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孫權五次都不能攻下合肥?除生性多疑,還與他的用人有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孫權這輩子對於合肥都情有獨鍾。

為了拿下合肥,孫權不惜率領大軍親自征討,而且一帶就是十萬大軍。

然而孫權從曹操時代都打到了曹叡時代,合肥就是攻不下來,甚至於在第二次攻打合肥時,十萬大軍還被張遼的八百士兵打得抬不起頭來,一戰成就了張遼的赫赫威名。

當然,合肥一直在東吳的戰略範圍內,因為合肥離都城建業比較近,而且過了合肥後就可以逼近許昌了,因此孫權想要北伐成功,合肥是必須要拿下的。

既然合肥對於東吳如此重要,孫權也曾先後五次攻打合肥,為什麼就是打不下來呢?

首先,孫權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公元208年十一月,曹操於赤壁之戰大敗,但大軍仍駐紮於荊州北部。

十二月,孫軍將領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孫權則親自進攻合肥,想開拓西、北兩邊戰線。

可以說,這一次攻打合肥的時機選的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揚州刺史劉馥堅固了城池,但由於城中兵少,合肥眼看就要被攻破。

就在這個時候,別駕蔣濟便向劉馥獻計,偽稱四萬援軍已到雩婁,而孫權得信後,相信曹軍會有四萬人來救,便燒陣撤退。

可以說,孫權因為多疑,錯失了一次攻克合肥的大好時機。

其次,孫權能成為東吳六郡的主公,並不是他征戰打來的,而是在孫策臨死前繼承下來的。

正因如此,孫權對權力的掌控十分貪婪,他需要將權力百分之百的掌控在自己手中,因此軍事才能平平的他會直接掌握東吳大軍,而不讓曾經跟隨孫策的將領獨領大軍。

最為突出的就是與孫策互為連襟的周瑜。

當年赤壁之戰,周瑜稱要兵五萬,孫權稱一時間準備不齊,只給了三萬。

然而在赤壁之戰後,孫權自己就帶著十萬大軍到合肥城前耀武揚威去了,可見孫權對於周瑜並不信任。

然而對於孫權自己的心腹,待遇就不太一樣了。

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在到東吳不久後就跟隨孫權,算是孫權的絕對心腹,因此諸葛瑾即便不擅長掌兵,他也能被孫權委以重任。

而作為幕僚出身的書生陸遜就更不用說了,在孫權的扶持下,陸遜的權利日益提高,但陸遜一旦表現出對孫權的不服從,就會被孫權遺棄,最終結局慘澹。

由此不難得出,孫權對權力掌控的慾望太過強烈,因此無論他手中是否有合適攻城略地的將領,他都不會讓其獨立領大軍攻打合肥,他需要的是自己率軍親征。

只可惜孫策臨終前就曾說過,攻城略地、率軍征戰這樣的事情,孫權是不如自己的。

事實上,孫權在這方面不僅僅是不如孫策,還是相差甚遠。

在第二次征討合肥時,孫權帶兵打了十多天,見合肥攻打不下,無奈只能撤退。

但撤退的時候,孫權非得自己斷後,這才有了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

從五次東吳征討合肥的戰役中不難看出,除了第二次,東吳幾乎都沒有什麼損失,但就是因為孫權個人的指揮不利,加上生性多疑,又沒有什麼分析能力,輕易的中了敵軍的計謀,最終面對合肥,孫權只能無奈撤退。

筆者認為,從戰略意義考慮,孫權親征合肥並沒有什麼過錯,然而問題就在於孫權在征討過程中,表現出了與一個三軍統帥完全不相符的能力與素質,這才讓幾次征討都無功而返。

如果當時是孫策或者周瑜領兵攻合肥,說不定合肥早已收入東吳的囊中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