之事;姜維以武侯之心為心,而欲終先帝之事。

他們都過高地估計了封建正統思想對凝聚人心從而影響戰爭結局的作用,而老百姓的想法是非常現實的:誰當皇帝都行,只要能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擁護,反之,他們就反對。

六出祁山也好,八伐中原也好,均無功而告終。

可以說,是蜀漢自己把自己搞得國將不國的。

(諸葛亮夫人故里黃家灣)

六、諸葛亮的悲情人生

有人這樣讚美諸葛孔明:諸葛亮,身體雄偉,相貌出眾,器宇軒昂,羽扇綸巾。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輕揮羽扇,早見曹操敗北;憑三寸之舌,讓江表群豪皆驚;依數尺之琴,使關中雄師盡退;七擒見證了他的英才;兩表訴出了他的忠心;他雖為肉體凡胎,但卻做為了許多非同凡響之事;他治理下的是塊貧脊之地,輔佐的是位庸主,卻讓強魏、悍吳畏之如虎;他施行的刑法峻嚴,卻無一人抱怨;他死之日,上極王公,下至村夫,盡皆哀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一生的最好概括。

試觀古今,誰人可及?

縱觀諸葛亮一生,其特點是:「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他身為丞相,忙於南征北戰,理所當然地犯了兩大錯誤:一是越俎代庖,一是棄長用短。

用今天的話說,諸葛亮是瀆職而不務正業的戰爭狂人。

這也許正是諸葛亮悲劇人生的關鍵所在。

(僅存28米九里提古堤遺址)

諸葛亮的悲情,是他一代人所代表的「擁劉反曹」正統思想與當時無力回天的現實之間矛盾的反映。

而矛盾鬥爭的結果,是諸葛亮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進取精神取得了勝利。

他的死,不過是在追求不朽的過程中遇到阻力時的一次猛烈地碰撞,從而迅速提升自我,進入到一個新的境界之中,完成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格塑造。

悲情主人公常常感到他經歷的痛苦是值得的,他所堅持的信念是正義的。

因此才沒有逃避,敢於把擔當苦難、力挽狂瀾作為自主精神的使命,肩負著社會、歷史的重任,有著「捨我其誰」的當仁不讓的奉獻精神。

金無赤金人無完人,諸葛亮的悲情是特定時代的產物,他個人不懈努力、奮發圖強,生命不息戰鬥不止,終以生命的毀滅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恆,從而激起悲壯慷嘆之情而使人們的心靈得以凈化,精神得以提升。

《出師表》自他面世之日起,就備受後人厚愛。

這除了諸葛亮久被神化,後人愛屋及烏之外,他涉及到一個非常嚴肅的是非標準問題,以帝王家或集團利益為出發點,以忠君愛國為標準,就此而言,諸葛亮的《出師表》堪稱圭臬。

(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的錦里)

桑提亞哥是美國作家海明威在小說《老人與海》中塑造的硬漢子,一生與戰事糾纏在一起的諸葛亮性格也有著驚人的相似。

少時熟讀兵書典藏,中年指點江山開創蜀漢政權,晚年忙於南征北戰,最後隕落在上班途中五丈原。

生在亂世,忙於戰事,死於心思。

時過境遷,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主流,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國不分大小強弱,民族不分東西南北,惟有放棄戰爭,擱置爭議,求同存異,才能謀求和諧共贏發展之路。

好戰必敗,忘戰必危。

發展才是硬道理,構建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把諸葛亮從神壇上請下來已經沒有什麼必要了,但在對諸葛亮膜拜的同時,應該給《出師表》注入時代新鮮的血液,真正從閃爍著絢麗光彩的悲劇人物身上獲得全新的理性感悟。

遠離戰爭的紛擾,熱愛腳下的熱土,珍惜自己的生命,老百姓在中國夢的康莊大道上都過上和諧安穩幸福的小日子。

仰望蒼天,皓月當空,願諸葛孔明的悲情人生一去不返,讓諸葛孔明永遠含笑於九泉之下。

(完)

(五丈原)

推薦:

2017的情人節:《西遊記》里的屌絲跟剩女

古代官職詳解:知州相當於現在什麼官?收入有多少?

歡迎訪問頭條號《悅讀圈》

投稿郵箱: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顧問:朱鷹、鄒開歧

編輯:洪與、姚小紅、鄒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