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懂方法,讀書就是浪費時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自古以來,讀書都被認為是一件特別有涵養的事情,所以如何讀書也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

前幾天,一位酷星人在後台給小酷留了言:

"小酷,我現在很是困惑,為什麼每次我讀完一本書之後,書上的內容總是很容易就忘記了,有什麼方法可以把內容記下來,而且能夠用到生活中嗎?"

看到留言後,小酷表示非常能夠理解這位同學的苦惱。

因為大多數時候,我們的閱讀如同"雪上沒有馬行跡",不能很好的把在書里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所以今天小酷就從前期準備、讀書筆記、活用知識三方面來給大家講講如何閱讀一本書,並能有效的運用到生活中的方法。

希望能幫到你們。

前期準備

主動閱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首先就是要主動的去閱讀,越主動效果越好。

閱讀的時候,你要想像是你和一個人在進行對話。

要先在自己的心理提出四個問題,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你自己一定要嘗試著去回答問題。

(適用所有的書籍):

這本書到底在說什麼?

具體在說什麼?怎麼說的?

這本書說的是否有道理?

這本書跟我有關嘛?對我有什麼意義?

有了這四個問題,那我們接下來就可以做閱讀計劃了。

閱讀計劃

在閱讀一本書之前,建議先做一個閱讀計劃:

01 核算總數字和頁數

查看書本的總字數(一般書本的」輔文」里有)和頁數(直接看最後一頁,一般都有標註)。

比如,我讀的一本書的總字數是10萬字,一共100頁,那麼每頁大約有1000字。

(輔文)

02 選取閱讀速度

估摸自己的閱讀速度,找出自己能讀多少頁來計劃。

如我自己的閱讀速度就是一分鐘300字,那麼我需要333.33分鐘(即6小時左右)才能讀完這本書,所以我給自己定的計劃就是每天讀1小時,讀6天,每天18頁。

可能有的人會說,這前期準備工作太囉嗦了,計算完都沒興趣看了。

其實我們想想,有時候我們讀書不單單是為了樂趣,也是想學到一些東西,出去能夠炫耀一下。

既然是想要學習書中的知識,那麼我認為這種做法完全不囉嗦,而且還會事半功倍。

我以前也是覺得這種讀書方式很囉嗦,經常是拿到書後直接開始讀,之後發現總是看不完,覺得太多了,慢慢的就放棄了。

但自從我做了閱讀計劃之後,真的是在計劃的6天內讀完了一本10萬字的書,而且書上還留下了我滿滿的個人心得。

所以,我覺得,前期準備閱讀計劃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是值得的。

讀書筆記

這一步是說給書做摘抄和寫評論。

這種記錄留下了與書交流過的證據,能為日後對書本內容的活用打下基礎,為輸出思想提供材料。

第一遍閱讀:

做完閱讀計劃,我們就可以按照閱讀計劃進行閱讀,第一遍閱讀不需要做摘抄,你只需要提高專注力,認真的把書讀完就行。

第一遍雖然不需要做筆記,但我建議,在看書的過程中,你發現了有價值的或是看不懂的內容,就用筆劃出來,然後在那一頁折一角。

如果你覺得哪一部分非常適合摘抄下來,那就做個標記。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種習慣,就是看書時手上一定拿著筆,看到精彩的地方、意思的話兒,用筆標記出來,或者是看到文章的重點就用筆標註一下,不然等我們看完整本書,前邊的內容(重點、精彩之處)也忘得差不多了。

然後也和前邊的同學一樣看完後不知道自己看了什麼,學到了什麼。

第二遍閱讀:

這二遍,最重要的是摘抄和寫評論。

那麼,我們有什麼記筆記的方法呢?下面所介紹的方法很簡單:

