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大片《血戰湘江》帶來的啟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一部優秀電影必然呈現多維的印象世界。
電影《血戰湘江》亦是如此。
該片的場景視效、故事構建、人物細節,都有其可圈可點之處,也體現了主創者對於歷史獨特的切入角度。
當前,歐美、印度、日韓等外國電影在我國電影市場掀起一股又一股洶湧浪潮。
於風浪中奮力奔跑,電影《血戰湘江》從革命歷史中發掘素材,加以生動而真實地提煉表現,從而展現出中國電影的獨特魅力和歷史底蘊,為我們堅守「文化自信」夯實根基。
在中國電影產業高速發展的今天,電影《血戰湘江》是中國戰爭大片在時代進程中一次非常積極、著力突破的探索。
這種探索引領的創作思路,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今天,《解放軍報》特以專版推出有關電影《血戰湘江》的文章,以期從受眾觀感、演員二度創作、導演闡釋等多個側面,給予讀者更豐富、更微觀的理解。
電影《血戰湘江》——
情懷立於天地間
■李天印
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的英雄史詩電影《血戰湘江》,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最慘烈的湘江之戰為背景,熱情歌頌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以拍攝革命領袖人物著稱的導演陳力,在影片《血戰湘江》中對毛澤東的形象塑造又有了新的突破,也是影片成功的最大亮點和看點。
我對表現毛澤東的影視作品情有獨鍾,看過不少有關題材的劇作。
但讓我最難忘、最感動的就是《血戰湘江》。
片中的毛澤東形象與以往有所不同,該片用一組組震撼人心的畫面、一段段曲折感人的故事、一個個真實有力的細節,生動刻畫出一個在艱險困苦中,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革命領袖形象。
這部電影給人印象最深的,首先是毛澤東強烈的大局意識和責任擔當。
在電影《血戰湘江》中,毛澤東面對「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造成的慘痛損失,心急如焚,一次又一次地向李德、博古據理力爭。
當他的正確主張一次次遭到李德、博古的無情否決後,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忍辱負重,依然思考的是整個紅軍乃至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
他不僅沒有在黨內與李德、博古公開對抗,而且帶頭嚴守黨的紀律,維護黨內團結統一,積極服從組織決定,堅決執行中央命令。
同時,他勸告王稼祥、彭德懷等紅軍將領要以大局為重,自覺維護中央的權威,盡全力保證廣大官兵理想信念不變、黨心軍心不散、紅軍隊伍不亂。
為了避免紅軍遭受更大損失,他告訴周恩來行軍中讓紅軍少走大路,努力把犧牲降到最低限度。
特別是當彭德懷對李德、博古的錯誤指揮表示不滿時,毛澤東嚴肅地批評彭德懷:「危難之際,堵住你的嘴巴。
如果大局無法改變,只有往前沖!」這深刻描寫了一位智慧者執行錯誤決定時的痛苦心情。
但最終在會議上,中革軍委通過正常的組織程序,研究採納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決定暫時放棄與紅二、六軍團會合,改向敵人最薄弱的地區貴州方向前進。
在緊要關頭,正是毛澤東的這種大局意識,既避免了中央的分裂,又使「左傾」錯誤路線得到糾正,終於迎來遵義會議的召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從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
其次,是該片對毛澤東與戰士情同手足的深情描寫。
片中,毛澤東像普通戰士一樣,始終與官兵們在一起。
行軍途中,看到戰士抬著沉重的輜重,他親手幫大家一塊抬,並急切地請求中革軍委將其卸掉:「我們晚一分鐘過湘江,就可能犧牲更多的戰士……」;當戰士鍾順被輜重砸傷了腿,他急忙背起來就跑著去找衛生員搶救,像一位慈愛的父親背著兒子一樣。
得知鍾順為了不拖累紅軍隊伍趁機滾下山崖自盡時,含著眼淚再次找到博古:「就因為我們的戰士英勇頑強,就可以隨便犧牲嗎?難道他不是你的戰士、你的兵?!」終於說服博古將鐵制輜重卸掉;看到有的戰士生病打擺子,就把朱德給他準備的藥金雞納霜讓給戰士吃,說戰士們比他更需要;他與做軍裝的裁縫林德水情同手足,稱其林大哥。
