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的反秦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真是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逗比魚今天從世界史轉到中國史插科打諢下,說說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
讀書的時候,受老師教誨,背過《史記
陳涉世家》的章節,裡面有一句話:「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堪稱是大澤鄉的起義口號。
逗比魚曾也被這樣的口號感動了一番,認為這是被壓迫階級對封建統治階級發動的一次農民起義(逗比魚的課本里該就是這麼定義的吧)。
然而,時至今日,逗比魚對這篇《陳涉世家》開始有些懷疑,因為它與秦出土文物中所記錄文字似乎相差太遠。
現在逗比魚就來回顧下《史記 陳涉世家》,其中第一段內容如下: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
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
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富貴,無相忘。
」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這段話是指陳勝,吳廣兩人的背景。
看得出來,陳勝出生農民,在起義之前某一天種田時,說道「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陳勝是有抱負的人,在古代,有抱負可以大抵理解為走仕途。
一個農民怎麼可能成為官吏呢?在以往的王國和朝代當然沒有,但在秦朝,陳勝這個想法並非完全不可能。
秦,以武拓土,以商鞅之法強國,也只有秦國君王大力宣揚唯才是舉,籠絡了很多外鄉人。
秦有一種非本國官員在本國就任的官吏制度,即客卿制度。
客卿就是以客之道對待位及「卿」的官吏,後來泛指所有非本國人做官的人。
秦國大將司馬錯(司馬遷的祖上),蒙恬及蒙氏一家,商鞅,呂不韋,尉繚,李斯,鄭國等等,除此之外,秦對有戰功的普通人給予了機會,那就是斬殺敵人,建立軍功。
對於一個尚武的國家來說,這樣的爵位授予方式無可厚非,能夠有力氣打仗的普通人在戰場上立下功勞,就可以免除家庭成員的賦稅,為自己封官晉爵。
按理,應該是陳勝抱負的正常途徑。
在秦朝,最不缺就是打仗,即便是在秦一統六國之後,與匈奴,與百越等地的戰爭並不少,但陳勝並沒有出現在任何一個地方。
根據司馬遷《史記》所說,秦始皇焚書坑儒,普通百姓能看得就是些普通生產耕作的書。
一個只看生產耕作書的人怎麼可能會說出「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樣文縐縐的話?
這先撇開不管,有鴻鵠之志的人,終於有了機會。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7月去戍邊,陳勝當上了屯長,屯長是個什麼職位呢?秦國商鞅著作《商君書·境內》描述:五人一屯長,百人一將。
」屯長是軍爵,就是說陳勝管理的是五個人。
《陳涉世家》沒有提到陳勝是怎麼做了屯長的,只是介紹他不再是農民而是屯長了。
現在,讓逗比魚扒一下陳勝與吳廣兩人的故鄉。
陳勝,陽城人。
陽城是原魏國的屬地,魏國亡於公元前225年。
吳廣,陽夏人。
陽夏是原楚國的屬地,楚國亡於公元前223年。
他們都不是原有的秦國人,兩國的亡國時間,距離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09年,相距10多年。
時間這麼近,陳勝那時候發出感慨是在魏國,還是在秦國呢?如果是魏國,那麼和秦沒有關係,如果是秦國,那好歹也是個小官吏了。
現在,再讓逗比魚帶大家在看看《陳涉世家》第二段,關於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
會天大雨,道不通,度(duó)已失期。
失期,法皆斬。
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扶蘇以數諫故, 外將兵。
或聞無罪,二世殺之。
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
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
大家一直認為秦暴政,所以陳勝,吳廣走投無路。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都這麼看待,因為我們手上曾經只有那麼幾部漢朝人寫的書可以看到秦朝的情況。
直到考古發現了更多的文書,才讓一些塵封的事露出了水面。
其中之一,就是1975年12月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簡》記錄了秦朝的《秦十八律》,關於徭役,也有如下的記載。
御中發征,乏弗行,貲二甲。
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
其得(也),及詣。
水雨,除興。
(部分竹簡內容)
這是什麼意思呢?白話文的意思是:為朝廷徵發徭役,如耽擱不加徵發,應罰二甲。
遲到三天到五天,斥責;六天到十天,罰一盾;超過十天,罰一甲。
所徵發人數已足,應儘速送抵服役處所。
降雨,可免除本次徵發。
這是當年隨墓安葬的陪品,陪品的竹簡記載的秦律並沒有說毫無人情地要弄死服徭役的人。
竹簡記錄的日子應該是秦始皇時期,大家可能會質疑秦律是不是有變化?逗比魚認為,秦律從秦始皇到胡亥之間並沒有大的變化。
因為胡亥剛上台,穩定政局比任何都重要。
如果有大的變化,必然會有記錄,而如果秦律越來越嚴酷,漢朝的史書中一定會有記載。
尤其司馬遷的祖上,還是秦國的官吏。
也就是說,秦律可能變化甚微,在徭役上或許沒有大變化。
這麼看來,陳勝吳廣起義的理由就變得很奇怪。
那麼他們所說要去的地方漁陽,那是哪兒呢?漁陽是如今的北京地區,他們去戍邊的目的,應該就是修築或者修葺那邊的長城抵禦匈奴南下。
這段文里還提到了件事:說大家為扶蘇被胡亥殺了而憤憤不滿。
一個魏國人,一個楚國人,不知他們對秦朝的皇家更迭有什麼不滿?而所謂的天下苦秦久矣,更是奇怪一說,難道說陳勝不滿鴻鵠之志最後淪落地只能當個屯長?說實話,無論他屬於的魏國,還是吳廣所在的楚國,他們可能連屯長都不是。
匈奴南下破壞家園,他們卻在徘徊不前,多半還是因為當時的北京地區條件非常差。
另外,文中還提到百姓不知扶蘇已死,那麼陳勝吳廣是怎麼知道的?
