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滅亡後,冒出一位神將,橫掃東吳3員上將,若被重用蜀漢難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512期 文/無常奉天玉 插圖/東方夜未眠)

東漢末年,天下三分,在當時的三國中,曹魏據有中原,有最大的地盤,和最多的人才,綜合實力最強;孫氏兩代三人經營江東,有很深的根基,又有長江天塹;蜀漢則易守難攻,當初暗弱的劉璋據有此地,梟雄劉備卻還整整攻打了三年,才成功入主益州。

正是因為他們各有優勢,誰也奈何不了誰,才會出現三足鼎立之勢,並維持多年。

然而,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這一看似穩固的局面,終究還是被打破了——公元263年,曹魏分兵三路,發動滅蜀之戰,鄧艾偷渡陰平,劉禪投降,蜀漢宣告滅亡。

那麼易守難攻的蜀漢,為什麼會輕易被滅亡呢?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蜀漢人才凋敝,在魏延死後,幾乎沒有什麼名將可用了。

其實不然,劉禪時期的名將並不少,例如姜維、馬忠、張嶷、霍弋、張翼等人,而且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非常忠義,甘願以身殉國,也不會降敵。

既然蜀漢有如此多忠義的名將,那麼迅速被滅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小編認為,這與蜀漢對人才的打壓和埋沒有關。

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接下來,我們便拿當時一員蜀將的經歷,與論證一下此事。

我們今天要說的名將,是巴東太守羅憲。

說到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提起他的戰績,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驚嘆,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公元263年,蜀漢滅亡之後,曹魏滅蜀的主將鍾會、鄧艾先後被殺,蜀中空虛。

這個時候東吳看到了巨大的利益,於是派出軍隊,以救援盟友的名義,打算分一杯羹,而羅憲不但識破了他們的意圖,還在與東吳撕破臉後,堅守住了永安。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一連擊敗了三位東吳名將。

第一戰:擊敗盛曼

吳軍派來的第一波大軍,是由將軍盛曼帶領的。

這個時候,盛曼還是以欺騙和勸降為主,但羅憲卻說:「本朝傾覆,吳為唇齒,不恤我難而邀其利,背盟違約。

且漢已亡,吳何得久,吾寧當為吳降虜邪?」意在斥責東吳的不義,並認為東吳不會長久,於是組織士兵,與盛曼大戰,並阻住了盛曼的大軍。

第二戰:擊敗步協

當鍾會和鄧艾先後死亡的消息,傳到東吳之後,吳主孫休更加著急了,可是盛曼還是未能拿下永安,為吳軍開闢出入蜀的通道。

於是他又派出名將步騭之子步協,率軍前往了永安。

可是名將之後,到了羅憲這兒根本不好使——這一戰羅憲發威,《晉書》記載:「吳又使步協西征,憲大破其軍。

第三戰:抵禦軍神陸抗

兩度失利之後,孫休徹底怒了,於是派出了陸遜的兒子陸抗,率三萬兵馬,去協助步協。

雖然陸抗的威名,不及位列東吳四英傑的陸遜,但是他能與西晉名將羊祜相持,不分勝負,可見他的能力,而他「軍神」的稱號,也是他能力的證明。

另外,當他到永安的時候,羅憲已被圍困半年之久,城中不但物資匱乏,還爆發了瘟疫,逃亡叛降之人數不勝數。

可是這種情況下,陸抗還是沒能攻破永安——羅憲最終選擇了向曹魏投降,並請求救援,而且在陸抗的打擊之下,堅持到了援軍到來。

另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羅憲堅守城池,是在明知蜀漢滅亡的情況下進行,而且在蜀漢滅亡後,又堅守了半年,由此稱他為蜀漢最後的義士,並不為過。

那為什麼要說,若他早被重用,則蜀漢不滅呢?原來他少有才名,性格方正,是一介名士,只可惜因為他堅決不與權貴同流合污,遭到了黃皓的打壓,被貶為了永安太守。

而當他獨面吳軍的時候,其主將閻宇,已經打著回援成都的名義,帶走了大批的兵馬,只給他留下了兩千人。

就是憑藉這兩千人,他在蜀漢滅亡之後,穩定住了軍民的情緒,並在東吳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之下,守住了永安城。

其能力與郝昭、霍峻等名將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若他當初被留在成都,若他在滅蜀之戰時得以參戰,或許三國歷史會被改寫吧?可惜歷史沒有如果,羅憲在蜀漢時,還是被埋滅了。

而他這類情況,在蜀漢並非個例——蜀漢還有很多,像他這樣的名將,明明能力卓越,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能展現自己的能力,此事為蜀漢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晉書》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最後的三大名將,本來可以保住蜀國的江山

俗語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其實蜀漢後期名將並不少,亡國時尚有三大名將,劉禪不降,蜀國未必會亡。一、姜維大將軍姜維的能力不用多說,諸葛亮的軍事繼承人,在北方和魏國征戰多年。在劉禪投降時,...

三萬兵馬?三國魏將孤軍2000獨守空城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三國時,長期任蜀國鎮守益州東大門永安,蜀漢後期重要將領。羅憲忠義敢言,當時黃皓憎恨羅憲不依附他,便向劉禪進讒言,將羅憲貶到永安統軍,並任命閻宇為巴東都督,讓羅憲當閻宇的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