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另一個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千百年來,很多人一提到關羽,就會指責他失荊州之過。
其實,關羽失荊州的原因是很多的,單從表面上看把喪失荊州的過錯全部推到他身上,這對他是不公平的。
其實此時,劉備對結義兄弟早已「變心」,他不發蜀兵援助關羽也是導致荊州落入敵手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羽指揮不當是根本原因
關羽首戰於禁告捷,使荊州軍處於主動地位。
在此情況下,關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誤認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鱉,「有必破之勢」,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殲滅曹仁主力於樊城,反而分兵南下,渡過漢水,「遣別將圍魏將呂常於襄陽」,並派遣游軍進至許都附近的郟下。
使本來兵力就不雄厚的荊州軍更加分散,結果是樊城也攻不克,襄陽也打不下,導致軍卒疲憊,士氣低落。
建安二十四年八月,「天霖雨十餘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
(曹)仁人馬數千人守城,城不沒者數板。
」關羽在這樣有利條件下,都不能攻破襄樊,到了十月旱季,就更沒有取勝的希望了。
且魏將徐晃率援兵已到達樊城附近,這就更加堅定了守城魏軍的信心,也使雙方的力量發生了有利於曹軍而不利於關羽軍的變化,因而關羽繼續圍攻襄樊已失去意義。
況且,曹操已將孫權偷襲荊州的計劃透露給關羽。
如果此時,關羽能迅速返師回救江陵,則荊州可保,羽軍可全。
可惜,關羽不能判斷戰場形勢的變化,「猶豫不能去」,致使荊州軍不僅受挫於徐晃,而且延誤了回救南郡的時機。
關羽所犯的致命錯誤,是其得知荊州失陷的消息後,不顧一切,冀圖奪回南郡。
更為愚蠢的是,關羽在退還江陵的途中,還「數使人與(呂)蒙相聞」,責問其違背同盟。
呂蒙乘機展開攻心戰術,「厚遇其使,」並使其「週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
」使者回營後,羽部下「私相參訊,咸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遂使「關羽吏士無斗心。
」
與部屬關係不和也導致失敗
關羽鎮守荊州期間,同東吳關係不斷惡化,最終反目成仇,那麼他與部屬的關係又如何呢?關羽北攻襄樊,留守江陵與公安的是糜芳和傅士仁。
然而,關羽同這二員承擔守御大本營重任將領的關係極為糟糕,並由此釀成糜芳、傅士仁叛變投敵,拱手獻城於呂蒙的慘禍。
糜芳、傅士仁為何在關鍵時刻倒戈呢?除了呂蒙大軍出其不意,兵臨城下之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與羽有隙」、「素皆嫌羽輕己」。
關羽既然瞧不起糜、傅二人,就不該把如此重要的後方基地託付給平素就被他輕視的兩位將領。
關羽與曹仁在樊城相峙之時,令「芳、仁供給軍資,」芳、仁沒有及時將「軍資」運往前線,關羽就大發雷霆,宣稱「還當治之。
」這種做法不啻是使早與關羽「有隙」的糜、傅二人更加「懷懼不安」,一旦形勢發生變化,豈能阻止他們臨陣倒戈。
關羽不僅與部屬不睦,與蜀中其他將吏的關係亦十分緊張。
例如「劉封者,本羅侯冠氏之子,先主至荊州,以未有繼嗣,養封為子」。
關羽既然與劉備「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那他同劉備的養子劉封就有了叔侄關係。
然而就是這位與關羽有叔侄之親的劉封,在「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劉)封、(孟)達,令發兵自助」的關鍵時刻,離襄樊前線只有咫尺之遙的副軍將軍、上庸太守劉封居然裝聾作啞,抗拒羽命。
劉備不發救兵切斷最後退路
襄樊戰役前後,吳、魏使者往來不絕,密謀夾擊關羽,可謂緊鑼密鼓,配合默契,而劉備、諸葛亮對此卻一無所聞,對關羽未作任何具體的軍事、後勤與外交的部署和支援。
