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跡明察:跟著一代梟雄曹操學會怎樣用人,需三分鐘看完這篇文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明導讀:漢末三國時期軍事集團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儘可能多地招攬人才。
曹操、劉備、孫權都深知這一點,都是求賢若渴、知人善用的政治家。
相比較而言,曹操比劉備、孫權做得更好。
不得不說,曹操善於識別人才,其眼光是其他人不可及的。
文|汪翔
漢末三國時期軍事集團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儘可能多地招攬人才。
曹操、劉備、孫權都深知這一點,都是求賢若渴、知人善用的政治家。
相比較而言,曹操比劉備、孫權做得更好。
【01】
不得不說,曹操善於識別人才,其眼光是其他人不可及的。
當年魯肅屢次向孫權推薦龐統,孫權不能用,龐統只得投奔劉備,劉備卻讓龐統去做耒陽縣令,這樣輕視甚至無視賢才的事,在曹操那裡是怎麼也不可能發生的。
想當初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華雄勇猛,連斬大將,無人能敵。
當關羽欲出戰的時候,袁術不屑一顧,大喝道:「量一弓手,安敢亂言!」想把關羽亂棒打出去。
曹操一看,大感吃驚,這時他急忙伸手相勸:「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
」於是關羽才得以出馬,一杯壯行熱酒等其凱旋。
當時劉關張三人,只有曹操看出其不簡單,曹操慧眼識人才確實是無人能及。
曹操不僅善於識別人才,更善於招攬人才。
曹操認為,「天地間,人為貴」 「為國失賢則亡」。
【02】
歷史上,曹操曾三下求賢令。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第一次下求賢令,提出唯才是舉的選拔人才原則,突破了當時選人唯憑家世門第的藩籬。
他特別顧左右而說:
「假如非得是廉潔的人才可以任用,那麼齊桓公怎麼能稱霸於世呢!當今天下有沒有像姜尚那樣身穿粗衣懷有真才在渭水岸邊釣魚的呢?又有沒有像陳平那樣被指斥為盜嫂受金而沒有遇到魏無知推薦的呢?諸位要幫助我發現那些埋沒在下層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舉薦出來,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們。
」
建安十九年(214),曹操二下求賢令,在《敕有司取士毋廢偏短令》中強調說: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
由此言之,庸可廢乎!有司明思其意,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
建安二十三年(217),曹操三下求賢令,在《舉賢勿拘品行令》中,列舉出伊尹、傅說、管仲、蕭何、曹參、韓信、陳平、吳起等人,說他們雖然「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但卻「卒能成王業,聲著千載」。
為此,他下令:
「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及果勇不顧,臨敵力戰,見笑之人,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其各舉所知,勿有所遺。
」
三次求賢令,實實在在地反映出曹操求賢若渴以成王業的迫切心情。
【03】
另外,在他的詩文中,也一再強調人才的重要性,例如《短歌行》曰: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
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實際上就是一曲「求賢歌」,曹操希望有大量人才來為自己所用。
求賢令的頒布,在中國歷史上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它完全改變了以往歷史上的用人制度,在一個特定的社會特定的時期——選拔使用人才的標準,也就是才和德如何兼顧的問題。
當然,理想的境界當然是德才兼備,但現實中,有人德才兼備,有人德大於才,有人才大於德,有人有德無才,對有缺憾的人才如何運用,曹操可以說這方面的典範。
曹操的唯才是舉,並不是一概的有才就行,不考慮德,而有其廣義的唯才要求,即人盡其才,不求全責備。
比如,崔琰人品一流,正直儒雅,是人人學習的榜樣楷模表率,是做人的最佳標準,曹操很敬畏他;毛玠,廉潔奉公公私分明,自覺自律,曹操就很敬重。
任峻忠於職守任勞任怨,曹操任命為典農中郎將,招募百姓在許下屯田,結果連年豐收,積穀足以裝滿全部糧倉。
【04】
對於有才而道德有瑕疵的人,曹操依然運用得恰到好處、爐火純青,如郭嘉張繡許攸丁裴,他們來自不同的陣營且各有這樣那樣的毛病,但曹操以他的卓越的用人之道,使他們各自發揮了自己最大的才能,為曹魏的基業立下了赫赫戰功,實現了他們各自的人生價值。
