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漢室之中有4人擔任州牧,能力不錯,卻並沒有拯救漢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是漢高祖劉邦做了皇帝之後,與群臣以殺白馬的方式定立的盟約,又稱白馬之盟。
目的是讓劉氏子孫永保江山。
同理,如果劉氏子孫中,如果有德才兼備者,比之其他人,則更容易升遷;雖然後來經歷了呂后亂政和王莽篡位,但是漢光武帝劉秀後來又恢復了漢室正統,這一條祖訓也就一直沿用了下來。
在東漢末年,雖然屢經患亂,致使皇室大權旁落,但是在這一條的執行上還是比較堅決的,就如同曹操要加封魏王的時候,多少忠於漢室的大臣們抵制?如荀彧、荀攸等曹操的肱骨之臣也不支持曹操了。
東漢末年,天下諸侯中,有四人是劉氏皇族,而且能力都還不錯,可惜大勢所趨,沒能拯救大漢江山。
益州牧——劉焉
劉焉是江夏竟陵人。
西漢魯恭王劉餘後裔,漢末群雄之一。
以漢朝宗室身份,拜為中郎,歷任雒陽令﹑冀州刺史﹑南陽太守﹑宗正﹑太常等官。
後因益州刺史郄儉在益州大事聚斂,貪婪成風,加上當時天下大亂,劉焉欲取得一安身立命之所,割據一方。
於是劉焉向朝廷求為益州牧,封陽城侯,前往益州整飭吏治。
郄儉為黃巾賊所殺,劉焉進入益州,派張魯盤踞漢中,張魯截斷交通,斬殺漢使,從此益州與中央道路不通。
劉焉進一步對內打擊地方豪強,鞏固自身勢力,益州因而處於半獨立的狀態。
天下諸侯討伐董卓之時,劉焉也拒不出兵,保州自守。
犍為太守任岐及之前平亂有功的賈龍在司徒趙謙的遊說下起兵反對劉焉,趙謙又奉命率軍進益州,但是因賈龍等被劉焉擊殺,於是撤軍。
中原大亂之下,南陽、三輔一帶有數萬戶流民進入益州,劉焉悉數收編,稱為「東州兵」。
這支軍力雖然引起了不少民患,但是也成為劉璋繼任後平定趙韙內亂的決定性力量。
在漢王朝政權衰落天下大亂之時,劉焉向朝廷提出了一個影響三國歷史的重大建議,即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凌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史稱「廢史立牧」。
朝廷採納了這一建議,但是結果卻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其實劉焉能力還是挺不錯的,遠不是《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般軟弱無能;當時漢中蜀地士族頗為排外,劉焉以一屆外來之臣平定蜀中,軍事上打壓叛亂,政治上平衡本地士族和東州士族,最終營造了一個獨立於諸侯亂世之外的「天府之國」。
無奈兒子劉璋太無能了。
幽州牧——劉虞
劉虞是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
曾任幽州刺史、甘陵國相、宗正等職,在地方政績卓著,頗有名望。
公元188年,劉虞出任幽州牧。
累加至大司馬,封襄賁侯。
他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
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的遊牧民族,但由於與公孫瓚意見不合而產生矛盾,因而進兵攻擊公孫瓚,兵敗為其所執,慘遭殺害。
187年,前中山國相張純、前太山太守張舉與烏桓大人連盟,發動叛亂,進攻到薊下,燒毀城郭,虜略百姓,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部隊達到十餘萬,屯住在肥如。
張舉自稱「天子」,張純自稱「彌天將軍安定王」,傳書到各州郡,說要代替漢朝。
張純又使烏桓峭王等五萬人部隊,進入青、冀二州,攻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
188年,朝廷因為劉虞在北方的威信很高,再次任命他為幽州牧。
劉虞到達薊城,精簡了部隊,廣泛布施恩惠,派遣使者告峭王等人朝廷將寬大處理,可以免除他們犯下的罪責,又懸賞通緝張舉、張純二人。
二人逃到塞外,其餘的也都投降或逃跑了。
至189年張純被手下王政殺死,首級被送到劉虞處。
191年,冀州刺史韓馥、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由於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想立漢室宗親的劉虞為新皇帝,劉虞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以便按照制度對眾人封官,劉虞再次拒絕。
其實當時若是劉虞能聽從建議的話,或許漢室就不會那麼早就滅亡了吧。
荊州牧——劉表
劉表身長八尺余,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名列「八俊」。
