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奇葩人物 才華越高越危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上這麼一位奇葩人士,才華橫溢卻想盡辦法作死。

他罵了頭號當權者,人家不理他;罵了當時公認的文化名人,人家不理他;於是他就逮誰罵誰,結果被一個對他很好的地方大員給殺了。

殺完之後兇手還很後悔。

禰衡(173—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縣(今山東臨邑)人,少年時有才氣辯才,好鬥氣且剛強高傲,喜好違拗時事,輕慢人物。

興平年間(194—195年),到荊州避難。

建安(196—219年)初年,來到許下(河南許昌)遊歷,剛開始到潁川(許昌附近)時,悄悄帶了一份名帖,之後沒有什麼人去拜訪的,以至名帖上的字跡都磨損了。

這時候許都新建,賢良的士大夫從各地集中到此。

有人問禰衡說:「為什麼不追隨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呢?」禰衡回答說:「我怎麼能跟從屠牲賣酒的人呢?」對方又問:「荀文若(荀彧)、趙稚長怎麼樣?」禰衡說:「文若可以借他的面貎去弔喪,稚長可以讓他監管廚房請客。

」禰衡只贊成魯國孔融和弘農(今河南靈寶東南)楊修,經常說:「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

餘下的都是碌碌之輩,沒有值得說的。

孔融也非常愛惜禰衡的才學。

禰衡剛行冠禮(成人儀式)時,孔融四十歲,居然和他結為朋友,並上疏推薦他。

孔融還數次在曹操面前稱讚禰衡。

曹操想見他,而禰衡對曹操一向輕視痛恨,自稱有狂病,不肯前往,而且多有放肆的話。

曹操心中惱怒,但因為禰衡的才名,不想殺他。

曹操聽說禰衡善於擊鼓,就召他來作鼓吏。

趕上大會賓客,檢閱考察鼓樂的音律節奏。

各鼓吏輪班時,都要脫去原來的衣服,更換鼓吏戴的帽子和暗黃色的薄衣。

排到禰衡了,禰衡正用摻撾的技法演奏《漁陽曲》。

他邁著小步向前走,神態異常,聲音節律悲壯,聽的人沒有不情緒激動的。

禰衡來到曹操面前站住,吏員呵斥他說:「鼓吏為什麼不改換裝束,卻敢輕易上來呢?」禰衡說:「是。

」於是先脫掉近身的衣服,又脫掉其餘的衣服,赤裸著身體站著,慢慢地取過鼓吏的帽子和薄衣穿上。

完了之後又演奏著過去,神色不變。

曹操笑著說:「本來想羞辱禰衡,禰衡反而羞辱了我。

孔融回來後責備禰衡說:「正平非常高雅,原本應該那樣嗎?」隨即說明曹操是真心實意。

禰衡答應前去。

孔融又去見曹操,解釋說禰衡有狂病,現在請求自己來謝罪。

曹操很高興,吩咐門吏,有客人就通報。

等到很晚了,禰衡才穿著粗布單衣,戴著粗布頭巾,手拿三尺木杖,坐在大營門口,用木杖敲擊著地面大罵。

小吏說:「外邊有個狂生,坐在營門口,言語悖逆,請抓起來治罪。

」曹操大怒,對孔融說:「禰衡這小子,我殺他就象殺麻省老鼠而已,考慮到這人一向有虛名,遠近的人會說我不能包容他,現在送給劉表,看會怎麼樣。

」於是派遣兵士押送他去。

臨行時,眾人為他餞行,預先在城南準備了酒食。

大家相互告誡說:「禰衡粗暴無禮,而今趁著他最後到,都應該不站起來以挫一挫他呀。

