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革命在此實現偉大轉折--尋訪遵義會議會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圖為遊客在遵義會議會址前合影。
李先進 攝
在貴州省遵義市老城子尹路中段,靜謐地坐落著一棟兩層高的磚木結構小樓,中西合璧,古色古香。
這就是遵義會議會址——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地。
6月的黔北,陽光明媚、生意盎然。
遵義會議會址在陽光映照下,顯得格外熠熠生輝。
記者登上二樓看到,一間僅有27平方米的小客廳里,十幾把藤木椅子靜靜地圍繞著一張赭色的長桌;聽著講解員的介紹,激烈爭論的會議場景仿佛就在眼前……
上世紀30年代,由於教條主義和「左」傾錯誤的影響,中國革命的前途一片迷茫。
湘江一役,從中央蘇區出發的8.6萬名紅軍戰士只剩下3萬人,紅軍幾乎陷入絕境。
這引起大家對王明軍事路線的強烈懷疑和不滿,爭論十分激烈,並開始醞釀召開政治局會議來解決。
在這危急關頭,毛澤東挺身而出,對博古、李德的一味蠻幹展開面對面鬥爭。
同時,通過艱苦細緻的思想工作,首先爭得了張聞天、王稼祥的支持,迫使博古、李德按毛澤東的建議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
1935年初,紅軍進占遵義,甩掉各路追剿敵軍,贏得了12天的休整時間。
遵義是長征以來紅軍停留最久的地方,自然是召開政治局會議解決黨內意見分歧的適當時候。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決定黨、紅軍和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就在遵義召開了。
毛澤東在會上毫不客氣地指出,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造成紅軍在長征中重大損失的主要原因,是「左」傾領導在戰略戰術上犯了嚴重錯誤。
他一針見血、不留情面,對博古、李德的軍事路線連發三問:「你們不知道人是要吃飯的,路是要用腳走的,子彈是可以打死人的?」
毛澤東的發言擺事實、講道理,說出了黨和紅軍高級幹部們長期壓抑在心底的話,得到了與會絕大多數同志的熱烈擁護。
同志們一致認為,毛澤東是軍事方面最合格的領導人,應當出來擔此重任。
會議在充分發揚民主,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基礎上,直面形勢和困難,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正確意見,通過了「毛澤東同志選為常委」等4項決定。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著黨從幼稚走向成熟。
據遵義會議紀念館內展陳史料顯示,遵義會議精神傳達到各軍團、師、連隊時,很多指揮員、戰士們都激動得流下眼淚。
時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羅榮桓聽取遵義會議精神傳達時,眼睛濕潤了,一面聽一面摘下眼鏡用衣襟緩緩地擦著。
朱德曾為遵義會議賦詩一首:「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
」
遵義會議後,按照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紅軍四渡赤水,二占遵義,擺脫了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中國革命從此踏上了勝利的征程。
「正是有了充滿鋒芒和戰鬥性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在原則問題上實事求是展開思想鬥爭,才取得了認識、分析和糾正錯誤,堅持真理的會議成果,才實現了黨和紅軍的偉大轉折。
」遵義會議紀念館原館長費侃如向記者介紹,「在那次會上,不同意見大膽發表,激烈碰撞和爭論,可以說是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學習範本。
」
「對犯錯誤的同志也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堅持既嚴厲糾正錯誤,又團結幫助同志。
」遵義會議紀念館負責人陳松說,正是由於堅持正常的黨內生活和同志關係,才實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民主團結和集中統一,不斷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走向新的勝利。
斗轉星移,時光荏苒。
2015年1月15日,在紀念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之際,經改擴建的遵義會議新陳列館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
館內展陳內容分為「戰略轉移、開始長征」「遵義會議、偉大轉折」「轉戰貴州、出奇制勝」「勇往直前、走向勝利」「遵義會議、光輝永存」五個部分,運用大量歷史文物、文獻、圖片資料和雕塑、場景模擬,並通過聲光電等多媒體手段,全方位展示了這段光輝的歷史。
如今,來遵義會議會址尋訪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據介紹,僅2015年就接待遊客400多萬人次。
他們中,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朝氣蓬勃的學子,有黨政機關幹部,也有普通群眾。
或感恩,或求知,或「尋根」,或敬仰……他們正在把遵義會議的精神傳承和發揚。
(記者 吳遠威 通訊員 蔡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