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害的真正罪魁禍首:盟友背後捅刀,叛徒獻關投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關羽使南郡太守麋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親率荊州兵士北上樊城攻打曹仁所部。

關羽將曹仁的數千人馬圍困在樊城。

曹操剛從漢中回軍留駐長安,聞曹仁告急,遂即遣左將軍于禁督七軍南救曹仁於樊城,曹仁使左將軍于禁和立義將軍龐德屯於樊北十里以拒關羽所部。

八月,流經樊城之北的漢水暴溢,平地水深數丈,于禁及龐德所部皆避水於堤上,此時關羽率軍乘船急攻,于禁所督七軍皆沒,于禁亦投降於關羽,只有立義將軍龐德大節不屈,慷慨凜然而死。

與此同時,關羽派小股游軍北進,製造假像,虛張聲勢,一時,在梁、郟、陸渾一帶的群盜都遙受關羽印號,為之南北呼應。

關羽又遣別將圍困襄陽,以阻止曹仁的部將呂常援救樊城,並迫使曹魏荊州剌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

曹仁及部將欲趁關羽末合圍之前棄城而逃,為南陽太守滿寵急諫而止。

滿寵及曹仁與其部將沉白馬,誓與樊城共存亡。

關羽攻城不克後,遂與曹仁相持於樊城月余之久。

荊州軍重重圍困樊城,城內糧食將盡,城外援軍斷絕,眼看此城朝夕可下。

正在此時,局勢突然急轉而下,關羽敗走麥城,被俘臨沮,大義歸天?關羽究竟死於何人之手?

首先看看《魏書》的記載:《三國志·徐晃傳》云:「復遣(徐)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

會漢水暴溢,于禁等沒。

羽圍仁於樊,又圍將軍呂常於襄陽。

晃所將多新卒,以羽難與爭鋒,遂前至陽陵陂屯。

太祖復還,遣將軍徐商、呂建等詣晃,太祖前後遣殷署、朱蓋等凡十二營詣晃。

《三國志·張遼傳》云:「關羽圍曹仁於樊,魏王召(張)遼及諸軍悉還救仁。

《三國志武帝傳》云:「王自洛陽南征羽,未至,晃攻羽,破之,羽走,仁圍解。

王軍摩陂。

縱觀《魏書》記載,惟一記錄關羽失利的文字只是在偃城與徐晃的戰鬥:「晃到,詭道作都塹,示欲截其後,賊燒屯走。

晃得偃城,兩面連營,稍前,去賊圍三丈所。

賊圍頭有屯,又別屯四冢。

晃揚聲當攻圍頭屯,而密攻四冢。

羽見四冢欲壞,自將步騎五千出戰,晃擊之,退走,遂追陷與俱入圍,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關羽僅帶步騎五千出戰,即使失利,損耗也不是太大。

《三國志關羽傳》云:「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

」關羽的實力還是大部保存的。

在孫權方面,孫劉兩家從公元208年赤壁之戰時便結為聯盟,唇齒相依,互為屏障。

關羽雖然對孫權的吞併荊州之心數生狐疑,但還沒有疑心到孫權會對曹操俯首稱臣,背信棄義的地步。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羽猶豫不能去。

關羽為何沒有相信曹仁的書信所說孫權已經背盟降曹?

一是孫劉聯盟是從戰略角度出發設計的,唇亡齒寒,任何一方被吞併,另一方也不得長久。

這個教訓終於在之後三分歸晉得到了驗證。

二是孫權當時正在攻合肥,關羽北伐襄樊可以吸引曹操主力,減輕合肥的壓力,這對孫權也是有利的。

三是關羽在出發前對於荊州防務也做了安排,鎮守江陵的是劉備妻子的弟弟糜芳,江陵易守難攻,而且一旦有警訊,關羽退軍回援一日即可到達。

所以,無論從人情還是事理,關羽都無法完全相信曹仁所說的孫權已經背盟。

有這種心理實屬正常,並非大意粗心。

俗話說,「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對於小人的心態,如關羽這般的坦蕩胸襟,是難於防備的,甚至是根本防備不了的。

何況孫權的小人心態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的。

孫權依父兄基業,雄踞江東,也算一方霸主,卻在利益面前,對曹操俯首稱臣。

《吳書》為孫權掩飾,隻字未提背盟稱臣一事。

但在《魏略》中記載:「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

《三國志張遼傳》云:「關羽圍曹仁於樊,會權稱藩,召遼及諸軍悉還救仁。

遼未至,徐晃已破關羽,仁圍解。

在此之前,孫權與呂蒙便暗地裡開始了各種算計,設計欲除掉關羽,全據荊州。

一是呂蒙「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二是孫權聽從呂蒙的建議,以身體健康為由,將呂蒙從荊州前線召回建業養病,同時拜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鎮守荊州。

