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名將排行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李存孝:為晉王李克用養子之一,號十三太保,拜飛虎將軍、勇南公,領三千飛虎軍。

此人身材瘦小、力大無窮,擅使一柄畢燕撾,天下無人能在他手上走過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

李存孝收服的兩員左右部將,一個叫薛阿檀,一個叫安休休,均有萬夫不當之勇。

在討伐黃巢起義軍時,李存孝曾率十八騎衝殺黃巢八萬人馬,並且衝進長安、焚燒糧倉,把黃巢軍殺得片甲不留。

2、史建瑭:為白袍將軍史敬思之子,雁門人,擅使一口花刀,在與王彥章大戰二百合後,抽鐵鞭猛擊王彥章後背,將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3、王彥章:號鐵槍將,擅使一條大鐵槍,為後梁大將,威震五代各國。

李存孝死後,王彥章率弟與晉王李克用大戰,殺其上將四十三員,包括名將薛阿檀、安休休,大敗李克用軍。

後在與高思繼的交戰中,使用回馬槍槍挑高思繼,令唐軍聞風喪膽。

4、高思繼:「白馬銀槍」高思繼,與王彥章並列為五代十國第一名槍,高家槍威震天下。

在與王彥章的戰鬥中,二人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

第二次交鋒時,王彥章只得使計詐敗誘高思繼追來,遂使回馬槍殺之。

5、劉知遠:為後漢王,沙陀部人,繼位之後又改名為劉嵩。

劉知遠擅使一口金刀,號「金刀王」,文武雙全,勇貫三軍。

劉知遠早年投到李嗣源的手下當兵,由於作戰勇敢,被升為偏將,和石敬瑭一起共事。

在李嗣源和後梁軍隊激戰於黃河岸邊的德勝的時候,石敬瑭的馬甲突然斷裂,幾乎就要被後梁軍隊趕上了,這時,劉知遠將自己的馬換給了石敬瑭,自己則騎上石敬瑭的馬,掩護石敬瑭後撤。

事後,石敬瑭非常感激他捨命相救,於是在李嗣源繼位稱帝並任命他擔任河東節度使後,石敬瑭就將劉知遠要到自己手下任職,做了他的親信大將。

6、王彥童:鐵槍將王彥章的弟弟,與其兄一樣異常勇猛。

在與晉王李克用的會戰中接連殺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卻在單槍匹馬追擊李克用時,被李克用的軍師周德威用計,使人裝扮李存孝,扯出飛虎將軍旗。

王彥童以為李存孝復生,驚懼氣恨交並,竟然吐血身亡。

7、高行周:「白馬銀槍」高思繼之子,繼承了祖上的高家槍,英勇無敵。

高行周出道後為替父報仇,大戰王彥章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其子高懷德、高懷亮,亦是子承父志,作戰勇猛,為北宋開國功臣。

8、龐師古:後梁王朱溫的護衛將軍,曹州南華人,使一對流星錘,勇猛過人。

朱溫被劉知遠殺敗圍困後,龐師古單人獨騎殺入重圍,救出朱溫。

9、周德威:字鎮遠,小名陽五,朔州馬邑人。

周德威最初跟隨李克用,驍勇而擅騎射,並且兼為軍師之職。

他不但勇猛過人,而且智謀和膽略也非常出眾。

因為長期在邊塞地區,所以軍事經驗非常豐富,他僅憑觀看煙塵便可以判斷出敵人的數量。

周德威長得人高馬大,麵皮黝黑,平時表情就很嚴肅,即使在笑的時候也不改變。

在殺敵的陣前更是凜凜然充滿肅殺之色。

出眾的膽識和智謀使周德威在五代成為一員猛將、一員名將。

10、葛從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祖父葛阮,父親葛遇賢,曾被授兵部尚書之職。

葛從周少年時就很豁達,而且極有智謀,最初參加了黃巢的起義軍,在軍中逐漸升至軍校。

朱溫在王滿渡大敗黃巢軍隊後,葛從周便和霍存、張歸霸等人一同投降了朱溫,此後就一直為朱溫的霸業四處征討,成為朱溫的一員勇將、一員常勝的大將。

葛從周是個百分之百的武將,從來不參與政治鬥爭,只知如何完成作戰任務,建功立業。

所以他深受朱溫的器重。

11、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父親名叫臬捩(音聶列)基,據說是漢景帝時丞相石奮的後代。