行軍時,他們肩並肩走在一起聊天,一塊坐在地上你一把、我一把地共同吃乾糧;毛澤東親切地將34師師長陳樹湘叫「春伢子」,過了湘江之後,他站在江邊遲遲不肯離開,看不見34師官兵過江堅持不走。
他望著湘江對岸哽咽著說:「我們8萬多人,沒過幾天5萬多人就沒有了,他們的爹媽盼著過好日子才把孩子交給我們的呀……」一字一句,催人淚下。
影片中,處處表現出領袖就在戰士們中間、統帥愛兵如子的偉大情懷。
同時,毛澤東與朱德、周恩來、王稼祥、張聞天等戰友們,都互相關心,彼此信任,同心同德,肝膽相照。
在遵義會議上,毛澤東代表黨支部主動向大家道歉,並向犧牲的烈士道歉致哀。
這與蔣介石總是站在沙盤前指揮作戰,國民黨軍隊嚴重的官僚作風形成非常鮮明的對照。
尤為令人感佩的是,該片著力展現了毛澤東對人民群眾真摯的赤子之情。
觀看電影《血戰湘江》,我們發現:即使在十分險惡的環境中,人民群眾都毫不動搖地堅信只有跟著毛主席,才有好日子過。
毛澤東也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教育紅軍要愛護人民生命財產,嚴格遵守群眾紀律。
當「左傾」錯誤路線導致戰鬥失利,使紅軍官兵傷亡慘重,隊伍行軍經過江西一個村莊時,熱情的群眾像對待親人一樣沿街給紅軍戰士們衣兜里填塞食物。
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紅軍仍然堅持不要群眾一針一線。
當一位老大娘捧著幾串紅辣椒攔住毛澤東,說她孫子也是紅軍時,他的眼眶再次濕潤了,讓警衛員小吳把身上帶的銀元都交給這位大娘,委託她用來補貼生活困難的軍烈屬,飽含深情地對鄉親們說:「莫要失望,我們打了敗仗,讓你們心痛了,我們對不住你們,對不住你們把孩子送給我們……」為了不傷害群眾對紅軍的感情,毛澤東讓營以上幹部每人拿出一塊銀元,把群眾送給紅軍的食物換下來。
看到林裁縫送三個兒子當紅軍而且都在戰場上犧牲時,他內心異常傷痛。
他為了給林家延續香火,堅決不同意林裁縫的四娃子加入紅軍。
四娃子只好偷偷跑去34師同官兵們一起參加戰鬥,成為一名不穿軍裝的英勇戰士,最後拚死突圍找到毛澤東。
當知道四娃子的三個哥哥和爹都犧牲了時,毛澤東的淚水嘩嘩直流……每次看到這裡,我的眼淚也隨之奪眶而出。
影片把紅軍與人民群眾的關係、把毛澤東與人民群眾的情感,表現得水乳交融,十分感人。
從電影《血戰湘江》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毛澤東這一世界偉人情系天下、心系蒼生的博大胸懷,也看出了主創團隊為成功塑造毛澤東形象所付出的努力和誠意。
讓悲壯直擊人心
■陳 力
陳力(右二)在拍攝現場。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罕見的不畏艱險、不畏犧牲、傳播理想信念的遠征,寫就了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史詩。
多少年來,長征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傳頌。
湘江戰役發生在長征初期,大家只知道它是紅軍長征中很重要的一戰,是打得最慘烈的一仗。
正因為這場戰役,打破了蔣介石企圖殲滅紅軍的意圖,宣告了「左傾」教條主義的破產,才讓中國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
接拍這部「命題作文」時壓力很大。
拿到劇本,開始了解研究這段歷史後,我被每一個紅軍將士感動了,這段歷史太有感染力,這場真實而慘烈的戰役,讓我心有感觸、為之動容。
也正是因為這場戰役,讓我再一次認識到毛主席為什麼偉大,我也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看到,在最危難的時候,毛主席率先執行鐵一樣的紀律,即使在中革軍委被錯誤路線影響時,百折不撓據理力爭,但卻依然服從大局。
這部戲裡許多演員,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老戲骨、小戲骨都是經得起時代考驗的,真正有英雄情懷的演員,才能演繹得了這樣的角色。
在拍攝過程中,所有演員都跟83年前的英雄產生了共鳴,被英雄的精神感染著、影響著,所以才能像真正的戰士一樣衝鋒陷陣。
看過電影的人都說這部電影里的毛澤東很不一樣。
是的,我想稱他為「行動中」的毛澤東。
在沒有指揮權的時候,他一直為人民軍隊、為勞苦大眾四處奔波、據理力爭,他的內心是澎湃涌動的。
從少年毛澤東,青年毛澤東,再到這次的《血戰湘江》,我拍攝過很多毛主席的影片,走近歷史的真實就相對容易些。
對人物的刻畫,尤其是毛主席,可能和其他人有不一樣的角度和認識。
王霙在剛開始拍攝的時候很不習慣,舉手投足間總是透露出固有的表演模式,叉腰抽菸、神態高瞻遠矚,這是這麼多年觀眾心目中固有的「毛澤東形象」。
而這個特殊時期的毛澤東,是一個親切溫暖的毛澤東,是關心人民和軍隊、看不得老百姓受苦受難的毛澤東,所以他最能體貼人心,心繫人民。
