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劉備的煩惱:闖蕩亂世,讀書到底有沒有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以劉備為例,讀書這件事到底有沒有用呢?狹義來說,在亂世戰場中,有太多事情比讀書重要了。

但廣義來說,如果將讀書定義為「學習認識世界、看待世界的方法」,那麽讀書太有用了。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大概是千古以來的一大難題。

說書人是說三國起家的,且聽我說說少年劉備的故事吧。

國高中課本若能將《三國志・先主傳》列入選文,我想比許多古文都具有教育意義,你可以看到一個小流氓成為蜀漢君王的過程:

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身長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

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光看開頭幾句話,就足以讓學生們奉劉備老大為偶像,年輕時的劉備不愛念書,每到放學時間便脫下學校制服、換上潮牌服飾,流連於遊獵場、KTV等不良場所,他喜愛結交江湖朋友,身邊總是跟著一票小弟。

「孩子啊……你要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用的人。

」 劉備的媽媽苦口婆心勸道,她和全天下的母親一樣,不希望孩子一輩子賣草鞋,她將劉備送至高級學府,授課老師為當代大儒盧植,正是往後黃巾禍起、董卓亂政期間維護東漢朝廷的一股清流。

然而,劉備家境不好,母親無法長期供他讀書,這時候,親戚中有位劉元起叔叔伸出援手,他不顧妻子反對,大力贊助劉備學費和營養午餐費。

「他家歸他家、我們家歸我們家,別多管閒事!」劉元起的太太怒罵道。

「我們光是供德然念書就夠辛苦了,你到底在想什麽啊?還動!」「你聽我解釋……」劉元起跪著算盤說。

「我看他絕不是普通小孩,前途不可限量,這是我們劉家的榮耀啊!」

此處不妨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麽劉元起如此看好劉備呢?

根據《三國志》記載,答案可能是因為劉備家旁邊有棵高大的桑樹,遠遠看起來像個車蓋,人們都道此家必出貴人,而劉備從小和其他孩童遊玩時,他說以後一定會乘上這馬車、做一番大事業,可見其志向不凡。

真的是這樣嗎?這位劉叔叔到底為何如此大方、到底跪了多久的算盤,容後再敘,且說劉備得到親戚的金援,他是否把握機會認真向學,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年十五,母使行學,與劉德然、遼西公孫瓚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植。

德然父元起常資給先主,與德然等。

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爾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而瓚深與先主相友。

瓚年長,先主以兄事之。

記載中,我們看不出劉備從盧植老師身上學到了什麽,只知道劉備結交了公孫瓚這位重量級的大哥,公孫瓚年紀較大,劉備便將他當作自己的兄長一樣對待。

劉備本來就不是什麽乖乖牌,從這段文字中可以想像,如果老師問年輕氣盛的劉備說:「你知道大人賺錢很辛苦嗎?你到底是來上課還是來交朋友的?」他肯定會挺起胸膛答道:「我就是來交朋友的啊!」

事實上,擅長「交朋友」正是劉備掘起於亂世的主要原因。

劉備早期擔任最高的職位為平原相,這是年薪兩千石的大官,但出身民間的劉備並沒有急著坐上那童年嚮往的豪華馬車,史書記載「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劉備並沒有出色的政治能力,但他用真心跟人民搏感情。

劉備擔任平原相時期,留下兩則經典的相關記載: 當時有個看他不順眼的郡民買通刺客想殺他,身為地方首長,劉備沒有任何架子,仍是那個親民而充滿江湖味的大哥。

他不計身份貴賤,與郡民同甘共苦、同席吃飯,刺客有的是機會殺他,卻下不了手,只好拍拍劉備的肩膀,要他好自珍重,語畢離去。

另一則故事發生在北海,當時黃巾暴亂,北海相孔融有難,遣太史慈向劉備請求支援,劉備聽聞後心情激動,慨然道:「孔北海竟知道世間有我劉備這號人物啊!」「平原相」不只是一個名位,更是劉備得人心、得到仁義之名的起點,話說劉備起兵時還是個小小的縣令,到底是如何當上平原相的?沒錯,正是昔日同窗公孫瓚大哥封給他的。

讀《三國志・先主傳》越多遍,越覺得劉備可敬可畏──只看小說或戲劇,對於劉備未必會有什麽認同感,天生自帶漢室血統,開局首抽兩個武力破表的結義兄弟,明明只會哭跟逃命,每次遇到危難卻總能夠逢凶化吉,簡直是集全天下的好運於一身啊!太不公平了!