早年為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
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
李傕等入長安,劉表遣使奉貢,被任命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假節,封成武侯。
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
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遠交袁紹,近結張繡,內納劉備,據地數千里,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孫堅,後又常抗曹操。
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後更寵溺後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權。
劉表比劉焉還霸氣;190年,荊州刺史王叡為孫堅所殺,董卓上書派劉表繼任。
由於當時江南宗賊甚盛,袁術屯於魯陽,手下擁有所有南陽之眾。
吳人蘇代為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縣長,各據民兵而於當地稱霸,導致劉表無法直接上任。
他於是匿名獨身赴荊州,方才得以上任。
後來劉表竟能牢牢把控荊州,內能理政,外能伐兵;但是《三國演義》將其描述得懦弱無能,其實如果劉表真的那麼弱,能把控荊州數十年?而且荊州在其治理下,人才之興盛不遜於潁川;如果劉表沒死的話,曹操不敢南下,孫權不敢西進,劉備更是只敢龜縮在新野城了。
揚州牧——劉繇
劉繇是齊悼惠王劉肥之後,太尉劉寵之侄。
最初被推舉為孝廉,任郎中。
授任下邑長,因拒郡守請託而棄官。
後辟司空掾,除侍御史,因戰亂而不到任,避居於淮浦。
詔書任命其為揚州刺史。
先後與袁術、孫策戰,朝廷加其為揚州牧、振武將軍,但最終還是敗歸丹徒。
又擊破反叛的笮融,不久後即病逝。
劉繇還是挺有能力的,在揚州也頗有聲望,但是年僅42歲就去世了,實在可惜;劉繇死後,孫策才能迅速的占據江東,孫策後來將劉繇安葬在其故鄉東萊郡牟平,並且帶回其遺孤。
後世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是漢皇族的人,為攏絡其勢力而故意這樣做,但也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劉繇生前因為清廉而有威望所致。
其實劉備也算是劉氏宗族吧,後來被封為豫州牧,但是這個豫州牧只能算有名無實吧,而且具體是不是中山靖王之後,那就值得考究了,畢竟中山靖王實在太能生了。
相比於劉備他們才是根紅苗正的漢室宗親,如若聯合必能興復漢室
東漢末年經過黃巾起義和董卓亂政徹底摧毀了漢王朝對於地方的控制,當時各地州郡的掌管儼然都是一方諸侯,漢獻帝只是成為了一種擺設,然而當時漢室宗親的力量還是很強大,在劉氏皇族裡還有四個漢室宗親擔任四個...
東漢王朝飲鴆止渴,喝下州牧這副毒藥,剛開始確實挺解渴
漢靈帝在188年10月大閱兵之後,幽州和涼州的戰場上就都傳來捷報。想必這一刻他或許會把這些事的發生和大閱兵關聯到一起,或許會想之前那個「望氣者」說京城有兵火之
三位首任州牧到任不辱使命,東漢刺史變州牧一開始成效超乎尋常
漢靈帝在188年10月大閱兵之後,幽州和涼州的戰場上就都傳來捷報。想必這一刻他或許會把這些事的發生和大閱兵關聯到一起,或許會想之前那個「望氣者」說京城有兵火之災的預言應該破了吧。這不僅僅是因為大...
三國時期兩個最戲劇性的皇族,一個拒不稱帝,一個趕走了諸葛亮
文 | 江隱龍 作為漢室宗親與一方諸侯的結合體,劉焉、劉表均深刻改變了東漢末年的政治格局,相比之下同為朝廷敇封的州牧,劉虞、劉繇便就只是曇花一現。不過即使是這曇花一現,在亂世之中也足以稱得上不凡...
東漢末年,劉備以皇叔自居苦苦支撐,其他的漢室宗親幹什麼去了
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漢室宗親是劉備的旗幟。劉備也是高喊著興復漢室的口號,完成割據一方的事業。四百年大漢統治,劉姓天下第一大家族應該遍地漢室宗親才對,劉備的先祖劉勝光兒子就有120多個,但...
東漢末年,劉氏皇族有四人擔任州牧,為何還不能拯救東漢?
「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是漢高祖劉邦做了皇帝之後,與群臣以殺白馬的方式定立的盟約,又稱白馬之盟。目的是讓劉氏子孫永保江山。同理,如果劉氏子孫中,如果有德才兼備者,比之其他人,則更容易升遷;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