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他47歲時還是個窮困潦倒的油膩大叔,轉眼就成了霸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老子的大智慧在劉備的身上也有體現,我們讀正史也好,讀《三國演義》也好,劉備給人的印象都是柔弱善良為主(當然也有不好的一面,人無完人)。

《三國志-先主傳》原文

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

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

客不忍刺,語之而去。

其得人心如此。

這裡意思大部分人應該都懂,可能有些小三國迷不是很理解,這裡還是解釋下,意思是:

劉備因為立有多次戰功,代理了一段時間的平原令,後來被任命為平原相。

一個叫劉平的該郡人士一向看不起劉備,以身份低於劉備為恥辱,於是讓門客去刺殺劉備。

刺客不忍心刺殺他,告訴他實情後離開了。

劉備就是如此受到人們的愛戴。

可見柔弱仁義在有的時候還能救自己一命!

上面這個故事是《三國志》記載的,下面我們從《三國演義》的路線來談談劉備身上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和智慧。

47歲還窮困潦倒的劉備,有著怎樣強大的內心最終實現三分天下有其一。

其實我個人是更喜歡看《三國演義》而不是正史。

因為正史也不一定是真實的,而且有爭議的地方太多了,還富含政治色彩。

中國的歷史,有詳細記錄的有兩千多年,但記錄的都是真實發生的麼?其說是歷史,不如說是小說(小說的特點就是構造)。

秦始皇焚書坑儒,按照秦王朝的偏好留下了一些書;清朝乾隆年間編過《四庫全書》,把不符合清王朝價值觀的書毀了,自己編了一套八億字的書;文革期間破四舊,古代留存的東西被破得差不多了,現在學生學的歷史,都是帶有紅色味道的 .......

而文學作品就不一樣了,文學作品是獨一的,不存在爭議,不存在政治色彩。

劉備的一生經歷過哪些重要的事情:

劉備,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漢朝皇族後裔,出身貧窮,少時以販屨織席為業。

黃巾起義時朝廷在各處招兵買馬,劉備聯絡關羽、張飛應徵,組成一個穩定的政治集團,企圖靠軍功升遷。

在鎮壓黃巾起義的過程中,劉備為朝廷立有軍功,但因沒有人情關係,因而得不到官職,後經朝廷官員的推薦,委身作了縣尉,赴任未及四月,朝廷降詔減裁官員,劉備有被淘汰的危險。

演義說張飛一怒之下,痛打了巡行考察的督郵,劉備隨即同關、張二人棄官匿居。

後黃巾殘部造反,戰事再起,劉備平亂再建軍功,因多方推薦,劉備當了平原縣令。

後來,董卓亂政,十八路諸侯討之,劉備棄官跟隨公孫瓚出兵,其間雖因出身貧賤,官職卑微,曾遭人冷眼,但卻立下赫赫戰功,在諸侯中贏得了聲望。

討董卓的十八路諸侯聯盟解體後,軍閥混戰,劉備協助公孫瓚解袁紹之圍,被瓚薦為平原相。

後受孔融邀請,幫助孔融解黃巾餘黨管亥之圍。

隨即幫助徐州太守陶謙抵擋曹操的進攻,曹兵退後不久,陶謙去世,臨終前將徐州太守之職傳於劉備,並遺書申奏朝廷。

徐州被呂布乘虛襲取後,劉備駐軍於徐州附近的小沛,與呂布集團互相依賴,又常發生摩擦,曾受迫棄城投奔曹操,曹操薦他領豫州牧,兵屯小沛。

劉備不滿於呂布,投奔曹操。

隨曹剿滅呂布後,回朝廷見到當朝皇帝,受「皇叔」之稱。

劉備在朝廷與董承、王子服等秘密結成反曹聯盟,藉機走脫,領兵攻取曹兵所占的徐州,公開打起反曹的旗幟。

被曹操擊敗後,先投袁紹,後投劉表,均不得志。

劉備在投劉表駐新野期間,得到當地名士徐庶的幫助,幾度擊敗曹軍進攻,尤其是得到南陽名士諸葛亮為軍師後,才建立起了結構合理的領導集團,正式開創一生的宏圖大業。

他在曹兵的大舉進攻中,退兵江夏,聯絡江東孫權,結成孫劉聯盟,與曹操進行了赤壁大戰,打敗了曹操幾十萬人馬的進攻,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在孫權和曹操軍隊大戰的間隙,劉備乘機奪取了荊州、襄陽、南郡等地,又乘勝攻取桂陽、武陵、長沙等地,劉備至此有了自己的一塊地盤。

