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義武統」為標準,三國能上榜的名將僅此八位,呂布遺憾落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歷史的女人之三國系列第41期)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這話擱在三國非常適合,三國亂世不僅出梟雄、謀士,更是將領如雲、英雄輩出。

那麼在如此眾多的三國將領中,真正具備「忠、義、武、統」四個條件的將領卻並不是很多,根據三國各類資料進行統計,粗列八大猛將。

(三國將領多,很可能有遺漏,八人只是一個大約數,望各位小夥伴理解,或補充。

(在進行看八大猛將之前,我們需要結合三國的情況定義一下「忠、義、武、統」的概念,一般來看,「忠」指忠誠,即沒有過投降經歷。

「義」指義氣,即做過利國利民、甚至恩待朋友、為朋友兩肋插刀等俠義之事。

「武」指個人武力。

「統」指統兵能力。

)以下排序不分先後。

一是張飛。

把張飛放在第一位,是因為張飛應該是最具備這四大條件的將領。

先說忠誠度,張飛在追隨劉備之後,可以說一直緊緊追隨,最關鍵是張飛沒有投降經歷。

其次是義,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情比金堅,但是在關羽死後,最積極提出要為關羽復仇的則是張飛。

第三是武,在三國中,張飛之武力是經過檢驗的,200多回合戰平馬超,100回合戰平呂布,如此武力足以傲視三國。

第四是統,說起統,張飛可不是一個莽夫,他的粗中有細,還是令人敬佩的,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長坂坡,劉備讓張飛斷後,但張飛只有幾十個兵馬,於是張飛讓士兵在身後的樹林馳騁,造成煙塵滾滾兵馬無數的假象,而自己則獨立橋頭,最終震懾住曹軍,為劉備的逃亡贏得寶貴時間。

二是夏侯淵。

作為曹操的宗族將領,夏侯淵可以說非常具有代表性,他對曹操的忠誠可以說毫無爭議,不必討論。

其次是夏侯淵的義,這方面有一件典型事件,曹操在老家的時候吃了官司,要被抓緊監獄去坐牢,這時候夏侯淵挺身而出,代替曹操去蹲大牢,此種捨身行為,令人感動。

第三是夏侯淵的武,在這方面他曾與黃忠20回合戰平,其武力值應該不錯。

第四是統,夏侯淵統兵能力還是很強的,擅長千里奔襲戰,最突出的戰績是,帶兵打敗馬超。

三是呂蒙。

子明作為東吳方面特別傑出的一員將帥,他的忠誠基本是不用質疑的。

其次說義,甘寧的廚房有一個幹活的小孩犯了錯誤,害怕甘寧懲罰,就逃到呂蒙那裡,呂蒙看小孩可憐,就暫收留,當時沒有交代甘寧,等甘寧來拜呂蒙母親的時候,呂蒙就把小孩叫出來交給甘寧,請求甘寧饒恕小孩的過失,雖然後來甘寧還是射死了小孩,但是此事足見呂蒙之俠義心腸。

