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是什麼?曾姓為中國古代典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摘自《從曾子到曾國藩:中國式家教典範》,原載於《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17期,作者:謝含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曾子以孝為本
鄫太子巫傳到第五世時出了個有名的孝子,即以孝道著稱的春秋大儒曾參。
父親曾點,字皙,魯國南武城(今平邑縣魏莊鄉南)人,是孔子開辦私學時招收的第一批弟子之一。
曾點性情散逸,有一次,孔子與學生們談論志向,大家眾說紛紜,有的想要治理國家,有的想在祭祀活動中當司儀,唯獨曾點說希望在「暮春時節,換上春裝,和五六位志同道合的成年人,帶上六七個少年,去沂河裡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唱歌回來」。
這種對昇平祥和的大同世界的描述,讓孔子聽後嘆息一聲:「啊,我是很贊成曾皙的想法啊。
」
曾點雖是狂放之士,但對子女的教育非常嚴格,在曾參六七歲時就教他讀書識字,還讓他參加農田勞動,十三四歲就讓他獨自到野外打柴,至於打罵更是常事。
但曾參依然孝順至極,父親打他他都不跑,後人據此總結出「棍棒之下出孝子」之說。
據《孔子家語》載,有一次曾點叫曾參去瓜地鋤草,曾參不小心將一棵瓜苗鋤掉,曾點認為其用心不專,便以棍子責罰他,出手之重,甚至把曾參打昏在地。
曾參醒來後,立即退到一邊「鼓琴而歌」,意在告訴父親,他並沒有因為被打而忿忿不平。
孔子知道後說:「輕打就挨著,重打就應該逃開,如果曾參讓父親在盛怒下打死了,會使父親陷入不義的惡名,這哪裡是孝順。
」曾參說:「我罪過很大啊!」
曾參17歲時也成為孔子的學生,他學習刻苦,加之家庭環境薰陶,成為孔子最負盛名的學生,傳說《孝經》就是孔子專門傳授與他的。
曾參不但形成了一整套孝道理論,而且躬身踐行。
曾點喜歡吃羊棗,他就不吃羊棗留給父親;曾點要做善事,他就把家裡的食物替父親送出去。
孟子評價說:「侍奉父母如果能做到像曾子那樣,就可以了。
」曾參當時在莒地做官,只有三秉粟的俸祿,齊國許以高官厚祿請他前去,他卻拒絕了,說:「我的父母都年老了,接受人家的俸祿就要擔憂人家的事情,我不忍心遠離父母去為別人做事。
」
「日三省吾身」的曾參在對待自己孩子時尤注意言傳身教,曾參妻子哄小孩時隨口答應兒子要殺豬給他吃,事後,曾參認為父母一旦有所承諾,就一定要守信兌現,於是不顧妻子心疼真的把豬殺了。
這就是家喻戶曉的「曾子殺彘」典故。
曾參後來被世人尊為「宗聖」,成為與孔子、孟子、顏子並稱儒學四巨匠的「曾子」。
曾國藩不怕子孫沒飯吃
秦漢時,由於戰亂等原因,曾姓從原本活動的山東、河南一帶,遷移進入了河北、湖南、陝西、江西、廣東等省,在唐朝之前已遍布全國。
到清朝後期,湖南雙峰出了一位連毛澤東都說「於近人獨服」的「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
曾國藩以軍功起家,除了辦洋務力挽狂瀾扶晚清王朝垂而不死的功績外,更令人稱奇的是其家族的長盛興旺。
曾國藩身居要職公務繁忙,寫信成為他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1864年7月,小兒子曾紀鴻去長沙參加鄉試,以曾國藩當時節制東南半壁江山的地位,遞個條子,打個招呼,就可以搞定了。
但曾國藩在考前明確對曾紀鴻說:「考前不可與州縣來往,不可送條子。
進身之始,務知自重。
」在判卷子期間,曾國藩又怕兒子去活動,專門去信告誡他:「 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
」結果曾紀鴻連著幾次都沒考上,後來只是個副貢生。
曾國藩獲封一等侯,世襲罔替,為有清以來對漢人最大獎賞,四個弟弟曾國潢、曾國華、曾國荃、曾國葆也齊做高官,可謂滿族榮華。
當時官宦子弟無不想憑藉權勢擠入官場,曾國藩卻多次表示:「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銀錢、田產最易長驕氣逸氣,我家中斷不可積錢,不可買田,爾兄弟努力讀書,決不怕沒飯吃。
」
洋務始興時,曾國藩就請了江南製造局的兩位傳教士兼翻譯史迪文森、傅蘭雅在家中指點兩個兒子學英文。
曾國藩歿後,長子曾紀澤回鄉守制,在日記中記下一些苦學的片斷:一本字典,兩本教材,從26個字母學起,每天規定讀6句,後來8句,進而10句,笨拙而艱難;清早起來,一遍遍練習,出門會客,坐在轎子裡一個人嘰哩咕嚕地說。
曾紀澤苦學的洋文後來派上了用場,最初出洋做使臣時,慈禧曾當面問他:「你懂洋務否?」又說,「你既然能通語言文字,自然便當多了。
」曾紀澤後來成了出色的外交官,在1881年2月代表清政府簽署《中俄伊犁條約》時,迫使俄國將業已吞下的伊犁等地吐了出來。
俄國代理外交大臣格爾斯稱讚他說:「我辦外國事件42年,所見人才甚多,今與貴爵共事,始知中國非無人才。
」
曾國藩在給曾紀澤的信中曾說:「予生平有三恥??獨天文算學,毫無所知??爾若為克家之子,當思雪此三恥。
」後來三子曾紀鴻精研數學,著有《環率考真圖解》、《對數詳解》、《粟布演草》等。
曾國藩說過:「爾曹惟當一競讀書,不可從軍,亦不必作官。
」自曾國藩兄弟之後,至今190餘年間,綿延至第八代孫果然再沒有出領兵打仗的將領。
他們絕大多數留學英、美等國的名牌大學,學貫中西,有名望之人多達240餘人,包括有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昭掄等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飲譽五洲四海。
曾國藩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教我們如何教育孩子
曾國藩晚年曾多次說過,我這一生無一日不讀書。那麼曾國藩作為一代大儒,為什麼在功成名就之後,依然把讀書作為自己的每日必修課呢?讀書在他的人生中,為什麼會如此重要?在曾國藩生活的年代,讀書人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