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一代權臣的制霸之路,揭開司馬懿與曹操的相愛想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字仲達,父親是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爺爺是穎川太守司馬雋(juan)。

太守是一個郡的最高行政長官,權利不可謂不大,民事皆歸太守管理,而且還可自行任免掾史,大約相當於今天的省長或者市長;而京兆尹就是妥妥的北京市市長之一。

強大的家庭背景以及政治資源,這位司馬懿打通了走向權力之路的大門。

而司馬懿自己也非常有能力,熟讀經史,胸有韜略;崔琰(曹操帳下謀臣,一代名士)曾夸司馬懿:聰亮明允,剛斷英特。

而《晉書》也說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常慨然有憂天下之心。

』有足夠的能力跟智謀,而且胸懷天下,這些條件讓他登臨權力巔峰成為可能。

當然,一介書生登臨權力巔峰也絕非朝夕能完成的事情。

漢建安6年,大約是公元201年,曹操這個時候已經成為了司空,網絡天下英才,這個時候的是徵辟(後來曹丕上位就開始了九品中正制),曹操還是蠻看重司馬懿的才華的,第一次徵辟司馬懿,司馬懿覺得東漢國運衰微,而且又不想放下氣節事曹操,所以就他找了個藉口說自己麻風病犯了,不能去。

曹操也算是個死心眼的男人,竟然還讓人悄悄去監視司馬懿,看他是不是裝病,司馬懿很聰明,成功矇混過關。

但是曹操何許人也,一代梟雄啊,怎麼可能這麼容易被騙,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些事不能說破,彼此都有台階下,一代梟雄跟一代權臣的無聲較量告一段落。

等曹操做了丞相,大權在握了,又派人去徵辟司馬懿,這次曹大爺就生氣了說:如果他再不來,你們就直接收押了他。

胳膊拗不過大腿,司馬懿這次乖乖的從了,到底是被逼的還是司馬懿此時已經想做官,這個不好講;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半推不就;總之,司馬懿收拾行囊,走馬上任了。

不過當的官都不是什麼重要實權職位,曹操讓他跟了太子曹丕同游同住,意思就有點想老師的樣子;順便兼職做做傳話的黃門侍郎,掌管文書的主簿,需要的時候還兼職當半個謀臣。

曹操攻打張魯勝利得到隴右,司馬懿進言:劉備攻取劉璋蜀地的方式太難看了,這些蜀地的人都還沒有歸附,他又跑到江陵去爭雄,我們何不乘勢取了蜀地呢?此機不可失也。

曹操的回覆很有意思「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或許曹操已經看出司馬懿的野心,也或者只是藉機敲打敲打司馬懿,收起不該有的慾望跟想法。

曹操被封為魏王,司馬懿官拜軍司馬;獻言曹操「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

雖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

」這一策略為曹操所採納,而且到曹丕的時候繼續得到發揚,軍屯為曹魏集聚了充足的糧草,為後期統一戰爭起到了巨大的支撐作用。

後來關羽水淹七軍,曹操已經嚇得準備遷都了,司馬懿諫言:遷都不僅示敵以弱,喪失我軍士氣,讓國人感到惶恐不安;而孫權覬覦荊州已久,所以不妨和孫吳聯合,前後夾擊關羽,樊圍自解。

曹操採納了司馬懿的建議,最後關羽為呂蒙手下所殺。

曹操一世大約是不太看得上司馬懿的,為什麼?雖然司馬懿是經綸滿腹,但是曹操也是一代雄主,只要曹操在,司馬懿就永無出頭之日,曹操的胸懷在於用其才抑其野心;司馬懿的聰明在於發揮合適的才能為人君所用,但是不為人君所妒。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東漢結束,司馬懿開始得到重用;重用的原因很多,首先每遇到事情的時候,司馬懿總是有非常好的計謀(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而且在曹操立太子一事上,司馬懿等的出謀劃策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

220年曹丕上位,封司馬懿為尚書,不就又做督軍(軍政長官),御史中丞(紀檢),安國鄉候

225年,曹丕南巡,為攻打孫吳做準備。

司馬懿留鎮許昌,改封向鄉侯,轉撫軍、假節,領兵五千,加給事中、錄尚書事。

226年曹丕大興舟師征吳,司馬懿守家,內鎮百姓,外供軍資。

臨行前曹丕是這樣對司馬懿說的。

「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可見,曹丕一世,司馬懿是位極人臣,極致榮耀的;而且深得曹丕的信任。

當然也應該看出來,曹丕在位,司馬懿基本上也沒有怎麼接觸兵權,亂世拳頭最大,不知道是曹丕的強勢沒來得及讓司馬懿帶兵出征,還是曹丕在見識過司馬懿這個亦師亦友亦謀臣深沉的謀略以及強大的運籌能力之後的防範。

曹丕死之前,對太子曹芳(明帝)說「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三公包括司馬懿,曹真(把持兵權),陳群。

