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要做到「三個不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3年秋天,還不到「適齡」的女兒開始讀小學。

像很多父母一樣,對孩子的未來,有著無數的憧憬。

然而,入學不久的一次考試,便刷新了我的認識——堅持親子共讀這麼多年,我的女兒竟然讀不懂試卷的題意。

一種很深的挫敗感襲來。

好在自己早年有做老師的經歷,身邊也有一群做閱讀推廣的「鐵蜜」。

其中一位告訴我:閱讀是做了,也是親子一起,但是,路走得有些偏了,舉個例子說,形式重於內容。

和做閱讀推廣的「鐵蜜」密談了一下午,終於琢磨出些門道來。

簡單來說,就是「三個不要」。

首先,不要把親子共讀作為一件「陽春白雪」的事情,非天時地利人和不讀。

個人以為,親子閱讀的重點在於親子,是和孩子一起做一件讓彼此快樂的事情,它跟玩玩具、捏橡皮泥、搭積木等活動一樣。

現實中,有些陪讀的媽媽們,抱怨因為時間、地點、環境等原因,親子共讀無法堅持。

仔細想一下,我們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受這些因素制約嗎?甚至,帶孩子出去玩,在行走的汽車上,都可以遞給孩子一個玩具,給他講講這個玩具的今生前世,為什麼親子閱讀不可以?早晨起床前、晚上睡覺前,甚至吃完飯後離開飯桌之前,都是可以的利用起來的時間,只要覺得快樂,隨時可以讀書。

其次,不要人為的給孩子設定讀書的界限。

某些網站或專家都熱衷於推出:**歲孩子必讀書目,每當看到類似推薦,肯定有很多家長就不淡定了——

為什麼我家孩子明明九歲,卻喜歡看適合五歲孩子看的書?

為什麼我家孩子明明五歲,卻喜上從孩子歡看一些大人的書?

其實這些界限的設定,本身就非常主觀,只要孩子認字,不影響閱讀,五歲的孩子讀十歲孩子讀的書又算得了什麼?八歲孩子為什麼不能讀一些小孩剛識字時用的書呢?

女兒小的時候不怎麼喜歡讀書,至少不喜歡專家推薦的適合她年齡段讀的書,舉個例子說,大班的時候她喜歡中班的書,而二年級之後,她又喜歡我讀的一些書,像如《追風箏的人》《擺渡人》等。

因此,關於親子共讀推薦書目的問題,不必太當回事兒,孩子喜歡讀,才是王道。

第三,不要有一蹴而就的心理。

任何知識的掌握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陪女兒共讀幾年,我們一直掌握著一個原則:從薄到厚,從字少到字多,從泛讀到精讀。

孩子剛開始讀書的時候,除了了解故事情節外,識字更重要,只有認識更多的字,才能培養她愛好讀書的習慣,這種習慣像一顆嫩芽,得呵護,你厚厚地扔過一本書來,那嫩芽一下就給壓死了,還怎麼長成茁壯的小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