更使人困惑的是,當曹操親統大軍屯駐摩陂,並不斷調遣于禁、龐德、徐晃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規模巨大的軍事行動,蜀漢政權為何居然作壁上觀,絲毫沒有採取任何對策?最後當關羽敗走麥城,面臨全軍覆沒之際,蜀中援軍也還是遲遲不至,這也是導致關羽失荊州的重大原因之一,在蜀中的劉備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原來,關羽作為劉備手下的第一號將領,驕橫跋扈、目空一切,不要說蜀中一般的將吏不放在眼裡,即便對主公劉備亦時有怨懣之辭。
《蜀記》曰:「初,劉備在許,與曹公共獵,獵中,眾散,羽勸備殺公,備不從。
及在夏口,飄颻江渚,羽怒曰:『往日獵中,若從羽言,可無今日之困。
』」劉備在許昌之時,被曹操軟禁,猶在虎口之中,稍有不慎,即可遭致殺身之禍,備投鼠忌器,豈敢輕舉妄動。
關羽不明事理,居然發怒,責備劉備為何當時不誅鋤曹操,豈非無理取鬧!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自稱漢中王,欲重用黃忠為後將軍。
「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羽)、馬(超)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飛)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
』」《費詩傳》曰:劉備「遣(費)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關羽斥罵黃忠為「老兵」(魏晉時代兵卒身份低下,「兵」成為對人侮辱的稱呼,如劉巴以張飛為武人而罵之為「兵子」;彭羕罵劉備為「老革」),這是憤怒之極的表現,是誰將自己與這個「老兵」同列,當然是劉備,因而關羽的憤怒不是指向黃忠,而是指向劉備。
由此可知,關羽對劉備有諸多不滿。
對此,劉備此時也已「變心」,想除掉這個結拜兄弟,由此便發生了千古悲劇失荊州。
蜀漢的荊州究竟是怎麼丟的 蜀中為何不發救兵救荊州
「大意失荊州」這句成語對中國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而這句成語背後的故事,相信國人也都知道一些,但是好多歷史也許並不是大家理解的表面那麼簡單,關羽大意失荊州背後還隱藏了一些罕為人知的秘密。關羽指揮不...
關羽失荊州的背後:劉備竟藉機除掉結拜兄弟
筆者日前拜讀了蔣星煜先生在《新民晚報》上所撰的《劉備聯孫拒曹有始無終》一文,頗受啟發。但又感到關羽失荊州不僅僅是孫劉聯盟有始無終的問題,蜀失荊州之事頗為複雜,內中既有關羽本人的問題,又有諸多隱情...
揭秘關羽失荊州背後:指揮不當致地失人亡
筆者日前拜讀了蔣星煜先生在《新民晚報》上所撰的《劉備聯孫拒曹有始無終》一文,頗受啟發。但又感到關羽失荊州不僅僅是孫劉聯盟有始無終的問題,蜀失荊州之事頗為複雜,內中既有關羽本人的問題,又有諸多隱情...
關羽失荊州的背後:劉備藉機除掉結拜兄弟
筆者日前拜讀了蔣星煜先生在《新民晚報》上所撰的《劉備聯孫拒曹有始無終》一文,頗受啟發。但又感到關羽失荊州不僅僅是孫劉聯盟有始無終的問題,蜀失荊州之事頗為複雜,內中既有關羽本人的問題,又有諸多隱情...
揭秘關羽失荊州的背後 指揮不當致地失人亡
筆者日前拜讀了蔣星煜先生在《新民晚報》上所撰的《劉備聯孫拒曹有始無終》一文,頗受啟發。但又感到關羽失荊州不僅僅是孫劉聯盟有始無終的問題,蜀失荊州之事頗為複雜,內中既有關羽本人的問題,又有諸多隱情...
揭秘關羽失荊州背後:指揮不當致地失人亡
關羽指揮不當,終致地失人亡關羽首戰於禁告捷,使荊州軍處於主動地位。在此情況下,關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誤認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鱉,「有必破之勢」,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殲滅曹仁主力於樊城...
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是藉機出掉結拜兄弟還是其它原因?
關羽指揮不當,終致地失人亡!關羽首戰於禁告捷,使荊州軍處於主動地位。在此情況下,關羽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誤認為固守樊城的曹仁已成瓮中之鱉,「有必破之勢」,因而不是集中兵力迅速殲滅曹仁主力於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