明帝上位,孫權圍江夏,遣諸葛瑾、張霸攻襄陽,司馬懿督諸軍打敗孫權。

遷驃騎將軍。

227年六月,司馬懿屯於宛,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

231年司馬懿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伐蜀。

此戰因連綿細雨30多天而最終未能成行,但是此之後曹真病亡,司馬懿正式接手帝國軍權,對蜀國的戰鬥或者防守諸葛亮一次又一次自殺式進攻中,司馬懿對軍隊的控制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到後來做到太尉(大約是帝國最高軍事指揮官)。

在與蜀國的一些列戰鬥中,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大放光彩,雖然歷史上對司馬懿的表現褒貶不一,對司馬懿與諸葛亮的才能孰強孰弱爭執不休;但是這些戰鬥成就了後來的司馬懿。

歷史這東西,有時候比拼的會簡單到看誰活得久,司馬懿比諸葛亮活的久,且不論才能如何,但是司馬懿顯然比諸葛亮更成功。

PS:簡述一下司馬氏代曹魏的過程。

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司馬懿開始受到重用,226年魏文帝曹丕病亡,曹叡(也讀rui 睿)魏明帝登基,此時的司馬懿已經是輔政大臣,231年手握軍事大權的曹真病故,司馬懿接管帝國軍權。

239年魏明帝病亡,曹芳登基,時年8歲;曹爽(曹真的兒子)跟司馬懿輔政。

司馬氏走向王霸之路的導火索是一次政變。

曹爽大約是想著恢復老爹時代的榮光或者想要得到更多的權利,所以忽悠年幼的曹芳給了司馬懿一個太傅,以此來架空司馬懿,曹爽專權,但是專權之後這貨不干正經事,任用私人,專權亂政,一意孤行出兵伐蜀,到最後就直接軟禁太后(更利於控制年幼的曹芳),而司馬懿相當低調,或者說是不屑一顧的冷眼旁觀:要你滅亡,先讓你張狂;

公元249年司馬懿乘曹爽離開洛陽之機,突然發動軍事政變,扯起太后的大旗,控制洛陽,廢除曹爽。

這個時候曹爽慫包了,手裡握著的是天子,天下最大的大義,連跟手握太后這麼個冒牌大義的司馬懿對乾的勇氣都沒有,最後夷三族。

251年司馬懿去世,兒子司馬師接手國家大權(司馬懿的嫡子)。

254年司馬昭領兵進洛陽,逼迫太后廢曹芳(此時曹芳已經24歲);立曹髦(讀mao)。

255年司馬師病死(47歲),權力棒傳遞給弟弟司馬昭(司馬懿第二個嫡子)。

成就了千古名句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主角就是司馬昭。

而曹髦不甘等死,兵變失敗被殺。

曹髦死,曹奐立。

265年司馬昭病死(8月),兒子司馬炎接過權力棒;12月司馬炎被禪讓登基,西晉建立,曹魏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喜歡夢中殺人的曹操,因「3馬吃曹」而夢中被殺

曹操愛猜疑,有一次,夢到三匹馬在一個槽里吃草,生性多疑的曹操把這個夢解釋為「三馬吃一槽(曹)」,對司馬懿父子三人戒心陡增,於是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很有才幹,難以居於人下,將來一定會破壞曹家的事業。...

司馬懿家族為何最終能擊敗曹氏家族得天下

三國的歷史波雲詭譎,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太多波瀾壯闊的歷史大事。然而最終三國既沒有歸魏,也沒有歸吳,更沒有歸蜀。三國最後歸於晉,被司馬氏得了天下。那麼為什麼一代梟雄曹操建立的功業就被司...

大軍師司馬懿步步危機,如何走向權利巔峰

導語:近期爆火的電視劇《軍事聯盟》講述了大軍師司馬懿,作為魏國四朝老臣和諸葛亮的第一對手,在其漫長的、隱忍的政治生涯中,不僅熬死了老對手諸葛亮,還耐心地等待曹操、曹丕和曹睿的死亡,並在長期的隱忍...

司馬懿的能臣之路:精彩程度超乎你的想像

 司馬懿出身世家大族,青年時就非常聰明,時人評之曰"聰亮明允,剛斷英特",又經過十幾年的養精蓄銳,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司馬懿開始入仕做官。司馬懿一生主要撫佐了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位君主,在三個不同的...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和曹睿的關係,是非常和諧地君臣關係。早期在軍事方面,張郃是第一棟樑。司馬懿,只是魏明宗曹睿中後期,才成為國家的棟樑。在智慧 才幹 ,管理,政冶,軍事,經濟, 法

戲說三國:玩的都是演技

曹丕上任之初,即大肆封賞功臣,如任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御史大夫,等等,把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一黨手裡。另外,為了更廣泛的培植勢力,曹丕又聽從了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創建了九品中正制。九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