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三國人物他們的本事和脾氣,看看誰的本事大,誰的脾氣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前前後後登場的人物,總共超過1200人,刨除劇情發展需要和人物關係網絡構建需要,剩下大概有300多個人物是屬於比較核心的。

這300多個人物裡面,有各自不同的描寫,他們有各自的本事,也各有獨特的行事風格和秉性,形成了一個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標籤。

比如,說到諸葛亮自然會想到「神機妙算」;說到關羽會想到「武聖」;說到張飛會聯想到「暴躁」;說到曹操會想到「奸雄」等等。

要成功地刻畫一個人物,不僅是對他的謀略或者武藝進行詳細的描述,而且還要對這個人物的性格和個性進行塑造。

這樣的人物呈現出來才是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也正是由於每個人物各自的能力和個性等諸多方面的不同,導致了他們擁有各自的人生軌跡。

下面我們來看看在演義中三個比較有代表性、也比較有趣的例子。

第一個是:龐統(有本事,也有脾氣,本事比脾氣大)

話說,龐統原本在東吳大都督周瑜手下效力,得不到大的施展空間。

後來,孔明推薦龐統投靠劉備,劉備見過龐統,只覺得此人其貌不揚,沒有當回事,就打發龐統去耒陽縣做個縣令了事。

龐統受了劉備的輕視,心裡窩著火,想著,你不是真心看上我,我就不真心給你幹活!所以龐統到任耒陽以後,啥正事不干,每天飲酒作樂。

劉備聽了很氣憤,就排了張飛去督查他。

結果,當著張飛的面,龐統狠狠地秀了自己一把,沒花多少功夫就把堆積多日的公務處理的井井有條。

張飛匯報給了劉備,劉備這才當回事,仔細一打聽,原來竟是和諸葛亮齊名的「鳳雛」,趕緊迎回了龐統。

之後,正是得到了龐統的輔助,劉備成功地奪取了西川之地。

所以,總結龐統這個人物,有本事,也有些脾氣,但他的本事遠遠要比他的脾氣大。

像龐統這麼有本事的人耍耍脾氣,劉備自然不會計較,畢竟人才難得,但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這是一個可以秀出自己的好套路。

蔣琬同志就曾在廣都縣當縣令時,用龐統的套路耍脾氣,要不是恰好諸葛亮陪同劉備巡視,保了他一條命,劉備當場就要剁他的腦袋。

第二個是:楊儀(有本事,也有脾氣,脾氣比本事大)

楊儀最早在關羽手底下當差,後來關羽把他推薦給了劉備,劉備經過一番考察發現楊儀這個人在政治和軍事方面都有獨特的見解,覺得是個可用之才,就慢慢地重用他,一直升到了尚書的職位。

但楊儀這個人有脾氣,常和同事鬧意見。

劉備在位時,他與尚書令劉巴鬧得不可開交。

劉巴對劉備來說,當然比楊儀更重要,官位也比楊儀大,取捨之後,便打發楊儀去弘農做太守。

後來劉禪時代,楊儀就跟著諸葛亮混,他的工作能力也逐漸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和信任。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他就代理諸葛亮打理相府的公務,並負責諸葛亮北伐的後勤保障,事情總能處理的有條不紊,乾淨利索。

外人看來,楊儀儼然是諸葛亮的接班人的模樣。

這本來挺好,可是偏偏楊儀又跟魏延槓上了。

這一文一武鬧起來,諸葛亮也不能偏廢任何一方,只能是苦口婆心做和事佬。

等諸葛亮死後,馬岱斬殺了魏延,楊儀把魏延的腦袋狠狠地踩在腳下,破口大罵,發泄憤恨。

諸葛亮考慮到楊儀這個人心胸小、脾氣大,生前便密奏了劉禪,推薦蔣琬作為自己的接班人。

這本來楊儀的算盤打打好好的。

諸葛亮死了,魏延死了,這蜀漢的軍政大權那就該是握在自己手上的。

這突然跑出個蔣琬來,把自己的計劃打碎了一地,楊儀可忍不了。

這脾氣一上來,對蜀漢上上下下都是忿忿不已,看誰都不順眼,見誰都要罵。

劉禪忍了很久,也派人做了很久的安撫工作,都宣告無效後,劉禪就把他變為庶民,一腳踢出了成都。

已經這樣了,楊儀還是不甘心,不停地給劉禪寄信,在信中接著罵。

最終,觸怒了劉禪,只能落得自殺的下場。

所以,我們總結楊儀這個人,能夠得到劉備和諸葛亮的信任,本事肯定是有的,但是他脾氣很大,他的脾氣遠遠大過於他的本事,發作起來,不分情況,不分場合。

最終落得流放、自殺的下場,也是在情理之中。

第三個是:張昭(有本事,也有脾氣,本事和脾氣一樣大)

江東二張(張昭和張紘)早在孫策時期,已是名滿江東的賢士。

張昭應孫策邀請入仕後,迅速幫助孫策在江東站穩腳跟。

孫策對張昭非常信任和倚重,後來孫策病危之際並將孫權託付給了張昭。

在張昭的支持下,年輕的孫權穩定住了自己東吳之主的地位。

在軍政大事方面,張昭對孫權的重要性與諸葛亮對劉備的重要性相同,但張昭與諸葛亮不同的是,他性情剛烈,脾氣很大。

但凡張昭認為孫權有不妥之處,就會當面指正孫權。

孫權年輕的時候,尚能謙虛地向張昭承認錯誤,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孫權作為主公的威嚴也在一天天增長,張昭的剛烈直諫難免觸犯孫權的權威,時間久了,孫權心裡難免會對張昭積累怨恨。

終於有一次,張昭進諫被孫權直接無視,張昭一氣之下,閉門不出。

孫權也火了,就派人把張昭家的大門用泥封起來。

你不讓我出門,我偏偏就不出門,張昭也不示弱,叫傭人用泥從門內也封了一層。

君臣二人耗了一陣,孫權後悔了,就派來大臣去請張昭,張昭不答應,孫權抹不下面子去請他,就想出個損招,下令放火燒張昭的家門,結果張昭依然不吃這一套。

最後孫權沒辦法,只得親自登門道歉,張昭這才走出家門。

像張昭這樣有大本事,又有大脾氣的人,他的仕途甚至命運最終會以怎樣的方式收場,關鍵得看自己的老闆是什麼樣的人。

遇上孫權這樣的雄才大略的明主,能夠成就一段君臣佳話;但如果是遇上袁紹一樣的庸主,那只不過是獻上一顆人頭罷了(參考謀士田豐的下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總結前人的經驗和教訓,放到今日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用來修煉我們的為人處世之道,依然大有裨益。

(此為原創作品,禁止任何抄襲或剽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為什麼打壓排擠大將魏延?

魏延是劉備集團的鐵桿之一,早在劉備涿州組織武裝鎮壓黃巾起義時,魏延就是其中的一員,是劉備集團的鐵桿之一,這從劉備的任命可以看出。公元219年,劉備自稱漢中王,並要返回成都經營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