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小霸王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為什麼不是他的兒子?原因很現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被人行刺受傷,之後不治身亡,臨終前需要指定接班人,孫策有個兒子叫孫紹,出生時間不詳,但孫策死時只有26歲,想必他才幾歲,孫吳正在創業的關鍵時期,不能讓一個小孩接班,所以接班人只能在孫策的兄弟中找。
孫策是孫堅的長子,下面有4個弟弟,孫權是他的二弟,除此之外還有孫翊、孫匡、孫朗,孫權18歲,孫匡、孫朗年齡稍小,但孫翊已經16歲了,史書上說他「性似策」,性格非常像孫策,張昭等人認為孫策「當以兵屬」之,但孫策最後把印綬交給了孫權,眾人當時都感到吃驚。
為什麼吃驚呢?史書沒有說,可以推測一下,也可能孫策原來中意的人並不是孫權,而是孫翊,並且向大家也有過表示。
但是,受傷後的孫策應該進行了反思,孫策殺伐果絕,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幾年間橫掃江東沒有對手,但由於殺伐過盛,在江東也樹敵過多,此次遇刺是當年他所殺的一個叫許貢的人,他的門客乾的,這正是當年種下的苦果。
孫策在臨死前終於意識到自己曾經的無情殺戮,對整個江山造成的傷害。
守天下靠的還是民心,他最終是從兄弟之中選擇了最仁慈的人作為繼承人。
孫權剛好不擅長殺戮,但在那個年代征戰是停止不了的,如果孫權不能適應這個強者生存的時代,將自己的仁慈轉化成為了懦弱,孫策還曾經託付了自己的心腹大臣張昭:
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這有些類似於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如果形式不對,請先生取而代之,來手下無數人鮮血換回來的基業。
孫策去世的早,自己的孩子還未成年,並不適合那個看起來風光實則危險的位置。
孫策為何不傳位給兒子孫紹或者三弟孫翊,而選擇了二弟孫權?
公元200年,孫策被暗殺,身負重傷,把張昭等人叫到跟前來囑以後事。據《三國志》記載,孫策對張昭等人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就是說如今天下已經亂成一鍋...
孫策後代 歷史上孫策被誰殺的
孫策的後代是誰沒有享受到榮華富貴的孫策,在弱冠之年便擔起大任,即使有才能,成為當時的一方軍閥。但由於天妒英才,使他還未成就,就早早的過世了。不過,儘管孫策英年早逝,但他在家庭這方面,還是挺美滿的...
「江東小霸王」孫伯符,17歲勇挑重擔,幾年後打下六郡八十一州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今浙江富陽),出生於公元175年,孫堅長子,孫權的大哥。《三國志 吳書 孫破虜討逆傳》中:「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
揭秘孫策五個兄弟,他臨死時為何對孫權自嘆不如
孫權兄弟五人,大哥是孫策,長於孫權七歲;三弟是孫翊,小於孫權四歲;四弟是孫匡,生平年歲不詳。另一位弟弟孫朗,不見於《三國志》的本傳,而見於虞喜所著的《志林》,是孫堅的一位姨太太所生的兒子。
真的是孫權殺了孫策嗎?
論軍事才華,孫策略勝一籌。孫策挑起父親的重任,當時年齡才十七歲,用玉璽換了袁術的幾千兵馬。僅用了幾年時間,便開拓出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六郡,招攬了大批人才,為日後東吳開國奠定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