為了塑造好這個特殊時期的毛澤東,必須去掉程式化的表演。
所以這部戲中的毛主席,從頭到尾都在忙,騎馬奔波,找李德博古「吵架」等等,正因為有了毛主席的情緒起伏,才把整個劇情、整場戰役的情緒帶動起來,是整部影片的主心骨。
隨著科技手段的日益進步,很多達不到的效果,拍不了的鏡頭,都可以通過後期特效製作完成,真實程度可以以假亂真,但是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要再現歷史,必須尊重歷史、尊重觀眾。
綠幕前的表演沒有真實感,是脫離現實的表演,演員不能身臨其境時沒辦法感受戰爭的慘烈,情緒難以飽滿,表演也不一定那麼鮮活。
只有不用特效,全部真打實幹,才能把演員每個細胞都調動起來,讓他們每個人都真真切切地打一場硬仗。
演員張一山進組第一天就把嗓子喊啞了,保劍鋒拿著機槍衝鋒,耿樂手握大刀拼殺,他們每個人來到劇組就是實實在在地打了一場仗,經歷了一次長征。
只有真實,才能再現歷史,唯有真實,才能更好地傳承英雄的精神。
在電影《血戰湘江》開始巡映前,我的心是忐忑的,擔心年輕人會不會接受這種新主流電影,會不會接受這樣的表達,但是一路巡映下來,我們備受鼓舞,現在的年輕人對真實歷史的渴望,對戰爭的崇敬,對先烈的敬仰,都讓我們感動,電影感動著他們,他們感動著我們。
90後的大學生,看完後被電影震撼,為英雄感動流淚,他們說:我們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和平的國家,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追著我們讓我們多拍這樣的電影。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共產黨人以革命大無畏精神成功應對各種挑戰,戰勝了各種挫折,從勝利走向勝利。
《血戰湘江》以具體的歷史脈絡為骨,以真實事件為肉,以演員的表演為神,在神骨肉兼具的前提下,使湘江戰役的這段歷史生動起來,用戰役本身的悲壯和慘烈直擊人心,讓我們在拍攝過程中重新認識了那段驚天動地的歷史,了解中國革命的艱辛和苦難,也讓看過這部電影的所有中國人加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
王霙——
從最難處尋求突破
■張傅蔭
王霙近照
作為特型演員,十年前,王霙飾演了《我的長征》中的毛澤東,獲得金雞獎最佳男配角。
時隔十年,王霙再次和八一電影製片廠合作,在電影《血戰湘江》中依然飾演長征時期的毛澤東,但他卻覺得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因為這次的毛澤東有點不一樣。
用王霙自己的話說:這是我近30年來所飾演的毛澤東里,難度最大的一個。
要與以往塑造的毛澤東形象有所不同,對王霙來說,是自我挑戰,更是自我突破。
王霙說:「以往我飾演的都是指揮人的毛澤東,而這次卻是被人指揮的毛澤東。
那麼,多年來我形成的表演模式很難改變,而在這部影片中需要去掉一切程式化的表演,細化到身體姿態,說話語氣,都要做出改變,因為導演要求的是一個還原歷史的毛澤東,一個忍辱負重的、有血有肉的毛澤東,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偉人形象。
」
在湘江戰役這段歷史中,毛澤東是被剝奪了權利,有些失意的毛澤東;是不被採納建議,卻依然顧全大局的毛澤東;是身體抱恙,卻依然心系戰士的毛澤東。
為了演繹好這個忍辱負重的毛澤東,導演給「主席」安排了不少活,一會兒背著受傷的小戰士,一會兒騎馬去找博古李徳「吵架」。
王霙深有感觸地說:「從來沒這麼真切地感受過毛澤東的生活,覺得主席真的就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他又不普通,因為在他心裡,戰士們就是他的孩子,他會為孩子心疼,為孩子難過,為孩子的利益爭取,為孩子的生命擔憂。
但作為領導人,他又是將領,是大家的盼頭,是戰士們生的希望。
時局把他夾在一個兩難的境地中,他一方面據理力爭為大家爭取時間儘快過江,另一方面又無條件無怨言地服從著中央的決定,真的很為難,也很無奈。
要從肢體、語言、神態、甚至是心理,都表現出這種隱忍和堅定,真的是太難了,有時候就一場簡單的夜戲,一句台詞都沒有,只是走路,就拍了11條,因為要在這短短几步中,表達毛主席所有的情緒。
」
值得一提的是,王霙這次在《血戰湘江》中穿著的服裝,正是十年前《我的長征》中扮演毛澤東時所穿的同一套服裝。
再度穿起06年的同一套服裝,王霙也是感慨萬分:「這是我和八一廠的緣分,這次出演毛澤東,為了更接近長征時期毛主席的體態,減肥近30斤,但為了這部戲,為了這身衣服,我覺得非常值得。
」
拍攝過程雖然艱辛,但結果卻是值得肯定的。
王霙作為主演,跟著主創們一路巡映,看過很多遍電影了,但是每一次,都還是能看見他紅著眼睛看著大熒幕上的自己。