在開始部分寫明日期、書名、作者和出版社,用△標記摘抄部分,用o標記個人心得部分。

【20170818】《家》 / 老舍 / 人民文學出版社

△現在夢醒了,可是什麼也沒有,依舊是一顆空虛的心。

O是啊,現在我躺在床上,空有一顆野心,卻什麼也不做,夢醒了依然一無所有。

這個過程的一個關鍵點就是摘抄一些戳中自己痛點、引起自己共鳴的句子或段落,然後通過書寫記錄的過程加深對書中原文的記憶。

同時,在摘抄之後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也加深了自己的理解。

或者你覺得摘抄太浪費自己的時間了,那麼,建議你去買個錄音筆,錄下你的感想。

有的同學說,摘抄還好,但真的不知道怎麼去評論,覺得太難了。

其實,評論不是嚴格的按照標準去寫,不要求那麼完美,只需要你放手去寫,大膽去寫,不管是主觀的評論還是你自己的廢話都可以寫,沒關係的。

活用知識

當然,光是把重要的句子摘抄下來,寫寫自己的心得體會,這肯定是不夠的。

叔本華在《論讀書》中說過:「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麼只是想偷懶。

確實,你讀了很多書,卻覺得沒什麼用,原因在於你沒有進行活用,沒有輸出,那麼就無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那麼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呢?

我們可以對整本書的理念進行梳理,然後在微信里建立一個學習群,定期給大家分享你的讀書心得。

或者是主動在一些網絡平台上發表一些文章、讀書感想等等。

這樣的輸出才是將讀到的書籍達到了活用的狀態。

雖然有的人會說這樣子的讀書太浪費時間了,也很耗精力。

但是小酷認為,這種以寫讀書筆記為前提的讀書方法,與漫無目的的讀書相比,收穫會大很多很多。

而且對書中的內容也產生了深刻的印象,再也不會有讀完就忘,什麼感覺都沒有了的情況了。

至少你讀書的時候做了筆記,就是你讀過這本書的證據,就是你和書籍對話的過程。

當你再次翻開讀書筆記的時候,你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當時閱讀的場景,對書中的知識自然也更容易內化成自己的思想。

如果不想讓自己讀過的書籍變成只是」讀過」而已,你不妨嘗試一下以上的方法,為讀書專門準備一本筆記本,通過書寫個人心得的方式,記錄一場和書真誠的對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史上最受歡迎最實用的讀書方法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感受,想要和朋友推薦一本書,朋友問你說這本書說的什麼,或者好在哪裡,自己除了能說這本書很好之外,竟然是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閱讀和有效閱讀之間的

如何讓你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

古人說書猶藥也,善讀者可醫愚。這句話告訴我們,書是好東西,但是不是能讓我們獲益,關鍵在於你會不會讀。善讀就體現了方法的重要性。而恰恰這是被很多人忽略的。自然讀書也就感覺無用。一本一本的讀又一本一...

學會做讀書筆記,深度開發所學知識

俗話說:「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古今中外,很多名家通過做讀書筆記,實現了極有價值的輸出。馬克思為寫《資本論》,閱讀了超過1500種書,並寫下札記。寫出《朱元璋傳》的歷史學家吳晗,研究明...

真正把書消化掉的好方法

你有多久沒有提起筆寫過字了?在這個「機不可失」的時代,手機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懶惰。各種讀書app興起,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樣一頭鑽進去閱讀起來。看著讀書app上面顯示著已讀...

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尋找屬於你的書

就在此刻,合上書本,就忍不住想去嘗試書中介紹的筆記讀書法。沒什麼負擔,不用什麼長篇大論,一句話便可開始。摘抄自己喜歡的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不必深刻,真實地記錄下來就好。當然,這只是開始,隨著筆...

想要有效閱讀?你可以試試這招

人的一生中,肯定讀過不少書籍。但是讀過的書籍,我們能記得多少呢?假設我們現在讀完一本書,1個月後可能記得80%,3個月後可能就變為50%了,那1年後呢?3年後呢?我們還能記得多少?可能只有當看...

掌握閱讀方法 你也可以快速記住書中精華

到底怎樣讀書才是有價值的呢?你是不是也常有「明明讀了很多書,卻覺得什麼都沒讀過一樣。雖然是本好書,但是卻什麼都沒記住。」這樣的情況呢?有時候我們會把它歸結為記憶力不好,所以記不住看過的內容。其...

解決讀了那麼多書卻沒有進步的問題

公元16世紀起,歐洲貴族瘋狂迷戀中國的藝術品,其中就包括瓷器。不過他們既不知道瓷器的成分,又不懂得燒制的原理。因此,只能從中國進口瓷器。後來,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把兩位鍊金師關在一座城堡里,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