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認賊作父,割讓燕雲十六州給耶律德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混戰,宋太祖趙匡胤終於完成了中原的統一,然而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卻已經一去不復返,也給趙宋王朝丟下了一個沉重的歷史包袱。


​有宋一代,武力頗為不振。

這當然有諸如「守內虛外」與「重文輕武」之類的制度原因。

但細究起來,整合五代十國的亂局而建立的大宋王朝也的確有其先天不足,趙宋王朝接過的實在是個爛攤子,對中原抵禦北族入寇至關重要的燕雲地區已然北屬契丹,這形如一塊陰霾飄揚在中原政權的頭頂,幾與歷時近兩百年的北宋相始終。

契丹得燕雲十六州

公元960年,當趙匡胤在通過不甚光彩的「陳橋兵變」從恩主柴榮留下的孤兒寡母手裡奪取江山建立宋朝的時候,契丹(遼),這一窺視中原的強鄰已經建國半個世紀之久了。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稱帝建國,國號「大契丹」。

後世其漢文國號更改為「大遼」,「以遼水名國」。

這是因為在契丹族的歷史傳說中,湟河(今西喇木倫河)和土河具有特殊的意義,「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車由平地松林泛湟河而下。


​契丹建國後,其攻掠的矛頭指向地廣人稀的西北草原諸部和當時已經處於衰弱趨勢的渤海國。

天贊三年(924年)契丹發動了對西北草原諸部的全面攻勢,把勢力範圍延伸到貝加爾湖以南,從而完成了對於北方草原地區的統一。

兩年後的天顯元年(926年),阿保機傾國而東,滅掉了立國二百年之久的「海東盛國」渤海,「得地五千里」,進而收服女真,統一東北地區,將北方各族置於一個王朝的統治之下。

936年,擔任後唐河東節度使的石敬瑭於晉陽(今太原)起兵造反,在遭到後唐末帝李從珂的凌厲攻伐後,石敬瑭為最終取得帝位,於936年七月,向契丹人求救,條件是「稱臣於契丹主,且請以父禮事之」,並約定成功之後「割盧龍一道及雁門關以北諸州與之」。

這些條件,甚至連石敬瑭的心腹將領劉知遠(後漢建立者)也為之驚愕。

在契丹人的武力幫助下,石敬瑭代唐自立,是為後晉高祖;還親自拜見耶律德光,當面確定了父子關係。

這年,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34歲,老子比兒子小11歲。

這個兒皇帝穿著一身契丹服裝,不倫不類地演了一場傀儡登場的喜劇。


但對中原而言,悲劇的大幕就此拉開了。

938年,兒皇帝踐約,後晉使節獻上「燕(幽)雲十六州」圖籍,向契丹老子割讓包括燕(幽)、薊、瀛、莫、涿、檀、順、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在內的十六州。

其中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的雲、儒、媯、武、新、蔚、應、寰、朔九州則在太行山的西北。

契丹據幽雲十六州之地,盡奪河北北部險要,占據有利的地理形勢,已能隨心所欲地興兵南下。

燕雲地區地勢高於南部地區,騎兵可乘勢就高趨下直接殺入大同盆地,繼而兵進汾河谷地攻取太原、河中。

若再南下或東進,又是從黃土高原就高趨下直撲華北平原的廣大地區。

正如日後蒙古的木華黎所說的,「幽燕之地,龍盤虎踞,形勢雄偉,南控江淮,北連朔漠」。


​而對中原政權而言,雲、朔州以南尚有雁門關等要隘(相當於現存的內長城一線),還算是有險可守;但在河北,石晉割地後,燕山山脈已位於契丹的內地,幽州成為契丹的重鎮,馬足一動,不到黃河,再也碰不到難以逾越的地形了。

為紀念此事,耶律德光改年號為「會同」,又下詔升幽州為「南京」。

自此,契丹正式占有燕雲地區,奪取了這塊東西約600公里,南北約200公里,面積約為12萬平方公里,當時人口大約30萬戶、150萬口左右的土地。

迄後中原政權不知費了多少氣力,也收不回幽燕十六州。

直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令大將軍徐達北伐,才算還我河山,收復燕雲並在古北口設防,至此距石敬瑭的割讓已432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皇帝」石敬瑭

五代時期,有個出賣大片國土認契丹國主做父親的「兒皇帝」,就是後晉的開國皇帝晉高主石敬瑭。石敬瑭原來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在後唐做到河東節度使,駐守晉陽(今山西太原),防備契丹入侵。明宗死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