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三國大亂的三大元兇,不是張角董卓曹操,沒他們,天下早統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我們跟大家聊聊禍害三國的三個人。
三國這麼亂,追根到底,要怪在三個人的頭上。
這三個人,不能說是張角跟董卓,也不能說是曹操。
為什麼呢?
因為人家這麼幹,是有追求的,是有目標的,為了自己的野心,禍害天下,這叫損天下而利已。
雖然壞,但邏輯上說得通,但有三個人,卻是損天下不利已。
這三個人的第一人就是袁紹。
袁紹可以說是三國大亂的元兇,其實張角之亂到了後面,基本也平定了。
袁紹在這其中,可以說沒有立什麼功勞,他又是小老婆生的,背景又不夠硬。
於是,為了上位,他平時刻意結好士族,收留當年被太監迫害的士人。
而最後,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殺光太監。
這個事情,其實不是袁紹最早干 ,前朝陳蕃竇武就干過,這兩人比袁紹何進不知道高明多少,他倆搭夥殺太監,後面也失敗了。
那袁紹跟何進能成功嘛,也不是說完全沒機會,但錯就錯在,兩個人,一個是縮手縮腳,一個是虎頭虎腳。
而且各懷心事。
比如何進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這是京師的監察權,權力很大,可以直接對太監動手。
以前有一個叫陽球的司隸校尉就直接殺過太監。
何進的意思很明顯,你建議我殺太監,好啊,我給你當司隸校尉,放權給你,你去干吧。
但是袁紹卻害怕了,為什麼呢?因為當年陽球是殺過太監。
但很快就被太監給反手收拾了,這個風險太大。
袁紹是有想法沒膽量的人,而且也沒有擔當。
他不想冒這個風險,不願意自己挑頭,想讓何太后出面,以後有事了,也是何太后撐著。
於是,他又提了一個建議,引外兵入京嚇何太后,其中就有董卓。
董卓那個時候已經有反意了,安排他去當并州刺吏,他把兵馬帶在身邊,就是不上赴任。
曹操聽了這個主意,就特別的瞧不起袁紹。
這個事情最後變得不可收拾,導致董卓亂京,袁紹留在京師的家屬全被董卓所殺,他自己也逃出了洛陽。
可以說是損天下而未利自己。
第二個亂三國的是賈詡。
當時王允策反呂布,已經殺了董卓。
天下看到了恢復平靜的希望,這個時候,董卓的部將還在外面,王允也犯了一個錯誤,沒有及時安撫這些人。
董卓的部將很害怕,準備一拍兩散,各回各家,這時候,軍中的一個軍師說了一句話:你們這樣散兵回家,一個亭長就可以抓住你們。
這個軍師就是賈詡。
說起來,賈詡跟董卓的部將也不是什麼上下級關係,而是這些軍人抓了賈詡,準備當肉票要贖金的。
賈詡就此在裡面當了軍師,那到了這個時候,軍隊要解散,大家就各回各家唄,賈詡就算你看出了這些軍人將來的危機,也大可不必說出來啊,畢竟這些軍人都是亂世之兵。
他們跟你有綁架之仇啊。
賈詡這一說,這些人明白了,賈詡又給他們建議,你們不如收集散眾,以替董卓報仇的名義進京長安,那事情不就妥了嘛。
於是,董卓部將殺進長安,呂布逃走,王允被殺,剛恢復平靜的天下又陷入了混亂。
第三個是魯肅。
這個人是個厚道人,但也是一個分裂分子,投靠孫權後給孫權出了一個榻上策,要孫權割據江東,等待時機,然後稱帝。
再到赤壁之戰,曹操大軍南下,如果這個時候孫權投降,那三國就可以結束動亂了,曹操接下來就可以騰出精力治理天下了。
當時東吳的很多人也勸孫權投降,但是,魯肅卻說了一句話:我們降曹,還能當官,開著小車子,交遊天下過好日子,如果將軍你投降了,曹操會怎麼安置你呢。
言下之意,如果你投降,那曹操肯定要殺你啊。
孫權就此定下聯劉抗曹的大計,從此天下三分。
這句話被認為是三國經典,但仔細思考一下,這個話其實是沒道理的,就是投降,曹操未必會殺孫權,不但不會殺,還會更加的優待。
為什麼呢?
一是孫權一投,天下還有未降的,比如劉璋張魯,曹操會優待孫權,當成一個榜樣,為他降服其它地區起一個好頭,另外,從張繡降就可以看出來,曹操不是那麼小氣的人,張繡連曹操的兒子都殺了,曹操還特別優待張繡。
所以,孫權其實是被魯肅給忽悠了,天下也因此錯過了統一的機會。
這三人可謂就是三國禍首啦,諸位如果穿越回三國,要平定三國,不用干別的,殺了這三人就可以了。
三國謀士賈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保命第一人
三國里除了名言天下那幾位頂級謀士的存在外,還有一些名氣不是很大,但每一次謀略卻能洞悉全局,勝券在握。賈詡,三國里有名的毒士,計謀以狠辣著稱,往往是為了達到私慾不擇手段,管它天地人倫道德的,只要能...
他才是三國第一軍師,郭嘉諸葛亮未必能敵
一說三國之中的軍師,多數人首先都會想到諸葛亮和郭嘉,一個幫助曹操平定了北方,甚至在臨終之際,還留下計策幫曹操評定了遼東。諸葛亮更是幫一個布衣出身的劉備,經過卓絕奮鬥,在東漢末年,占有了一席之地,...
張繡和曹操有殺子損將之仇,為何曹操不殺他泄憤,還重用厚賞?
張繡,甘肅靖遠人,也是三國時期的群雄之一。早年跟隨他的叔叔張濟,跟著董卓混,後董卓被呂布所殺,因機謀不夠的王允不肯放過李傕、郭汜,所以二人打著為董卓報仇的旗號,造反,打進長安逼宮,王允被迫自殺。
三國謀臣,誰才是最強大腦?
三國大戲,有文戲,有武戲。若說武將是王的手中刀斧,開天闢地;那麼,謀臣便是王之大腦,勾劃天下。那些看似文弱的謀臣,實則擁有著極強的殺傷力,或能一言而亂長安,或能一計而定成敗。荀攸:完美謀主,後人不識
堪稱三國時期勸降之王,愛好泄露天機,最終卻未能遂願
三國時期,各方割據勢力混戰。兩軍對壘,便是殊死相爭,戰爭慘烈的時候,往往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孫子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 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這當然是最好的選擇。所以,...
三國第一毒士:聽我話就能生,不聽我的話唯有失敗
在三國時期,各種謀士競相登場,他們有的善於宏觀把控,有的善於治國理政,有的善於奇謀,但有一個謀士,名氣雖然不大,但卻以一條又一條的毒計,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有人說他是能看破人心的毒士,如果沒有...
造成三國亂世的罪魁禍首,並非張角和董卓二人,而是這三位謀士
古代中國歷來都是分分合合,期間不少歷史時期都是常年處於戰亂之中,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東漢末年三國亂世。很多人都以為漢朝的分崩離析是由於張角起義以及董卓亂政導致的,然而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真正造成三國亂...
導致東漢分崩離析的兩位元兇, 不是張角、董卓之流,
三國時期的混亂其實可以歸結於兩個人的身上,而這兩人不是不是張角和董卓,也不是梟雄曹操。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因為畢竟以上三人是有著追求和目標的,而且他們都是為了野心而混亂天下,但是另外這兩個人可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