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步驟,讓你高效構建個人知識管理體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家好,我是大夢。

一說起知識管理,也許很多人會心生抗拒,「知識這麼虛無縹緲的東西,也能管理?」

是的,可以。

「未經整理的知識都是沒有價值的,因為那不屬於你。

」從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我們一直知道,未經整理或複習的內容,三天後幾乎會全部忘記。

知識管理在此時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一來我們可以憑藉於此對現掌握的內容進行系統總結,需要時直接取用;二來查漏補缺,可以為進階下一個領域做好準備。

我想,這也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1】什麼是知識管理

李欣頻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中寫道:「如果你是自己的老師,你會怎麼教自己?」在這個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學校傳授的基礎知識往往疊代太慢,如果仍舊依靠老舊的獲取方法,就註定只能被淘汰。

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我們能夠更輕易的獲取信息,但看過多少信息或知識並不重要,能輸出或掌握多少才是最關鍵的部分。

1、知識的獲取渠道

學習的方法本質只有兩種:自學/上課。

和老師上課能讓我們避免許多彎路,更快地掌握知識,也是非常好的方法。

自學無外乎閱讀、練習、總結。

而在之中,如果我們想要迅速了解某一領域的知識,就需要做好主題閱讀和異領域閱讀。

2、主題閱讀和跨領域閱讀

讀書是我們獲取知識最主要的途徑,當我們研究某個主題時,可以在豆瓣上搜索相關主題的書單來進行閱讀:

注意經典書籍和最新書籍都要看,經典能幫我們掌握最原始的理論,最新則能讓我們能看到未來的趨勢。

跨領域閱讀指的是,知識從其他領域獲取。

(許多知識的本質都是相同的),比如學PPT,其實PPT知識來源於平面設計,兩者並不矛盾。

所以在跨領域閱讀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個人圖書庫。

我們可以使用私家書藏這個App,把自己閱讀過的書添加進去。

也可以在Evernote中摘抄每本書的精華,然後直接搜索關鍵詞,自然就能快速找到不同書關於同一主題的描述。

【2】怎樣做知識管理

那,我們又該如何去做?知識管理這件看上去有些玄學,但又十分重要的事情呢?

1、選擇合適的管理工具

筆記類管理工具有很多,用的最多的:OneNote、Evernote、為知筆記。

不論選擇哪一個,我們都是將它當做知識輸入的終端,一定是把認真閱讀過的文章才添加進來。

2、在微信,如何科學進行管理?

微信文章可以直接同步至Evernote/OneNote,相信很多人應該都非常熟悉。

直接發送到公眾號即可。

但這樣的方式並不科學,因為往往同步發送後,我們並不會去看,久而久之堆在那裡也變成了無用的信息。

所以同步的首要原則即是:只同步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因此在同步之前我們需要進行深一步的加工,平時看到覺得值得仔細一讀的文章都可以直接丟到:墨加口袋,這個小程序里。

墨加口袋也是一款基於微信的內容管理收藏工具,小程序/web版,使用起來十分方便。

我們新建幾個分類主題,看到不錯的文章直接丟到這裡,然後進行分類管理。

使用也非常方便直接添加墨加小助手的微信就可以直接同步文章,在Web端管理後,可以再導入進Evernote中。

【3】收趣,也許是最好用的管理工具

墨加使用非常便捷,管理微信內容十分方便,但知乎、好奇心日報這些App就很不方便了。

這種情況下,推薦使用:收趣。

收趣也許是目前最符合國人習慣的搜集工具,相比Pocket這些,更推薦大家使用。

1、一鍵同步所有平台

收趣最強大的功能之一,我們可以直接把微信、知乎、微博等收藏夾的文章直接導入進來。

甚至連Kindle的批註也可以直接導入。

2、全網熱文直接收藏

收趣的用戶越來越多,在發現的Tap欄中我們可以看到被收藏次數最多的文章(一般都為乾貨),喜歡閱讀乾貨的同學不必再去其他平台逐一翻看了。

【4】最後,一定要做的輸出

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做的輸出。

沒有輸出,再多的閱讀或整理意義都不大。

1、閱讀後一定要做讀書筆記

看完書後,一定要寫些什麼,可以整理摘抄內容到Evernote中去,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繪製出整本書的框架。

2、建立自己的輸出計劃

輸出最好的形式就是寫文章,我們可以建立主題閱讀書單,利用Teambition進行管理,完成一項勾選一項。

建立合理的輸出計劃,比如讀完一本書整理讀書筆記,完成一個主題閱讀輸出三篇文章(對應主題)。

相信,只有這樣我們平時的閱讀、學習才能有的放矢,不會過後就忘。

希望有助,順頌時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