」等禰衡到了,眾人都不肯站起來,禰衡就坐著大哭。

大家問其緣故,禰衡說:「坐著的是墳冢,躺著的是屍體,屍體墳冢之間,能不悲傷嗎?」

劉表和荊州的士大夫原先就佩服禰衡的才學名氣,對他以貴賓相待非常禮敬,文章奏議不經禰衡不定稿。

劉表曾與眾文人共同草擬奏章,一同竭盡了各自的才思。

當時禰衡外出,回來後看到了,打開沒看完,就撕毀扔在地上。

劉表大為震驚。

禰衡就要來筆札,轉眼間就寫成了,文辭義趣都很出色,劉表對此非常高興,更加看重禰衡了。

後來禰衡還是對劉表輕視傲慢,劉表感到恥辱,容不下,因為江夏太守黃祖性情急躁,所以就把禰衡送給他。

黃祖也待禰衡很好,禰衡為他作的文書記錄,輕重疏密都符合體裁的需要。

黃祖拉著他的手說:「處士,這恰好符合我黃祖的意思,就象我心裡想說的話一樣呀。

黃祖的長子黃射,任章陵太守,尤其善待禰衡。

他曾與禰衡一同遊玩,共同讀蔡邕所作的碑文。

黃射喜愛其文辭,回來後遺憾於沒有抄寫。

禰衡說:「我雖然只看了一遍,還能記得,只有中間石碑上缺少兩個字,導致不清楚罷了。

」隨即寫了出來。

黃射派人騎馬抄碑文,回來後對照,與禰衡寫的一樣,眾人沒有不嘆服的。

有一次黃射大會賓客,有人獻鸚鵡,黃射舉著酒對禰衡說:「請求先生為此作賦,好讓嘉賓們欣賞,可以嗎?」禰衡提筆便寫,文不加點,一氣呵成,文采非常美妙。

這就是著名的《鸚鵡賦》。

在文中,禰衡借鸚鵡因體貎美麗,聲音好聽而被人捕捉,遠離大自然和同伴,關在雕花的籠子裡的遭遇,抒發了自己身負才華而被迫依附於人,為人驅使的憤懣,對清平世界的嚮往,以及對重用自己的人的感念和效忠。

眾人看後無不嘆為觀止。

後來黃祖在蒙沖戰船上大宴賓客,禰衡說話不謙遜順暢,黃祖感到沒面子,就呵斥他。

禰衡又直視黃祖說:「死老頭!說的什麼話?」黃祖大怒,命令行刑的人帶他出去,準備杖責他。

禰衡還是大罵。

黃祖憤怒了,隨即下令殺他。

黃祖的主簿向來恨禰衡,立即就殺了他。

黃射赤著腳趕來相救,沒來得及,黃祖也很後悔,就厚葬了他。

禰衡這時才二十五歲。

如果用「才華橫溢」來形容禰衡恐怕是再合適不過了。

因為他確實很有才華,很少人能比得上他;同時又不能順情順理地施展自己的才華。

或許是因為太有才氣了,他從不掩藏或約束自己的才華、態度、思想、言行,最後終於釀成成了殺身之禍。

一位青年才俊殞落是值得惋惜,同時也值得深思。

人有表達觀點、表明態度、施展才華、宣洩情緒的需要,也應該有這樣的權力。

然而人畢竟不是生活於真空當中,在行使這些權利時,或許不必完全遵守所有的規則(自然的和社會的),但絕對不能完全不遵守所有的規則,更不要說公然踐踏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禰衡的悲劇

禰衡的悲劇京劇有一傳統劇目叫《擊鼓罵曹》,劇情取材於《三國演義》,說的是處士禰衡因被曹操輕慢而發泄不滿的故事。年輕時看戲聽書品三國,對禰衡的做派非常欣賞,敬佩他不愧為山東好漢,有骨氣,夠爺們。後...

知音難求——尋找心有靈犀的朋友(中)

自命清高 難得知音禰衡,東漢末年平原郡人,文章好,言辭鋒利,天生性情狂傲,出家鄉來到許都求功名,交了兩個朋友,一個孔融,一個楊修,就和他們兩個好,別的諸如當時著名謀臣荀彧、陳群、司馬朗等被他一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