不過,我從史冊中看到的劉備,並不是一個「被動」接受運氣的人,他主動結識公孫瓚,才有升任平原令、平原相的機會;他以誠待人,以致於連刺客都不忍心殺他;他派兵解北海孔融之圍,始有仁義之名;後來冒險親赴戰場救援徐州,故陶謙決定將徐州讓予劉備,孔融也出面替劉備站台說話,各位不妨想想:

這一切究竟是命運推動著劉備,還是劉備推動了自己的命運呢?

劉備的努力與運氣為他打開機會的大門,但這條創業之路並不順遂。

事實上,劉備經歷過數次接近滅團的慘敗,當每一次希望換來絕望,當這道大門一再關上,他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

《三國志》用「折而不撓,終不為下」這八個字道盡了劉備的強悍。

讓我們回頭關心一下那位跪算盤的大叔,當初資助劉備這件事,乍看像是劉元起慧眼識英雄,但依我的推論,我更相信是劉備主動爭取得來的,不然在民生艱困時,誰會如此積極送隔壁家手長過膝的猴死囝仔去讀書呢?

「……叔叔,你有夢想嗎?」

劉備在家鄉涿郡起義,當時得到了中山富商張世平、蘇雙的大力支持,可見拉贊助本來就是他的拿手好戲;後來落腳徐州,劉備憑著點滿的魅力值,又將家產億萬的麋竺拖下水,成為創業路上的重要夥伴。

這一切既是運氣,也不是運氣。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書中有句話這麽說:當你真心渴望一件事的時候,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身為浪漫夢想派說書人,我想告訴你,這句話是真的。

雖然「秘密」、「吸引力法則」聽起來很像騙人的東西,但確實是真的,重點並不是全宇宙如何幫助你,重點在於你是否真心渴望──別想得太簡單了,看看劉備一生遭遇多少苦難,這就是真心渴望某件事得付出的代價。

劉備的故事和啟示,恐怕說個幾天也說不完,現在讓我們再次思考一下本篇的題目,若以劉備為例,讀書這件事到底有沒有用呢? 狹義來說,在亂世戰場中,有太多事情比讀書重要了,比如經營人脈、軍事力量、外交手段,純粹以實用角度而言,讀書並沒有太大用處,這論點放在今天同樣適用。

廣義來說,如果將讀書定義為「學習認識世界、看待世界的方法」,那麽讀書太有用了。

盧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兼經學家,他曾擊破黃巾、對抗董卓,以經世濟民為己任。

若沒有這位令人尊敬的老師,劉備會不會選擇走上復興漢室的王道之路,實屬未知。

這個浪蕩少年,自十五歲向學打開了他的眼界,開始結交各路英雄,抱著以仁義平定亂世的初衷,無論遇到多少挫折,數十年來不改志向,如果不是真心想開創基業,他早就放棄了;如果只是為了一己私慾,憑力量或演技奪取天下,根本不可能擁有這一票肝膽相照的夥伴。

關羽和張飛早就失望離去,諸葛亮的心門更不會向他敞開。

你可以說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但我還是傾向這麽說:沒有絕對的命運,只有性格決定命運。

而讀書與學習,不就是塑造一個人性格的重要過程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劉備的成名之路

正史記載劉備曾經在高唐縣做官,本來劉備在那兒幹得挺好,從縣尉升為縣令,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又沒有了安身之處,不得已投奔大哥公孫瓚,這兒的盜賊指的就是黃巾賊,雖然...

劉備差點錯過趙雲,為什麼錯過了太史慈?

劉備依附公孫瓚的時候,遇到了同在公孫瓚那裡的趙雲,兩個人接觸了以後,趙雲重情重義,是個英雄,劉備很看重趙雲,兩個人結下很深的情義,最終趙雲投奔了劉備,為劉備建立蜀漢立下汗馬功勞。而劉備和太史慈也...

劉備在年輕時實際是個差等生,就知道玩

孔子自述自己的一生曾有這樣的一句話: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很多人感嘆說孔子這個人是浪子回頭啊!此話怎講?他們便回覆說:「你沒看到孔子講自己15歲才開始學習的。」哎呀,這樣可是誤解孔子他老人...

揭秘劉備的過去:少年劉備竟是一名土匪頭子?

陳壽在《三國志》中寫得十分婉轉,他說劉備專愛結交豪俠,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三國志》中所寫的「豪俠」實際上是一種尊稱,說白了,劉備專愛結交流氓、土匪、罪犯這樣的人。從劉備的家庭出身來看,他生在...

劉備崛起於亂世的主要原因:擅長交朋友

劉備早期擔任最高的職位為平原相,這是年薪兩千石的大官,但出身民間的劉備並沒有急著坐上那童年嚮往的豪華馬車,史書記載:備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劉備並沒有出色的政治能力,但他用真心跟人民搏感情。劉備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