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謀士郭嘉,為什麼死心塌地的為曹操謀劃,原因是四個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知道三國有臥龍、鳳雛、冢虎、幼麟,而在他們之前,其實還有王佐荀彧、毒士賈詡,以及鬼才郭嘉。
三國謀士如雲,以北方曹操為最,而曹操手下的謀士,曹操最喜歡的當屬郭嘉。
而郭嘉在北方那麼多英雄豪傑中,也獨獨為曹操竭力謀劃,甚至於勞累而早夭,這又是為何呢?
郭嘉是一個非常善於把握形勢的人。
曹操討伐呂布,打了三仗,都大敗呂布。
最後曹操把呂布包圍在下邳,最後成了圍城的情況,曹操大軍想攻進去,而呂布軍隊想突出來。
由於連續作戰,士兵疲憊,而下邳一時半會也攻不下來,所以曹操就準備退兵。
這時候作為軍師的郭嘉說:「當初項羽一生打了七十多次仗,沒有失敗的時候。
但是最後一次形勢不利,只一次敗仗就身死國亡。
原因何在呢?在於其用兵是憑藉勇氣,卻不用謀略的緣故。
現在打一仗敗一仗,勇氣和勇力都已經衰盡,大局他已經掌握不了了。
論勇力和威勢,呂布自然比不上項羽,但是他現在的困敗卻要比項羽還要厲害,如果我們現在趁勝攻擊下邳,不久就會擒殺呂布。
「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郭嘉是深知兵法之人,今日既然已經看出呂布氣力已衰,那麼呂布的敗亡,已經在郭嘉的腦子裡了,這個時候,又怎麼能讓主公撤兵呢?
郭嘉的急攻,與曹操的退兵,意見恰好是相反的。
這時候,曹操的另一個謀士叫荀攸,也建議急攻。
後來,曹操又引沂水和泗水去灌下邳城,不久之後,呂布下屬發生叛亂,曹操生擒呂布。
曹操攻打呂布,是有劉備參與的。
而後,劉備說帶兵去迎擊袁術,結果殺掉徐州刺史車胄,割據徐州。
曹操為了避免將來與袁紹決戰時,劉備在背後插刀子,就決定先解決劉備。
於是,曹操就和下屬商議,要去攻打劉備。
曹操手下的將領們都有異議,他們擔心進攻劉備時,袁紹在背後捅刀子。
到時候又成了第一攻打徐州時的情況了。
曹操一聽就猶豫了,他不得不考慮全局,於是曹操就去問郭嘉該怎麼辦。
郭嘉分析說:」袁紹這個人一向時多謀無決,優柔寡斷,一定不能迅速作出反應。
劉備剛剛占據徐州,還沒有廣施恩德,民心未附,立足未穩,這時候進攻他,他一定會失敗。
然後擊敗劉備後,趕快回師來防禦袁紹,這樣我們就可以改變腹背受敵的情況,我們不能猶豫不決啊!「
郭嘉這次謀劃,主要是根據袁紹的性格來判定袁紹的軍事行動,而對劉備,他是根據劉備的現狀來決定立刻進攻劉備的。
對兩方的判定標準不一,但是都可以作為依據,不得不說實在是厲害。
聽了郭嘉的話,曹操下定決心,東征劉備,大破之。
而且曹操取得的戰果輝煌,趕跑了劉備,俘獲了劉備的妻子,活捉了關羽。
而袁紹呢?據說因為小兒子生病,不聽取田豐的建議,結果錯過了偷襲許都的機會。
這兩個例子,既可以看出郭嘉的謀略過人,又可以看出郭嘉的盡力盡力,那麼郭嘉為何對曹操這麼忠心,而不像荀彧那樣心存漢室,更不想徐庶那樣身在曹營心在漢呢?答案,郭嘉早就說了。
郭嘉第一與曹操談話後,說了四個」真吾主也「,從此認定曹操。
他覺得曹操是一個可以商定大事,共謀天下之人。
南征北戰十餘年從未遇見對手,但天妒英才年僅三十七歲死於疾病!
他年少知東漢末年必亂,二十歲隱居田園,二十一歲去袁紹那,但見袁紹沒有什麼宏圖大業,且得不到待見,於是離開袁紹,重新隱居六年,在曹操謀士戲志才去世時候,曹操讓荀彧給他推薦一位謀士,於是荀彧就把他推...
如果有此人在,曹操赤壁之戰就不會敗了
眾所周知,曹操在赤壁之戰後,差點兒在華容道丟了性命,號稱八十萬的大軍,回到南郡時只剩下27騎……後來曹操大哭,眾人不解,於是問曹操:丞相在兵敗危難之時,毫無懼色,現已離險境,為何反而大哭?曹操說...
袁紹為何坐視曹劉爭徐州?為什麼他會作壁上觀
袁紹非庸主,算盤也很精……究竟袁紹為何坐視曹劉爭徐州?為什麼他會作壁上觀?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演義第二十四回,在平定京城的董承之亂後,曹操準備繼續統一的步伐。郭嘉對北方的另外兩股勢力,袁紹和劉...
此人是毛主席最喜歡的謀士,一生做了兩件事,連諸葛亮都比不上
東漢末年,天下群雄並起,湧現出了無數的文人謀士,名將輩出,令人至今還能感受那個時代的紛爭氣息。其中,有一人被稱為「鬼才」,平生素有謀略,滿腹韜略,幫助曹操活捉呂布,攻占徐州,然後揮師官渡,大敗...
三國此人謀略吊打諸葛亮,曹操曾為他三次痛哭!
說起三國時期的謀略家,大家一定會想到諸葛亮、想到司馬懿、龐統等人,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不同於前面的幾位,他被史書成為「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因為他曹操曾三次痛哭,他就是三國第一謀士——「鬼才」郭嘉。
他才是三國第一謀士,臥龍鳳雛都在他之下,唯一可惜的是去世太早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句話: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伏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說的則是龐統。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只要得到諸葛亮或者龐統二人中的其中一人,那麼天下就唾手可得了,從中可見諸葛亮和龐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