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卻不知道這些版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其實這句話,適用於任何作品。
例如熟讀《三國演義》,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種武將排名。
面對如今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即「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就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
其實,這種說法被質疑,本是無可厚非的,畢竟它雖然流傳最廣,卻不是最初的版本,更不是唯一的版本。
那麼關於演義中的武藝排名,到底還有哪些說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最原始的版本
其實,關於三國的武將排名,最初的版本非常的短小精悍,因為它只有一句,那就是「一呂二趙三典韋」,說到此處,可能有很多人會質疑,那關羽、張飛等人呢?在正史中,他們有萬人敵之稱;在演義中,關羽誅顏良、斬文丑,於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張飛能單挑呂布一百回合不分勝負,他們總不會排不上號吧?有這等成就的他們,自然是排的上號的,只不過因為他們戰績太耀眼,當時的人們,認為他們完全可以被封神,而不必參與排名,也就是說,雖然初始版本中,呂布依舊是第一名,但是關羽和張飛,其實是排在他前面的。
二、較傳統的版本
除了最原始的版本之外,還曾流傳過,一個比較傳統的版本,即「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這種說法曾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畢竟在演義中,作者數次提到,馬超有呂布之勇,讓馬超的排名,僅次於呂布,是完全說得過去的。
不過這種說法中,關羽、張飛等人,已經走下了神壇,參與了排名,而且名次還不算太好,可能讓很多人無法接受。
三、毛主席欽定的版本
上一種較為傳統的版本,流傳了許久之後,再度發生了變化,而提出改變這個排名的人,便是毛主席,他認為馬超雖然文武雙全,是真正的名將,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其表現遠弱於趙雲,於是將馬超和趙雲的排名,進行了對調,改成了「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
」而且毛主席非常欣賞趙雲,在趙雲的故鄉正定,他曾親自題詞道:「正定是個好地方,那裡出了個趙子龍。
」
四、極有爭議的版本
三國時期,是一個真正的亂世,彼時猛將如雲,僅選六人進行排名,對其他武將而言,非常不公平,於是在原本的基礎上,民間開始流傳起了後續。
不過正如文章開頭所言,一千個讀者演中,有一千種武將排名,經過長時間的淘汰之後,還是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版本,即「七黃八夏九姜維」,和「七許八黃九姜維」,第一種說法,分別指的是黃忠、夏侯惇和姜維;第二種說法,指的則是許褚、黃忠和姜維。
其實在演義中,這幾個人的武藝都不相上下,至於誰排在前面,誰排在後面,只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五、涉及武將最多的版本
如果選出排名前九的武將,大家依舊覺得不過癮,那麼我們再來了解一個版本: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和姜維。
按照這種說法,三國武將排名的前六名沒有變,從第七名開始,分別是黃忠、許褚、孫策、太史慈、夏侯惇、夏侯淵、張遼、張郃、徐晃、龐德、甘寧、周泰、魏延、張繡、文丑、顏良、鄧艾、姜維。
該說法共涉及二十四員名將,大多數令讀者耳熟能詳的人物,都榜上有名,如果僅以演義為參考的話,還算是比較公正的。
其實文中提到的這些說法,只是比較常見版本,除此之外,不同的地區還流傳著不同的說法,你最認可的版本在其中嗎?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演義》等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三國中到底是一呂二趙還是一呂二馬?
開始時民國時期傳的:一呂二趙三典韋, 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槍神張繡和文顏, 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 打末鄧艾和姜維一呂二趙三典韋的來由:民間的有「一呂二趙...
三國武將戰力排名,究竟是「一呂二馬」,還是「一呂二趙」?
「三國」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武將的排名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上回說到「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也提到另一種說法,是「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不難發現,其實馬超和...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排在關羽前面的典韋真的厲害嗎
三國事情,群雄並起,猛將輩出,出現了很多武力超群的將軍武將,那麼他們的武藝排行是怎麼樣的呢?中國民間有順口溜: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夏九姜維(即呂布、趙雲、典韋、關羽、馬超、張飛...
說書藝人眼中的三國武將排行榜
相信喜歡《三國演義》的讀者,都喜歡、都聽過而且也津津樂道的「武將排名」。自從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的出現,使後世至今的中國人都被三國所迷,因為這種白話小說通俗易懂,很適合大眾閱讀。羅的三國演義...
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黃八許九孫策,這才是正解?
一首《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油詩,流傳至今,也被人們所熟知。有些人只聽說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後面的便不再清楚。實際上,後邊還有一種位於七八九的排序,而這種排序頗受爭議,眾口不一。有人說是...
「一呂二趙三典韋」的排名,真是毛澤東提出的?還是後人杜撰的?
大家都知道「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的說法,這前六個基本上是大眾認可的,後邊排名七八九,不同的地方說法都不一樣。那麼這個排名到底是誰最早提出來的呢?排名七八九的又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