再看《陳涉世家》最重要的一段。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
尉果笞廣。
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
陳勝佐之,並殺兩尉。
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
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
」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
袒右,稱大楚。
這裡的第一句就是說吳廣平時對人特別好,大家都很喜歡他。
接著又說上司喝醉的時候,吳廣就去勸說。
這段話本是很正常,但為什麼逗比魚要提出來疑問呢?
勸說別人的時候,該是別人清醒的時候,還是醉了的時候?當然是清醒的時候。
吳廣這是用了激將法激怒上司,讓他要殺自己,用此辦法來拉攏人心。
可大家是否注意到,如果真的是秦律要懲罰的話,上司又怎麼可能有心情喝酒呢?難道是喝悶酒嗎?自然不是。
在秦律中,對官員的追責是相當的嚴苛。
大凡出了問題,都是先追責官員,而工程所用木頭也好,磚瓦都要刻上記號用以追責。
要說上司還有心情喝酒,自然不是真話。
極有可能是吳廣殺了上司,用上司酒醉不顧大家生死,而且還要殺自己這個勸解的人來堵住悠悠眾口,告訴大家不準時到都得死。
加之之前又讓裝神弄鬼地在魚肚子裡放了「陳勝王」,單純的人自然就信了。
不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這句話多半是司馬遷添加。
既然張楚政權是冒充扶蘇,假借楚國已死大將項燕的名義,那又如何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說?那不是搬起磚頭砸自己的腳嗎?扶蘇本就是皇室公子,而項燕也是楚國將相。
既然說自己也可以是王侯將相的命,又何必還要假借別人王侯將相的名呢?
當然,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是真實地存在著的,只是背後的目的卻不得而知。
張楚張楚,一個還沒有成形的農民起義就開始想著擴張,從開始就不是為了被壓迫階級而去的,他們想做的不過是享受榮華富貴,所以,這場起義並不是亡於鬆散,而是亡於動機。
不排除是被滅的六國貴族在被秦滅之後攢動了各種勢力謀求獨立。
尤其是大澤鄉起義發生在秦始皇去世之後的第二年。
如果是六國殘餘勢力的蠱惑,那麼這場戰爭從根本上就是一個非正義的戰爭。
同時,也是對秦實行全國郡縣制是否可行的一次拷問。
歷史,還有很多的真相因為年代的緣故被掩埋在了塵土之中,我們暫時無法確定當時的場景,但,因為陳勝吳廣讓六國看到了希望,也讓往後的漢朝統治者劉邦看到,如果不讓自己人(劉姓皇族)看管好那些好不容易吞併的地盤,那麼江山就會如秦朝一樣流星閃過。
漢,吸取了教訓,劉姓分封,哪怕有塊地造反,將都是劉家的天下。
這是漢與秦的區別,也是劉邦從陳勝吳廣引發的騷亂得出的結論。
本次插科打諢結束,逗比魚又要回到世界史和奇妙世界去了,喜歡逗比魚的,記得關注「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大澤鄉起義以後,陳勝吳廣是如何昏招迭出自取滅亡的
大澤鄉起義之後,陳勝自稱將軍,吳廣為都尉,定國號張楚,詐稱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在軍中分作主帥,起草檄文反抗暴秦。此乃第一個昏招,公子扶蘇為秦朝太子,怎麼可能反抗自己家的朝廷,項燕為楚將,楚與秦有滅...
陳勝振臂一呼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陳勝累坐在樹蔭之下,看著田裡辛勞的夥伴,又看了看衣冠楚楚的地主,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這時,陳勝說了句年輕人愛說的話:如果那一天我們當中有人富貴了,可千萬不要忘了我們這群同患難的兄弟啊!一人嘲...
說說秦朝那些事兒(連載)
作者 張曉輝 所有這些完成後,就要看時機起事了。次日上午,當吳廣看見押解他們的兩名官差醉醺醺地從他身邊過去時,就故意提高聲音抱怨,說這天天大雨,已經延誤了時日,再去漁陽豈不等著問斬。兩官差平時是...
為什麼陳勝吳廣起義,要打著項燕、扶蘇的名號?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剪滅六國,建立秦朝。對於秦始皇建立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封建王朝。不過,在秦始皇去世之後,秦朝陷入到混亂之中。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秋,陳勝、吳廣等900餘名...
陳勝吳廣起義為什麼喊出敵軍前公子扶蘇的旗號?
成敗在於一念之差,對於那些大人物來說,某一瞬間的選擇就決定了歷史的走向。扶蘇的自殺對於秦帝國來說,影響太大了,如果扶蘇沒有自殺,不管是他選擇怎麼樣的做法,就是不自殺,那麼秦帝國的命運都會完全不一...
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滅亡的八大根本原因!
前210年秦二世胡亥即位。他進一步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和壓迫,以「稅民深者為明吏」,以「殺人眾者為忠臣」。他令農民增交菽粟芻藁,自備糧食,轉輸至咸陽,供官吏、軍隊以至於狗馬禽獸的需要。他繼續修建阿...
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大澤鄉起義爆發
陳勝,字涉,又稱陳涉,陽城人,陽城現在是何處,因歷史的發展與變遷,已無從查找,有登封說、方城說、商水說、宿縣說,一直存在爭論。他是農民出身,少有大志,《史記》記載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
被誤讀了的大澤鄉起義,滿滿的都是謊言
公元前210年夏,秦始皇在巡閱途中暴斃於沙丘(在山東地境,並應離汶水不遠)。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和丞相李斯一起策劃了一場圍繞帝國繼承權的陰謀:少不經事胡亥一夜之間成了秦二世,長子扶蘇被矯詔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