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東漢分崩離析的兩位元兇, 不是張角、董卓之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的混亂其實可以歸結於兩個人的身上,而這兩人不是不是張角和董卓,也不是梟雄曹操。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畢竟以上三人是有著追求和目標的,而且他們都是為了野心而混亂天下,但是另外這兩個人可都是純粹的混亂天下。
三國動亂的原因袁紹可以說是罪魁禍首,而張角亂政其實在後期也就慢慢的撫平了,而袁紹並沒有立什麼功勞,他又是一個小老婆生的所以更沒有什麼地位和背景。
所以他為了能夠登上位置,在平日裡常常勾結士族,收留一些曾經被太監禍害過的士人,他因此想到了一個方法,那就是殺光所有的太監。
何進任命袁紹作為司隸校尉,它的權力非常大,可以直接殺太監了。
而這時袁紹卻非常的害怕,因為曾經陽球就是這樣收拾太監,可他最終卻被太監們聯手殺害了,這樣的風險對他來說太大了。
因為袁紹只是一個有想法而沒有膽量的人,做了事情也不敢擔當,所以他就沒有必要冒這個險,不想自己出頭做這件事,於是他想著讓何太后出面,這樣的話即使後面出了事情也有何太后來撐腰,所以他就提議把外面的敵軍引到京城內來嚇一嚇何太后,沒想到的是董卓就在其中。
那個時候董卓已經存在著反意了,他被安排做并州的刺史,可是他帶著兵馬遲遲不去赴任。
而曹操得知袁紹想的這個主意時就非常的瞧不起袁紹了。
最後這事變得不可收拾,董卓進了京城,將袁紹的全部家屬殺光,最終的結果也只是徒增了混亂。
王允曾經挑撥呂布和董卓之間的關係,成功的殺死了董卓,那時天底下的人們看到了和平的跡象,可就在這個時候董卓的部將還都在城外,王允卻沒有及時的安撫他們,從而導致了進一步的混亂。
董卓死後董卓的部將們都非常的恐慌,他們想著一拍兩散各回各家,而在這時候賈詡卻說了一句話,他說你們就這樣回家一個亭長就能夠抓住你們全部。
他們聽後覺得是這麼個道理,於是賈詡又給他們提議說讓他們收集一些散人,打著替董卓報仇的名號闖入京城,這樣的話事情不就解決了嗎。
於是董卓的部將們再一次殺進了長安,呂布逃走了,王允被殺害,天下再次陷入了混亂當中。
董卓被殺,呂布王允僅是「刀子」罷了,背後真正起作用的是一廢人
東漢末年,黃巾軍起義,一場風波下來漢靈帝在此風波中,一命嗚呼。14歲的漢少帝劉辯繼位,只可惜年紀尚幼,宮廷中的大權落入到了外戚、大將軍何進手裡。這個時候,一個關鍵的人物出現袁紹,袁紹家中世代為官...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此三人是罪魁禍首,不是董卓呂布曹操!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雖說在戰亂之中湧現出了眾多謀士將領,但對於平民百信而言,無異於是一場災難。在戰火的荼毒下,中原人口銳減,要知道漢桓帝永壽三年,中國有1067萬多戶,5648萬多人。而公元26...
他是三國第一毒士,也是曹操手底下最低調的,卻是曹丕的貴人
若說三國時期誰最能夠禮賢下士,相信沒有人能夠比得上曹操。曹操一生中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往往對人才可以不拘一格的招攬,哪怕德行不行或者家世貧寒只要你有能力便可以得到重用,因此曹操身邊聚集了一幫子的人...
呂布臨死前,劉備與曹操的幾句對話,隱藏著怎樣的驚天玄機?
從呂布之死看曹操與劉備的智商遊戲《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寫的是呂布之死。原本很簡單的一個段子,但如果細細玩味呂布、劉備、曹操三人之間的幾句對話,從中也能看出隱藏在背後的一些玄機,為讀三國增添些許情趣...
這個牛人連皇帝都敢綁架
歷史之大無奇不有,綁架可不只是針對普通人,貴為天子同樣也會被人給綁架了,我們今天就來講一位綁架皇帝的超級綁匪李傕。說起李傕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他到底是誰,他的名氣並不是太大,不過他做過的事情可一件...
此人曾在董卓帳下為將與呂布齊名,曾權傾天下曹操非其對手!
東漢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卓敗,挾持獻帝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口西遷長安。行前,董卓的士卒大...
你我皆漢人,四百年大漢最後經歷了什麼?您覺得哪個是致命之亂?
四百年的大漢朝最近能得病都得了。黃巾起義、烽火四起:黃巾起義、地方騷亂到處都是,漢靈帝劉宏安慰自己該吃吃該喝喝啥事別往心裡擱,自己泡自己的妞讓他們打去吧。不過黃巾雖多但還不至於強過過大漢朝,最終...
清茶說三國:此人智力三國第一,卻為何被無數人痛罵?
東漢三國時期俊傑輩出,有亂世梟雄曹操,有借的了東風、唱得出「空城計」的諸葛亮,亦有美鬢公美名的一代武聖關羽等等,隨便說出一位的名字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然而,人需要出眾,必須要站在對的位置...
導致三國大亂的三大元兇,不是張角董卓曹操,沒他們,天下早統一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禍害三國的三個人。三國這麼亂,追根到底,要怪在三個人的頭上。這三個人,不能說是張角跟董卓,也不能說是曹操。為什麼呢?因為人家這麼幹,是有追求的,是有目標的,為了自己的野心,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