其後,劉備在蜀中名士張松、法正等人的協助下,領兵攻取西蜀,不久又奪取曹操占領的漢中,自稱漢中王,軍事勢力達到了鼎盛時期。

劉備集團的迅速發展引起了孫權集團的忌憚,同時也由於在荊州問題上矛盾,他們與曹操配合,攻殺關羽,襲取荊州,劉備集團的上升線被打斷。

曹操的兒子曹丕取代漢朝皇帝,建立了魏國政權後,劉備即建立蜀國政權以與之抗衡,被擁立為皇帝。

蜀國叛軍殺害張飛,投奔孫吳,劉備急於為關、張報仇,自料勝券在握,遂不聽大臣們的勸阻,親自領幾十萬大軍攻打吳國,一路勢如破竹。

不料猇亭戰役中,劉備被吳國大將陸遜打得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沒,遂退歸白帝城,次年託孤於諸葛亮、李嚴等人,不久去世,兒子劉禪繼承了蜀國皇位。

劉備出身貧賤,起兵時既沒有廣泛的社會關係,又沒有雄厚的軍事力量,但卻能在諸侯紛爭、軍閥混戰的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並發展自己的勢力,直至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國家政權,沒有一定的領導才能和智慧是做不到的。

永不衰竭的進取心+強大的內心修為

劉備少時就「素有大志」,常與鄉中小孩戲於家門前的樹下,說:「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以此引起他叔父的驚異。

他二十八歲起兵,至六十三歲謝世,不管在什麼樣的環境中,都沒有放棄自己的進取心。

這裡是典型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

儒家主張向外求,現有的教科書最推崇的也是儒家的思想。

我們常講要「知足常樂」而這裡又說要不斷進取,這兩者是矛盾的嗎?

知足長樂的「知足」主要是針對人性無止境的慾望:

讀書的時候想著考一所大學,這輩子前途就不愁了,上了大學之後想著畢業後能有一份工作就不錯了(即使月薪只有1000),畢業有工作之後又想著能有一份月薪5000自己喜歡又自由的工作就滿足了。

達到月薪5000後又想著能找個喜歡的人結婚成家這輩子就別無所求了。

等真正成家後,又想著多賺點錢買輛車這輩子就真知足了。

等買了車之後,也沒怎麼樣,又想著能再買個幾十萬的房子,再存個100萬,一年好幾萬的利息就可以在家享福了。

等實現之後又想著社會變化太快,得賺個1000萬甚至1億才有安全感,才夠養老。

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拚命追求。

在無止境的壓力下,天天焦慮的生活著,毫無幸福感!等到人老珠黃的時候才開始覺悟,人生最曼妙的風景原來是內心的淡定、從容與知足。

由於人的攀比心理,讓我們過多的追求錯誤的東西。

以至於忘記了最初的夢想。

在進取這一點上,道家講究「無為」,無為才能無不為。

簡單來說就是以無為的心態來做事,順應自然,最終往往什麼事都能做成。

佛家講究,「因上努力、果上隨緣」,三國大叔理解的意思就是:在事情還沒結束之前,要努力的爭取,不管結果成功或失敗都要順其自然。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寫到這,突然發現好像跑題了……

我們來看看劉備,他前半生窮困潦倒,如果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是不可能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的。

所以我們推崇外用儒家治國平天下,內用道家、佛家修心使內心強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的奸雄本色

歷史上真正的劉備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脾氣好 忠厚 有點窩囊 沒軍事才能,恰恰相反,他是一個不比曹操遜色的一代奸雄,劉備脾氣好,有事先著急得是張飛,《三顧茅廬》諸葛亮在屋裡睡覺,張飛氣的想一把火給燒...

真實劉備十易其主,誰罵他是反覆難養的小人?

【導讀】說起《三國演義》里的劉備,恐怕很多人的腦海里會先想到忠厚一詞。這倒也是,不管是哪一版的電視劇里,劉備的長相,一看就是忠厚、老實、仁德。文|微信號 三國故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劉備又是什麼樣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