陸遜到任後,為了麻痹鬆懈關羽,以驕其心,又作書與關羽,書中極其卑謙。

三是關羽圍樊之時,權遣使求助之,敕使莫速進,又遣主簿先致命於羽。

羽忿其淹遲,責罵孫權。

權聞之,知其輕己,偽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

一國之主,卑躬屈膝,兩面三刀,也是令關羽難以防備的。

四是當各方面計算已定,呂蒙白衣渡江,誘降糜竺傅士仁,占領了江陵南郡。

使得關公退無可退,只能返還當陽,西保麥城。

呂蒙使用懷柔之策示好荊州城將士家屬,以殺雞駭猴的方式斬殺同鄉,使得荊州士民驚懼。

一手胡蘿蔔,一手拿大棒,將荊州將士及家屬牢牢綁架在手中。

關羽為顧念將士親情,故而只能將軍隊就地解散,只帶十餘騎突圍。

終於在臨沮被俘殺,全節就義。

所以,關公被害的首要罪魁禍首就是懷有小人心態的孫權呂蒙的背盟棄義,這是不能夠用「大意」一詞所形容的。

自古云:防君子不防小人,小人防不勝防。

正人君子的磊落坦蕩,跟小人的口蜜腹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歷史上也很少有正人君子抵得住小人的背信棄義,暗地加害的事例。

在荊州防務內部,糜芳、傅士仁的背叛也是殺害關羽的罪魁禍首之一。

糜芳何人?劉備妻子糜皇后的弟弟。

這算得上是蜀漢的皇親國戚了。

而且糜芳跟隨劉備已久,糜芳本為徐州牧陶謙部下,後與其兄糜竺拒絕曹操任命,一同投奔劉備。

劉備稱漢中王時,糜芳為南郡太守,後因未完成供給軍資的任務而被關羽責罵,心中不安,在孫權的引誘下與將軍傅士仁一同投降吳國,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

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

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

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糜芳:「私好攜貳。

」糜芳兄長偏將軍麋竺,素履忠貞,文武昭烈,也因糜芳「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

竺面縛請罪,先主慰諭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

竺慚恚發病,歲餘卒。

《三國志虞翻傳》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

麋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麋芳船上的人想要虞翻讓開,向前喊道:「迴避我們將軍的船!」虞翻厲聲說:「失去忠心的人,憑什麼侍奉君主?使人失去兩座城池,卻稱將軍,可以嗎?」麋芳十分慚愧,關上船上的窗讓虞翻先過。

後來虞翻乘車出行,經過麋芳的營地,官吏沒有開門,虞翻的車馬不能通過。

虞翻十分生氣地說:「應該打開的關閉,應該關閉的打開,哪有這樣做事的?」麋聽到後,更加惱羞。

糜芳、傅士仁的背叛投降行為讓自身從此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小人的背信棄義,叛徒的變節投降,才是謀害關公的罪魁禍首。

作者:關公文化彭允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公文化|鎮守荊州

荊州東扼江東,北控江北,號稱「天下中心」,是曹操、劉備、孫權三大集團軍事角逐的戰略核心地帶。 211年(建安十六年)十二月,劉備率數萬將士溯江西上,向益州進軍,留諸葛亮、關羽、張飛等鎮守荊州。2...

丟失荊州的叛徒糜芳到了東吳是什麼下場

關羽發起的襄樊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本來有一個很不錯的開局,即便是一時沒有拿下樊城,但仍然還是保持了對曹軍的高壓態勢。後來徐晃率大軍前來救援,曹軍的形勢略有好轉,但襄陽和樊城兩城之間...

關羽失荊州|沒有演義出來的三國內幕!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一個婦孺皆知的故事,但是其背後沒有被演義出來的故事,恐怕就耳聞者少了。關羽在中國被稱為武聖,祭祀他的廟叫關帝廟。在以前,中國是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就是人們對關羽的信仰比孔夫子...

關公敗走麥城被擒歷史真相

麥城在湖北省當陽市兩河鄉境內,距平陽鎮20餘公里。為東周時楚國重要城邑,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3年)昭丘縣治所在地。清同治《當陽縣誌》記載:"麥城在縣東南五十里,沮漳二水之間,傳楚昭王所築。三國...

三國糜芳為什麼會叛蜀投吳?

首先,糜芳本人應該不是一個貪生怕死、貪慕富貴之徒,他和他大哥糜竺在劉備最困難的時候資助了劉備,並且拋棄了曹操給的高官厚祿而追隨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