很多觀眾都對這次《血戰湘江》中的毛澤東讚許有加,都說這次的毛主席不僅是一個我們在書上看到的軍事強者,能夠運籌帷幄的政治家,也是一個很有人情味、關心戰友和群眾的好統帥。
在電影《血戰湘江》中,王霙最難忘的一場戲是遵義會議。
他感慨地說:「這場戲拍了兩遍,導演截取了這兩遍中最精彩的鏡頭,我跟著影片中的自己一起落淚,一是被情節感動了,二是想起拍攝時大家的不易,想起了長征時的不易,長征是中國共產黨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壯舉,長征精神需要每個中國人世世代代弘揚和傳承。
」
微評
當影片《血戰湘江》片尾出現字幕時,我還沉浸在那段充滿炮火的悲壯歲月里。
觀看這部影片,用時下很流行的話說就是「很扎心」,當然,「扎心」的不止是我,好多官兵都在觀影中感動拭淚。
影片中,將士們一心跟著毛主席,一心護著毛主席,讓人動容,讓人振奮。
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核心凝聚力量,核心引人向上。
——陸軍某部戰士 王通年
中國影壇又增加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好片!電影《血戰湘江》不僅僅是革命英雄主義的詩篇,同時也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好影片。
——陸軍某師排長 趙 斌
看過電影《血戰湘江》後一直抹眼淚,我對電影的評價九個字:很震撼,很感人,很成功。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蔡樂蘇
電影《血戰湘江》真正拍出了革命先烈的血性和氣魄,比那些抗日神劇、宮斗戲、偶像劇給力多了!真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國產戰爭影片,吸引我們年輕人走進影院。
——衡水學院大學生 李 芳
看完影片《血戰湘江》,我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確實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必須百倍珍惜,做好老紅軍傳人,為「大功三連」增光添彩。
——「大功三連」戰士 劉冠華
看《血戰湘江》猶如身臨其境,讓我忍不住想像如果我們生活在那炮火紛飛的年代,該做出怎樣的人生選擇!
——火箭軍某部戰士 劉林嘉
電影《血戰湘江》是對黨忠誠、紮根海島最好的教材,在改革強軍的關鍵階段我們要學習影片中的官兵,擁護改革、顧全大局,在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中交出滿意答卷。
——空軍某雷達站教導員 葉彼得
我覺得用大片來形容影片《血戰湘江》一點都不為過,它十分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紅軍的歷史。
我們需要去銘記這段歷史,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也需要將革命先輩的精神在我們身上傳承、發揚下去。
——空軍軍醫大學學員 趙蔚光
看了影片《血戰湘江》,使我們對習主席提出的革命軍人要「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陸軍某部營教導員 孟非凡
影片《血戰湘江》充分揭示了什麼是大局意識、什麼是核心意識、什麼是犧牲精神、什麼是幹部的表率作用,讓我們從中很受教育。
——江西瑞金公安局幹警 劉 敏
我是老紅軍的孫女,看完影片《血戰湘江》,我更加了解了紅軍的英勇和為信仰所做的犧牲,珍惜現在生活的來之不易。
我將加倍學習,努力訓練,如果祖國需要,我將站在第一線來保衛先烈們創下的偉業。
我會第一個沖向戰場,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也在所不惜!
——陸軍某訓練基地女兵 邱素珍
電影《血戰湘江》為改革強軍解開了紅色基因密碼,也為我們堅定強軍必勝、改革必成注入了歷史和現實的高度自信。
——海軍某倉庫政治委員 龔軍俊
從湘江到遵義:歷史從未遺忘
那是一個奇蹟,一部史詩,那是80年前,紅軍用腳步和鮮血在中國大地上鐫刻出的驚心動魄的美。兩萬五千里的路,延伸出中國的未來。這個秋天,一支隊伍出發了,踏上了紅軍長征走過的路,從湘江戰役遺址走到遵義...
觀《血戰湘江》:長征精神血鑄成
又如在敘事節奏上,紅軍指戰員的說話和行動之快是影視作品中前所未見的。毛澤東一上馬就是飛奔,找中革軍委都是跑著去;李天佑、陳樹湘、耿飈等更是一邊抱著機槍掃敵一邊指揮作戰——所有的行軍都是急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