曾在李嗣源手下擔任河東節度使,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勖的一員驍將。

在和劉尋對陣交戰時,劉尋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遏止住了敵人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後撤。

事後李存勖對他也大加讚賞,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

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岳父李嗣源。

在晉軍和後梁軍隊激烈爭奪黃河沿岸時,晉軍先攻下了楊柳鎮(今山東東阿東北),李嗣源卻中了梁軍的埋伏,危急時刻又是他這個愛婿率軍拚死掩護他撤退,才得以領兵突出重圍。

不久後,梁晉又大戰於胡柳陂,由於李存勖的冒險出戰,使軍師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軍隊,將後梁軍隊殺得損失殆盡。

12、李嗣源:為後唐明宗,是唐朝沙陀部人,本名邈佶烈,成為李克用的養子後改名為李嗣源。

父親李霓原是李國昌的部下。

在父親死後,僅僅十三歲還是個少年的李嗣源就因為勇武超群而被李國昌收到自己帳下,做了他的侍衛。

每次圍獵時,李嗣源仰射飛鳥,拉弦必中。

不久,李克用便將他要到身邊,更加器重,而且收他為養子。

李克用的眼光確實不錯,在上源驛事件中,李克用被朱溫派兵圍攻,險些喪命,就是他的這個養子李嗣源,一個剛剛十七歲的小青年,竟在亂軍之中拚死保護著李克用躲開雨一般的飛箭翻越高牆,逃出虎口,而且自己毫髮無損,其他許多勇將卻戰死很多。

等李克用鎮守河東時,李嗣源率領李克用的騎兵衛隊隨同征戰,屢立戰功。

當時的李存信是蕃漢大將,但他每次出兵作戰總是戰績不佳,李克用便讓李嗣源做了他的副將,一同出征,有了李嗣源的幫助,李存信每次都能大勝而歸。

13、李罕之:晉王李克用手下官拜河陽節度使,擅使一條鑌鐵棒。

曾與符存審二人雙戰李存孝,被李存孝將鑌鐵棒彎成一個圈狀。

李存孝愛惜他的勇力,將其二人收服於帳下。

14、符存審:擅使一條鑌鐵戟,由李存孝收到帳下,也是一位富有機略的名將,在當時的兵荒馬亂之中,從莊宗破梁軍,趕走遼兵,大敗劉酃,前後大小一百餘戰,未償敗績。

15 景延廣:字航川,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人,為殘唐五代時期的神射手。

父親景建,精於箭術,常對兒子說:「如果射箭不能射進鐵中,那就不如不射。

」所以父親對景延廣從小就要求很嚴,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景延廣的箭術也很出眾,而且臂力過人,用的都是硬弓。

後來,景延廣和當時其他人一樣也投入軍隊中謀求前途。

他開始進的是後梁的軍隊,在駐守陝州的朱友誨的部隊里任職,但後來朱友誨因為謀反引禍上身,景延廣為了躲避災難,就趕忙逃走了。

開始在華州將領尹皓手下做屬將,不久又到了大將王彥章的部隊里,在後梁和後唐黃河岸邊的激戰中後梁軍隊大敗,景延廣身上也幾處負傷,最後逃回了後梁首都汴州。

16 鄧天王:曾與李存孝交鋒二次,第一次李存孝念其孝敬父母,將其釋放,說定數年後學好萬人敵的槍法後再與李存孝交戰。

結果鄧天王投到朱溫帳下,與李存孝再次交鋒,仍然被存孝溫酒活擒,最後被晉王下令斬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五代十國:不當皇帝非好漢!

公元907年朱溫正式終結了唐朝,公元960年趙匡胤正式開創宋朝,唐宋之間這短短53年是歷史上中原地區最分裂、最混亂、最黑暗的「五代十國」時期。所謂五代,指的是唐朝滅亡後,以開封、洛陽為中心,在...

「五代十國」 十大名將

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是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段大分裂時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滅亡後依次更替的位於中原地區的五個政權,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與後周。960年,後周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

中國歷史之------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並非指一個朝代,而是指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五代十國(907~960年),一般是指介於唐末宋初的這一段歷史時期。五代指的是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次第更迭的政權。十國指五代之外相繼...

五代十國中最著名的10大名將,你都知道幾個

五代十國戰亂紛起,名將輩出。在這裡邊有許許多多的傳奇故事,比如說最著名的十八騎奪取長安的李存孝,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那些五代十國中傳奇的武將們1、李存孝:為晉王李克用養子之一,號十三太保,拜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