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和袁騰飛的歷史評論系列有什麼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個人認為,兩個人是正好相反,易中天是史料壓縮,在眾多線索中去偽存真,試圖從眾多史料里挖掘真相。
屬於較為嚴謹的求證態度。
這樣的講座適合做歷史研究的人去品味,當然只是單純的歷史愛好者也受益匪淺。
畢竟易中天老師的講座並不是死板的扣史料記載,中間還夾雜了很多個人理解和人物的解析。
袁騰飛則正好相反,他是史料拓展,從有限的歷史線索中推斷擴展出更鮮活的畫面。
學術歷史太過嚴謹刻板,不適合一般愛好者了解歷史,袁騰飛正好填補了這個缺乏,通過史料中零星的記載,勾勒出很多形象的歷史人物,當然嚴謹度要差不少,但如果不作為學術,讓普通喜歡歷史的人更形象的了解歷史,還是可以接受的。
歷史學科是一種比較嚴謹的學科,做歷史研究的不但注重史料研究,還要引證考古發掘的結果來印證,因為其嚴謹性,野史和傳說都會被排除在外,雖然這樣做可以減少錯誤,最大限度還原歷史真相,但也使歷史學科變得特別枯燥乏味,人物形象過於平面化,給人了無情趣的感覺,故事也不夠精彩,這對歷史的普及沒什麼好處。
做歷史研究謹慎一點無可厚非,但作為一般性的歷史知識普及,這樣的態度未免有點矯枉過正,人物鮮活一點,但不離人物本質,故事精彩活躍一點,但總體未脫離基本史實,這就足夠了。
易中天老師能把嚴謹的歷史學科講的生動有趣,可以說很不容易,畢竟嚴謹的學術性會扼殺豐富的想像空間。
但作為歷史知識普及,易中天老師的知識點過於集中,一段三國幾十集,而且是集中在幾個點上,以人物為主線索。
作為向普通民眾做歷史知識普及還不是很適合。
袁騰飛老師的《塞北三朝》明顯就要開闊得多了,內容豐富,比演義更貼近歷史的真實情況,比刻板的學術歷史更生動有趣,當然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史料延展和精確度欠佳的問題,但作為向普通民眾普及歷史只是已經算是嚴謹的了,比那些演義不知強多少倍。
搞得太學術了,還有幾個人會喜歡?所以希望那些歷史大咖別動不動用學術的眼光去責全求備,挑剔詆毀。
袁騰飛講的講座也許不是你們需要的,但作為普通百姓,我們不做學術,我們就要這樣的歷史知識普及。
請高抬貴手,給我們這些普通人以接觸歷史的機會,已糾正各種演義給我我們灌輸的很多虛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