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竟被他玩弄於鼓掌之上!遺詔託孤,看似重用,其實架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皇都洛邑一片死寂。

奄奄一息的魏明帝曹叡,三日之內連下五道急詔,終於將遼東前線的太尉司馬懿盼了回來。

曹叡迷離的雙眼中,飽含著近乎哀求的淚水,他用顫抖的雙手死命拽住司馬懿,說道:「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

吾得見君,無所恨!」言畢,安然合眼歸西。

後世斷然認為,魏明帝忍死託孤直接導致司馬氏專權,所以說,是曹叡親手將自家大好河山送上了窮途末路。

然而,號稱「沉毅斷識,任心而行」的一代明君,如此糊塗地託孤於狼,難道真的只是因病入膏肓而導致頭腦發昏?

乍看上去,對比劉備深意重重的託孤遺言,曹叡的臨終口諭似乎要單純得多。

曹叡對司馬懿的絕對信任洋溢於字裡行間,儼然將其奉為曹氏基業的守護神。

至於口諭中的另一個人曹爽,仿佛僅僅算是這場託孤盛宴中的一個「幫廚」,責任就是打打下手。

然而,仔細瀏覽史籍,不難發現曹叡對後事的實際安排,根本性地顛覆了自己託孤口諭的指導精神。

其一,按照口諭精神,司馬懿理所當然位居首席輔政大臣,即便冊封其為攝政王也不為過。

可事實上,在司馬懿回京之前,曹叡忍著劇痛,親筆下達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道詔令:先是罷免了燕王曹宇的一切軍職,然後拜曹爽為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

曹爽這一職位可謂空前絕後,集軍權、政權於一身,「都督中外諸軍事」更是賦予其對所有軍隊的調派權,即便是常年跟隨司馬懿征戰南北的嫡系部隊,也需被迫聽命於曹爽。

其二,曹叡將官居太尉的司馬懿,從遼東前線強行拽回,除了說兩句情意款款的貼心話外,還將自己的葬禮以及對幼帝曹芳貼身呵護的重任交付於他。

這就等於間接擼掉了司馬懿對曹魏精銳部隊的掌控權。

顯而易見,通過對曹爽的破格拔擢,外加將司馬懿纏在京城,一種不可思議的局勢躍然而出:司馬懿輔佐幼皇,地位無上光榮,但卻有名無實,而真正享受到託孤實惠的曹爽,則順其自然地成為曹魏軍政大權的實際操盤手。

從這個角度進行分析,後來司馬懿對曹爽囂張跋扈的狂妄行徑一忍再忍,甚至不惜演繹老年痴呆秀,箇中真意,除了其老奸巨猾的行事風格外,更多的恐怕還是出於對高危局勢的迫不得已。

這一切都證明曹叡對司馬懿的信任流於表面,背後暗藏著嚴密防範。

反過來說,曹叡真正信任的人是知根知底的親密玩伴曹爽。

而曹叡之所以如此煞費苦心,將託孤之事搞得玄乎其玄,其實深藏著頗多必然因由:

第一,歷史原因。

曹丕廢漢稱帝時,司馬懿積極配合,竭盡全力安撫劉漢舊部和北方士人,為曹魏政權的名正言順做出了大量建設性貢獻。

另外,作為魏文帝曹丕的託孤對象,司馬懿身懷獨特的非凡價值。

多年來,他於吏治勤勤懇懇,於生活節儉守分,功績豐碩,口碑載道。

當然,卓爾不群的軍事成就,更是令其從一隻本就稀缺的優質股變為無可匹及的超級股。

第二,現實原因。

以曹魏為主視角放眼天下,鎮守東線的上將張遼已然作古,狼子野心的孫權隔三差五就要在邊境上找茬尋釁。

至於西線,頭號大敵諸葛亮雖然歸西,但繼位者姜維對北伐的瘋狂程度,絲毫不遜於其師。

孫劉兩家都瞪大眼睛,只等魏明帝駕崩,伺機揮師北進,即便難取中原,也想渾水摸魚占點便宜。

而著眼於魏國內部,雖然忠漢勢力此時已死灰難燃,但遼東、西涼這些曹魏政權鞭長莫及的邊鄙要地,從未風平浪靜過,公孫文懿的血腥暴亂尚歷歷在目。

此外,鮮卑、匈奴等遊牧民族時不時還要南下揩油,如揮之不去的蚊蠅,令人討厭至極。

這一系列內憂外患,都需要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領導者一一化解。

而這個人只能是「雄略內斷,英猷外決」的司馬懿。

另外,對曹叡來說,司馬氏專權是一個偽命題。

曹叡儘管頗具洞察力,隱隱約約感到司馬懿非池中物,但他畢竟不是神。

能夠絞盡腦汁竭盡全力將後事安排得儘量妥當,對曹叡來說,已實屬不易,他無論如何也無法精準預知到多年後「三馬食槽」的悲慘景象。

在曹叡心裡,司馬懿就像是楊修口中的雞肋,棄之誠然可惜,用之又疑慮難消,矛盾忐忑難以言說。

所以,他選擇了最穩妥的方案,將其高高架起,多方共同施力,以求得曹魏這艘問題頻出的巨輪於未知汪洋中保持平衡,穩定前行。

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里,曹叡所乾的每一件事,幾乎都是為了制衡。

先是冊立皇后,穩定皇室。

新帝即位後,皇后自動晉升為太后,對朝政大事起到監管作用。

緊接著,頒布政令,挽救民心。

因為晚年大興土木揮霍無度,使得「百姓凋敝,四海分崩」,所以曹叡先後頒布了兩項政策:「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賜谷」。

當然,這些都只是難關痛癢的局部微調,真正關乎命脈的舉措還是前面所說的加權於曹爽。

至此,曹叡暗藏託孤口諭背後的如意算盤已經輪廓分明了。

他幻想通過對司馬懿實施強大的情感攻勢,加之各方共同使勁,最終將其死死拴在曹魏樹立的貞節牌坊之下。

曹叡設想的最佳狀態無疑是:亂時可使其甘當犬馬,安時可將其束之高閣,若有朝一日四海歸魏,再賜之一個「功臣陌路斷頭顱」的大結局。

如果歷史果真能依循曹叡預設的伏線按部就班地走下去,那大魏江山不光能夠保得無虞,而且一統天下也指日可待。

可惜,變幻莫測的上天,當年向曹不向漢,如今卻無情地拋棄了曹氏。

曹叡絞盡腦汁勾畫的宏偉藍圖,在次要步驟上下足了工夫,但對核心環節卻考量不足。

曹爽作為計劃重心,非但沒能完成對司馬懿「防範遏制為主,團結拉攏為輔」的艱巨使命,反而依憑手中大權,拉幫結派把持朝政,大有「無君之心」。

曹爽這個核心齒輪一掉鏈子,一切就都亂套了。

原本旨在配合曹爽制約司馬懿的郭太后,以及心懷怨恨的小皇帝曹芳,紛紛表示支持司馬懿清君側。

天下仁人志士更是對目無君主的曹爽喊打喊殺。

這一切都對司馬懿發動政變收攬大權起到了關鍵性的催化作用。

儘管魏明帝託孤最終一塌糊塗,但我們在批評謾罵的同時,必須率先擺正一個起碼的史實:曹叡此舉並不是在執行蘊育已久的既定方針,而是一項無可奈何的臨時抉擇。

誰都料想不到,正值壯年的曹叡竟會毫無徵兆地突然暴病。

從感覺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到真正駕崩,上天只留給曹叡一個多月的時間打理殘局。

面對心頭難捨難分的大好河山以及年僅八歲的幼弱太子,曹叡心急如焚,不顧病魔瘋狂啃噬帶來的劇痛,晝思夜想欲得良策。

平心而論,這已經十分可貴了。

我們如若高標準地要求一個奄奄一息的人把身後之事安排得面面俱到完美無瑕,便有失公允了。

(男橘)

喜歡三國隋唐歷史的朋友,加下公眾號吧:婉如清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善於隱忍,最後奪取曹魏江山

三國鼎立,最後政歸司馬氏。司馬懿功莫大焉?司馬懿經歷曹氏四代人,從曹操,曹丕,曹叡到曹芳。一路走來,司馬懿小心翼翼。即便到死,他沒對兒子發篡魏的指令。事實上曹魏軍政大權已完全旁落司馬氏家族之手。

為什麼司馬家能篡奪曹魏江山?這件事最關鍵!

我們都知道曹魏政權在歷史上被司馬氏代替,猶如當年曹丕篡漢一樣,歷史再一次上演,而且驚人的相似。諺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形容當時情形,司馬氏在歷史上真正掌握曹魏大權還要從他們奠基者司馬懿說起...

三國魏明帝曹睿

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206年-239年1月22日),曹丕與文昭甄皇后之子,曹操之孫。字元仲,史稱魏明帝,中國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公元226-239年在位。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

司馬懿為什麼沒有自立為帝呢?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司馬懿不僅是一流的謀士,也是頂級的將軍。在漢獻帝在位時期,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魏明帝...

司馬氏是怎樣奪取了曹魏政權的?

人們愛用俗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一個人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說起司馬昭,就要提到他的父親司馬懿。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氏的勢力在曹魏政權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司馬氏是怎樣奪取了曹魏政權的? 司馬氏的...

曹魏宗室子孫很多,為什麼後期卻難堪大任?

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曹叡病危,垂死前託孤於司馬懿、曹爽,囑咐他們輔佐年僅八歲的曹芳。一開始兩位託孤大臣,盡職盡責,和和氣氣。曹爽因為司馬懿年紀大,德高望重,「恆父事之,不敢專行」,而司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