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郎妙計安天下,周瑜為何而死?真是是被孔明活活氣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赤壁戰後,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已乘機攻占了武陵、長沙、零陵、桂陽四郡,駐在公安。

劉表舊部多附劉備。

劉備為了進一步擴大地盤,到京口去見孫權,以江南四郡地少,不能安民為理由,請求孫權把南郡借給他,使他得以控制荊州地區的局面。

周瑜上疏給孫權,疏中說:「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

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但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勢力太大,應該廣泛招攬英雄人物才能與之抗衡;而劉備又絕非可以輕易制服之人,所以,沒有採納周瑜的建策。

周瑜扼制劉備的計謀未被採用,很不甘心,於是又向孫權獻上另一計策。

時劉璋任益州牧,張魯不斷生事滋擾。

周瑜對孫權說:「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

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周瑜這一計劃,非常有戰略眼光。

孫權當即表示同意。

周瑜想趕回江陵,做出征的準備工作。

半途染病,死於巴丘(今湖南嶽陽。

一說死廬陵巴丘,今峽江縣巴邱鎮),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所以周瑜是病死的。


周瑜是《三國演義》刻畫的曠世奇才,小小年紀就當上了東吳的全軍統帥,並讓三世老臣也佩服的五體投地,甘聽號令。

然而,周瑜是個悲劇人物,給當時給後世留下無盡的遺憾和惋惜。

按通常的人道講,智慧與度量是成正比的。

智慧越高,智力越發達,知識越淵博,閱歷越豐富,心胸越寬闊,思想越寬廣,理想越遠大,度量越寬宏。

同時代的奇才曹操、諸葛亮均都做到了這一點兒,惟獨周瑜沒有做到,這實在是周瑜悲劇的根源。

大將就應有大將風度。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作為一方將領,尤其是很有才華的將領,定要與對手爭個高低,見個分曉。

從哪裡見高低呢?應從戰場上見,從智上勇上膽上識上見,要贏就贏得光明正大,讓人口服心服,要輸也輸得清清白白,自己口服心服,甘拜下風。

赤壁之戰,與曹操鬥智鬥勇斗膽斗識。

周瑜是勝利者,且勝得偉大,贏得痛快,曹操是失敗者,且敗得狼狽,輸得窩囊。

從此周瑜名聲大震,威震中原。

而周瑜就有點兒勝得太自服,贏得太驕傲,還不如曹操敗得大度,輸得樂觀。

也可以說,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能屈能伸。

周瑜的度量實在小得可憐,周瑜與諸葛亮之間本是盟軍,是合作者,孫劉聯合抗曹是既定方針,而周瑜與諸葛亮的鬥爭卻貫穿赤壁戰爭的始終。

諸葛亮的大度也在赤壁之戰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諸葛亮沒有與周瑜一般見識,他以大局為重,堅決執行既定方針和政策,堅持原則,沒有使聯和的局面破裂,對周瑜每一次的加害都以智來破之,始終沒有撕破臉皮。

歷史上的周瑜風姿英發,心胸廣闊。

東吳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輕的周瑜。

但周瑜並不與程普計較,最後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說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

」到宋代時,世人還是很喜歡周瑜,這一點從蘇軾的《念奴嬌》一詞中就可以看出。

但到了元代以後,人們就逐漸對周瑜進行醜化,至到《三國演義》成書時,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了。

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劉備的關係,周瑜一方面主動割長江南岸地給劉備,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外交行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劉備的梟雄本色,不願劉備一天天壯大,因此上書孫權,要求孫權將劉備軟禁在京口(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美人計的由來,但其實周瑜本人並未施美人計,孫尚香也是由孫權主動嫁給劉備的),但孫權不願。

在對劉備一方的態度上,周瑜和魯肅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進派,而魯肅則眼光看得更遠。

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後,這兩個人都成為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亮的墊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而魯肅則變成了一個老實得笨得出奇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周瑜是被氣死的嗎?真相是這樣的

周瑜---三國高富帥的代表人物之一,智勇雙全,在《三國演義》里卻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氣量褊狹,心胸狹小之人,並且因為嫉妒諸葛先生的才智,而活活被諸葛亮氣死,由此給後人造成了誤解,對周瑜來說,實在...

雄姿英發的周公瑾周瑜是否真的很小氣?

大家都知道在小說《三國演義》里,周瑜被描寫成為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人物,最終被諸葛亮氣死。留下了孔明三氣周公瑾,周瑜氣的在馬上大叫一聲,箭瘡復裂,墜於馬下,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

為成功阻擋劉備借荊州周瑜都用了什麼樣的計謀

周瑜得知劉備去京口向孫權借荊州,馬上發出書信給孫權,堅決反對。信中稱:"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

孫策死時,周瑜為何要將兵奔喪?

孫權與周瑜,在民間一向被認為是君明臣賢、琴瑟和諧之楷模。兩人合力,一主政事,一主軍事,將江東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動如山。建安十三年,曹操挾大軍南下,迫降劉琮,收取荊州,直逼江東。孫權與周瑜君臣定議...

歷史上,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

答曰:病死的《三國志》「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記載,周瑜應當出生於公元175年,卒於公元210年,享年35歲(虛歲36歲)。周瑜死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十二月,《三國志》的記載是:「...

三國演義中的周瑜與歷史上真實的周瑜大不同

《三國演義》把周瑜描繪成心胸狹窄、妒賢忌能的典型,當他一發現諸葛亮的才智超過自己,便想方設法謀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後快,結果他的計謀被諸葛亮一一識破,自己反中了諸葛亮的謀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