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出子午谷奇謀諸葛為何不敢用?活該七次北伐一次沒成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19年,劉備奪取了漢中,從後人的上帝視角來看,這個時刻成為蜀漢最鼎盛的時刻,隆中對實行的戰略條件已經完成了(跨有荊益二州)。

同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返回成都時,在漢中太守的人選上,出人意料地選擇了魏延。

漢中這個地方,是整個益州的北大門,是抗衡曹魏的最前線,也是未來北上以圖中原的橋頭堡。

鎮守此地的大將,肯定是未來北伐的先鋒,劉備集團內部都認為此職務非張飛莫屬,同樣,魏延也沒覺得自己難堪大任。

相反,他豪氣沖天地對劉備說:如果曹操派十萬大軍來,我將替大王消滅他,如果曹操率全國之軍來犯,我將替大王擋住他。

劉備對此讚不絕口。

從劉備對馬謖等人的評價來看,還是頗有帝王識人之力的,鎮守荊州的關羽可謂是個全才,那麼漢中的魏延,在劉備心中幾乎可以和關羽同檔。

然而時不待蜀,關羽在荊州的覆滅徹底打亂了劉備集團的計劃,夷陵之戰的慘敗不只徹底讓隆中對的計劃化為泡影,魏延也長期無仗可打,這對於他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失意呢?

然而失意沒有停止,諸葛亮平定南方叛亂,上奏《出師表》決定北伐,魏延作為大將隨軍出征,我們可以想像,從219年出任漢中太守到227年隨諸葛亮北伐,這整整八年的時間,魏延對於從漢中出發的北伐肯定有過無數次的構思,而且這種構思還形成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諸葛亮大軍到達漢中時,魏延建議,自己單獨率精兵一萬,從子午谷向北,直達長安,然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兩軍在長安會師。

這個計劃堪稱是三國時期長途奔襲計劃之最,但是很可惜,長期遠離政治的魏延並不是北伐的總負責人,同樣也不是最高決策人,諸葛亮的性格和作風是不允許該計劃的,陳壽評價諸葛亮治軍為長,奇謀為短,這是很客觀的。

就連諸葛亮自己也說:先帝知臣謹慎。

當年劉邦出斜谷降服三秦,在諸葛亮看來,只有平坦大道步步為營才是北伐的上策,魏延提倡的宜急不宜緩是不符合諸葛亮戰略的。

如果諸葛亮北伐成功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魏延的這個計劃會塵封在歷史中,可是恰恰相反,諸葛亮北伐無果,魏延的計劃就因此被後人反覆提起,在歷史不能假設的前提下依舊引得後人無數遐想,如果魏延成功了,蜀漢會不會真的興復漢室,中國歷史上會不會出現一個後漢?

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魏延捲入和楊儀的內鬥而被殺,在他死後29年,他一直忠心耿耿的蜀漢也亡國了。

近日熱播的《虎嘯龍吟》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漢中北伐的大營中,眾人都感覺魏延的計劃過於冒險,大有譏諷的語調,本以為魏延會就此退讓,不料他卻一臉豪氣向諸葛亮立下軍令狀:丞相,如果十日不到長安,請先斬我頭。

這個表情,像極了八年前,從劉備手裡接過漢中太守時的那份意氣風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致三國】探案:魏延究竟是怎麼死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探個案。三國歷史上有這樣一宗著名的懸案,這是一場發生在蜀漢的內亂,也是一場倉促發動的兵變,或許還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驚天陰謀!這就是魏延謀反之案。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真能打敗司馬懿?

三國時期建興十二年秋,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因病重垂危下令撤軍,在臨死之前諸葛亮密謀楊儀,姜維等人,諸葛亮告訴楊儀等他死之後大軍陸續撤回漢中,讓魏延斷後掩護大軍,如果魏延不聽將令的話就把魏延殺死。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