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後的一位蜀將,用兵如神,曾大敗東吳軍神,不是姜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蜀漢是最先滅亡的一方。

公元263年,魏國兵分三路,發動了滅蜀之戰。

曹魏名將鄧艾,率二千兵馬直逼成都城下,無奈的後主劉禪,反縛雙手,出城投降,這個歷任四十二年的政權,匆匆畫上了句號。

然而就在蜀漢滅亡之後,其大將軍姜維雖已奉命投降,卻憑藉自己的努力,策反了魏將鍾會,為復國做出了最後的努力。

只可惜鍾會行事不周,最終兵敗,姜維也被亂軍所殺。

後人提起這段歷史,大都為姜維而唏噓,稱其為蜀漢最後的義士。

其實真正為蜀漢戰鬥到最後一刻的人,並非姜維,而是一個名不經傳的蜀將。

羅憲

此人名為羅憲,字令則,是蜀漢後期的將領,劉禪還是太子的時候,他曾擔任過太子舍人一職,後改任尚書吏部郎等職。

羅憲是一個正直嚴謹,光明磊落的人,因此當宦官黃皓干政的時候,不肯阿諛奉承的他,被貶出了成都,到巴東擔任太守,屯兵永安城,直到蜀漢滅亡。

如果僅是對黃皓不假辭色,他無法被稱之為蜀漢最後的義士,那麼他到底有哪些成就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蜀漢滅亡之後,依舊恪盡職守

魏軍開始滅蜀之後,他的頂頭上司閻宇,被召回成都迎敵。

閻宇臨走之前,給羅憲留了兩千兵馬,讓他鎮守永安。

就在閻宇離開之後不久,蜀漢兵敗的消息傳到了永安,這個時候,城中的官員和百姓都非常慌亂,一些官吏甚至開始棄官逃亡。

羅憲卻沒有慌,他把傳出成都兵敗這一消息的人斬殺掉,穩定住了城中的形勢。

後來劉禪被俘,蜀漢滅亡的消息傳來,他只能接受現實。

但是他沒有為自己鋪墊任何後路,而是率領自己部下的兵馬,臨都亭三日,向已經滅亡的朝廷表示了自己的忠心。

之後繼續駐守永安城。

二、三敗吳軍,死守城池

雖然吳蜀兩國一直是盟友,但是蜀漢滅亡之後,吳國就開始趁火打劫了。

當時吳國派盛曼為將,率軍西進,打著救援蜀漢的名義前來接管永安。

此事讓羅憲非常憤怒,他斥責盛道:「本朝傾覆,吳為唇齒,不恤我難而徼其利,背盟違約。

且漢已亡,吳何得久,寧能為吳降虜乎!」意思是說,吳國本是蜀漢的盟友,在蜀漢滅亡的時候,不但沒有生出憐憫之心,反而對蜀漢興兵,這是背棄盟友的表現。

蜀漢滅亡之後,吳國不可能長久,自己無論如何也不會降吳。

吳軍當然不會因為羅憲的斥責而退兵,於是雙方開始交戰,令吳國沒想到的是,羅憲雖然兵少,其士卒卻個個拚死力戰,所以盛曼敗了。

此時魏將鄧艾、鍾會已死相繼被誅,蜀漢成了無主之地,吳國經受不住這個誘惑,所以在盛曼兵敗之後,他們又派出了步協,前去攻打永安。

步協是東吳重臣步騭之子,算是出身名門,他應該是有些本事。

步協到達戰場之後,的確讓羅憲感到了危機,可是當他攻城的時候,還是被出城迎戰的羅憲擊敗了。

步協兵敗之後,東吳惱羞成怒,再次派出了三萬援軍,這次領兵的人是陸抗。

陸抗是東吳名將陸遜之子,對戰羅憲之前,他曾在壽春大敗魏軍;對戰羅憲之後,他曾在江陵與晉朝名將羊祜交手,並攻破了叛將步闡所守的軍事要塞。

由此可見,陸抗算是一代軍神。

然而如此人物,對上羅憲之後,卻無功而返了。

他率軍圍睏了永安城六個月,而且城內瘟疫橫行,可是他依舊沒能成功擊破這座城池。

抵禦住陸抗的攻擊時,羅憲已經到了極限,如果再無援軍,他就無力回天了,這個時候有人勸他逃走,他卻毅然拒絕,誓曰:「夫為人主,百姓所仰,危不能安,急而棄之,君子不為也,畢命於此矣」,打算死守城池。

後來曹魏派來援軍,擊退了陸抗,羅憲向曹魏投誠,先後為魏、晉兩朝效命。

雖然羅憲最終還是投降了,但是他的確為蜀漢堅持到了最後一刻,為永安戰鬥到了最後一刻,他的忠義與他的個人能力一樣,不容否定。

公元265年(泰始元年),羅憲入朝,司馬炎下詔說:「羅憲忠烈果敢剛毅,有才略器干,可賜給鼓吹。

」又賜他山玄玉佩劍。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作者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最後的三大名將,本來可以保住蜀國的江山

俗語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其實蜀漢後期名將並不少,亡國時尚有三大名將,劉禪不降,蜀國未必會亡。一、姜維大將軍姜維的能力不用多說,諸葛亮的軍事繼承人,在北方和魏國征戰多年。在劉禪投降時,...

三萬兵馬?三國魏將孤軍2000獨守空城

羅憲,字令則,襄陽人。三國時,長期任蜀國鎮守益州東大門永安,蜀漢後期重要將領。羅憲忠義敢言,當時黃皓憎恨羅憲不依附他,便向劉禪進讒言,將羅憲貶到永安統軍,並任命閻宇為巴東都督,讓羅憲當閻宇的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