第三是呂蒙之武,這方面似乎沒有見到具體的單挑事件,無法衡量,但呂蒙身為武將,常年軍中,應該武力值也是不錯的。

第四呂蒙之統,在這方面呂蒙可以說是非常傑出的,他的統兵能力和統兵謀略,從詐病襲取荊州、智取荊州軍民之心可見一斑。

四是曹仁。

作為曹魏陣營非常突出的一員將帥,他的存在總讓感到這是一堵牆,主要是因為曹仁是曹營最擅守的猛將。

他的忠誠度永遠都是滿的,他的義有一件事可說明,在關羽圍攻樊城的時候,雨水快漫上城牆,當時手下士兵都很驚慌,曹仁為了表示與兄弟們共進退,就把自己的白馬淹死水中。

第三曹仁之武,曹仁的武力應該是中上等。

第四是統,曹仁絕對是一員傑出的統帥之才,深受曹操重用,不然也不會放在與關羽相匹敵的三國鼎立之地樊城了。

五是關羽。

作為歷史上名聲最響亮的武將,關羽素以忠義著稱,但是關羽的「忠」一直存在爭議,當然主要是因為他有過投降曹操的經歷。

但是在這裡,我們可以這樣看待這一點,此處的關羽的投降,有兩點需要商量:第一是投降原因,第二是投降之後。

按照《三國演義》的解釋是關羽投降是為了保全照顧劉備的老婆,這是原因。

再看投降之後的結果,當關羽得知劉備所在之後,就立馬離開曹操,千里追劉備而去。

所以說,關羽的投降,嚴格來說,不能算作是徹底的投降,只能看作是一種策略。

其次關羽之義,在華容道,因為關羽念曹操曾非常善待他,而不忍殺有恩於自己的人,所以捨命放走曹操。

第三關羽的武力,主要有三點,一是斬顏良,二是誅文丑,三是大戰黃忠。

第四是關羽之統,根據蜀漢的情況來看,關羽應算是劉備身邊前期統兵能力最好的將領,鎮守荊州多年,樊城之戰的初期戰績也可圈可點。

六是張遼。

跟關羽一樣,張遼也有投降經歷,但是張遼的投降不能算是個人的投降,而是上司的投降,他只是作為部下不得已而為之。

嚴格來說,張遼真正的投降只有一次,那就是呂布兵敗投降曹操,這次因為呂布被殺,所以不存在上司了,他的投降是以個人意志和選擇的投降。

所以在忠誠方面,是不存在爭議的。

其次是張遼的義,關羽被困,如果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為此,張遼不忍看朋友關羽被殺,乃從中周旋,說服關羽投降,終於保得一命。

第三張遼之武,他的個人武力應該是非常強悍的,最典型的事件是合肥之戰,率領八百壯士,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得亂七八糟,數次殺進重圍,又數次殺出,勇冠三軍,威震東吳。

第四是張遼的統,張遼是曹魏、乃至是三國中難得一見的好將帥。

七是趙雲。

與關羽和張遼不同,趙雲雖然先後共追隨兩任主公,但是趙雲沒有投降的經歷,他是主動離開公孫瓚,然後又主動追隨劉備的。

所以趙雲的忠誠度永遠都是鐵打的,一點不摻假。

其次趙雲之義,除了長坂坡救阿斗之外,還有一件小事,有一個老鄉是夏侯惇的部下,兵敗被俘虜,要殺的時候,趙雲求情救之。

第三趙雲的武力在三國中一直是光輝四射的。

第四趙雲的統,嚴格來說,趙雲的統應該比他的武更為傑出,但是很可惜,他一生能夠展示的機會很少。

八是太史慈。

劉繇兵敗之後,自己逃走,太史慈被俘後投降孫策。

此不能算是不忠。

其次太史慈的義,他在回家探親的時候,孔融去攻打黃巾,卻反被黃巾圍困,太史慈單槍匹馬搬來劉備的救兵,傑出孔融圍困,令孔融十分感動,此大義也。

第三太史慈之武,與小霸王孫策酣戰,不分勝負,可見武力過人。

第四太史慈之統,孫權管事的時候,委任太史慈負責南方許多大事。

結語:以上是八位具備「忠義武統」四條件的將領。

當然三國名將很多,比如馬超、呂布都未上榜,其中原因相比各位小夥伴都很清楚,他們的人生敗筆,都是敗在前兩個條件上,即「忠、義」,而不忠不義,武力再高,也總是令人嫌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錯過了可惜!三國時期最值得擁有的十大名將

導讀:三國時期湧現出很多有名的名將,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關羽、張飛、呂布了,其實,三國時期還有許多名將,是各位主公最值得擁有的名將,他們雖然沒有關羽等人出名,但實力絕對不輸其下。下面,我們就一起來...

三國時期十大被埋沒的武將,得其三者得天下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我相信稍微對三國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句話說得就是書中寫的將領排名。書畢竟是書,不能人人封神。實際上,紛亂的三國時期,還有許許多多將領,他們沒有小說中那麼有名,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