對於有才無德又居心叵測的人,曹操一概不用,或驅逐或殺戮毫不留情,如縊殺見利忘義、反覆無常的呂布,殺死介入世子之爭的楊修,驅逐信口雌黃的禰衡和賣主求榮的張松。
正是因為曹操重視賢才,不拘一格,唯才是舉,所以他的周圍,謀臣如雨,猛將如雲。
他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就是從士兵中、俘虜中發現提拔重用的,五子能征善戰,為曹操立下了赫赫戰功。
曹操對兵敗被俘的關羽恩寵有加,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用高官厚祿、金錢美女收買。
他心愛的部下犧牲,他痛哭流涕,並且舉行隆重的葬禮,因此他的部下如典韋、許褚、龐德對他都是衷心愛戴、拚死保護,受過他恩惠的關羽不惜背叛本集團利益將他放走。
對於文人謀士,曹操也能夠以禮相待,量才使用,他的重要謀士如荀彧、荀攸、程昱、劉曄等都是慕名而來的。
【05】
曹操的胸襟氣魄非常人能比,能容人之所不能容,忍人之所不能忍,不計較個人恩怨,這是他能網羅大量人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他曾視劉備如骨肉兄弟,劉備卻背叛他,並且到處宣揚他是國賊,而他卻從未詆毀過劉備。
張繡開始投降又反叛,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和愛將典韋,讓曹操傷心欲絕,後來張繡又投降,曹操不計前嫌,給他封侯進爵,與他結為兒女親家。
魏種在呂布偷襲兗州時,背叛曹操,投了袁紹,後來曹操活捉了魏種,不但不治罪,還委任為河內太守。
陳琳為袁紹草擬檄文,辱罵曹操三代,後來被俘,曹操宥而不問,任命他和阮瑀為做司空府掾屬,主管文件起草的工作。
官渡之戰後,清理戰場時繳獲一批文件,大多是部屬、公卿以及地方大吏暗通袁紹的書信,有謀士建議「可遂一點名,收而殺之」,曹操爽朗一笑說:「當紹之強,孤不能自保,況他人乎。
」當眾燒毀書信。
【06】
曹操在用人上講究民主,集思廣益。
他從來不先拋出自己的觀點,以免束縛部下的思想。
每當對軍國大事作出決策時,他都要先徵求部下的意見,這是他的事業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這在權力至高無上的當時,以一個管有重兵,把持朝政,集兵權政權於一身的諸侯來說,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一件事。
袁術、袁紹等人當初擁兵之重不小於曹操卻敗於曹操,這也是曹操取勝的關鍵。
曹操與袁紹最初起兵討董卓時,曾感慨說:「吾任天下之智,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後來的事實證明,曹操用人,取得了很大成功。
三國梟雄誰最會用人?曹操這一點完勝劉備孫權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亂世梟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曹操的奸詐,孫權的陰狠,還有劉備的虛偽,無一不被後世研究三國的歷史學家所津津樂道,而在三國時期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那就是這...
馬謖失街亭,魏延蒙冤死,諸葛亮用人為何屢犯錯?結果很簡單
在中國歷史上從平民直升皇帝的裊雄並不多,三國蜀國君主劉備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劉備之所以能和劉邦一樣完成屌絲大逆襲,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善於用人。
三國中的人才管理藝術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部《三國演義》,折射出的不僅僅是一個滄海橫流、戰火紛飛的英雄時代,更是一部蘊涵了豐富管理思想和管理藝術的人力資源管理學經。其中的諸多典故雖已成為歷史,但其在人力資...
劉備用人看道德,孫權用人看出身,曹操用人看這四個字!
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必然會用人。縱觀古代名人,劉邦、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都非常會用人。尤其是劉邦、朱元璋,身邊一幫落魄小夥伴,最終都能成長為帝國高級官員,關鍵就在於他倆「知人和善用」的優點!...
老闆都該學學曹操的用人之道!
現在各行各業競爭激烈,在大浪淘沙下,存活下來的企業,無不是在用人上下了狠功夫的,人才才是第一生產力。得賢才者得天下,無數人在創業的荊棘路上繼往開來,靠的都是一群智勇雙全的得力幹將,所以,有野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