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孫權五次都不能攻下合肥?除生性多疑,還與他的用人有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孫權這輩子對於合肥都情有獨鍾。
為了拿下合肥,孫權不惜率領大軍親自征討,而且一帶就是十萬大軍。
然而孫權從曹操時代都打到了曹叡時代,合肥就是攻不下來,甚至於在第二次攻打合肥時,十萬大軍還被張遼的八百士兵打得抬不起頭來,一戰成就了張遼的赫赫威名。
當然,合肥一直在東吳的戰略範圍內,因為合肥離都城建業比較近,而且過了合肥後就可以逼近許昌了,因此孫權想要北伐成功,合肥是必須要拿下的。
既然合肥對於東吳如此重要,孫權也曾先後五次攻打合肥,為什麼就是打不下來呢?
首先,孫權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
公元208年十一月,曹操於赤壁之戰大敗,但大軍仍駐紮於荊州北部。
十二月,孫軍將領周瑜正攻打江陵的曹仁,而孫權則親自進攻合肥,想開拓西、北兩邊戰線。
可以說,這一次攻打合肥的時機選的還是很不錯的,雖然揚州刺史劉馥堅固了城池,但由於城中兵少,合肥眼看就要被攻破。
就在這個時候,別駕蔣濟便向劉馥獻計,偽稱四萬援軍已到雩婁,而孫權得信後,相信曹軍會有四萬人來救,便燒陣撤退。
可以說,孫權因為多疑,錯失了一次攻克合肥的大好時機。
其次,孫權能成為東吳六郡的主公,並不是他征戰打來的,而是在孫策臨死前繼承下來的。
正因如此,孫權對權力的掌控十分貪婪,他需要將權力百分之百的掌控在自己手中,因此軍事才能平平的他會直接掌握東吳大軍,而不讓曾經跟隨孫策的將領獨領大軍。
最為突出的就是與孫策互為連襟的周瑜。
當年赤壁之戰,周瑜稱要兵五萬,孫權稱一時間準備不齊,只給了三萬。
然而在赤壁之戰後,孫權自己就帶著十萬大軍到合肥城前耀武揚威去了,可見孫權對於周瑜並不信任。
然而對於孫權自己的心腹,待遇就不太一樣了。
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在到東吳不久後就跟隨孫權,算是孫權的絕對心腹,因此諸葛瑾即便不擅長掌兵,他也能被孫權委以重任。
而作為幕僚出身的書生陸遜就更不用說了,在孫權的扶持下,陸遜的權利日益提高,但陸遜一旦表現出對孫權的不服從,就會被孫權遺棄,最終結局慘澹。
由此不難得出,孫權對權力掌控的慾望太過強烈,因此無論他手中是否有合適攻城略地的將領,他都不會讓其獨立領大軍攻打合肥,他需要的是自己率軍親征。
只可惜孫策臨終前就曾說過,攻城略地、率軍征戰這樣的事情,孫權是不如自己的。
事實上,孫權在這方面不僅僅是不如孫策,還是相差甚遠。
在第二次征討合肥時,孫權帶兵打了十多天,見合肥攻打不下,無奈只能撤退。
但撤退的時候,孫權非得自己斷後,這才有了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
從五次東吳征討合肥的戰役中不難看出,除了第二次,東吳幾乎都沒有什麼損失,但就是因為孫權個人的指揮不利,加上生性多疑,又沒有什麼分析能力,輕易的中了敵軍的計謀,最終面對合肥,孫權只能無奈撤退。
筆者認為,從戰略意義考慮,孫權親征合肥並沒有什麼過錯,然而問題就在於孫權在征討過程中,表現出了與一個三軍統帥完全不相符的能力與素質,這才讓幾次征討都無功而返。
如果當時是孫策或者周瑜領兵攻合肥,說不定合肥早已收入東吳的囊中了。
一位能言善辯的文臣,卻被強行任命為一軍之帥,最後帶兵屢戰屢敗
為人君者,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知人善任,這是一位明主必備的素質。三國時期,誰能稱得上是明主呢?孫權當然算是一個,連諸葛亮都感嘆為「聰明之主」的東吳皇帝,卻在用人上有一個很奇怪的任命。這個任命的...
三國時期十大名將,有兩位名將比諸葛亮厲害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個政權。開始的時間廣義是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公元220年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隔年劉備...
東吳四次大戰,孫權輸了兩場,原來他的軍事能力真的是這麼差
孫權有個讓他覺得非常恥辱的外號「孫十萬"這個外號來源於一場大戰,那場大戰成就了一個人的威名,卻成為孫權的恥辱,這場大戰就是逍遙津之戰,張遼以800精銳大破統兵10萬的孫權,張遼的張八百和孫權的孫...
孫權:不將猥瑣進行到底,我就不是渣權孫十萬!
行天下,會名人,談古今!您現在收看的是蘭尋書院推出的《歷史名人專欄》。我們計劃用一年的時間,通過365位歷史名人串聯中國歷史。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與我們一起領略不同時代下,不同英雄人物的流風餘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