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時期,篡位的趙匡胤為什麼幾乎沒有被後人指責?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其實對一個人的評價,尤其對皇帝的評價,不能僅僅看他的政權是怎麼來的,而是主要看他做了什麼。

隋文帝楊堅的皇位是篡奪來的,卻一直被稱為明君,他兒子隋煬帝楊廣的皇位是繼承來的,卻落下了千古罵名。

而趙匡胤之所以作為一個篡權者卻名聲不錯,主要是因為他實在不算一個壞人……

(趙匡胤畫像,一個大黑胖子,看起來還萌萌噠)

對於謀朝篡位這種事,在趙匡胤那個時代里簡直再正常不過了。

從唐朝滅亡以後,中國的政權更迭達到了一個喪心病狂的頻率。

短短五十三年間光中原王朝就換了五個,最長的不過十六年,節度使篡權這種事簡直再普遍不過了。

而在趙匡胤兵變時期的周恭帝柴宗訓,當年才七歲,不篡權簡直不好意思。

但趙匡胤開創了一個篡權的新模式。

在宋朝以前,中國的權力鬥爭毫無底線可言,滅人滿門株連九族簡直是家常便飯。

比如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的權力後,幾乎將北周皇族殺的一乾二淨。

五代的政權更迭更為殘忍,身死族滅,父子相殺再普通不過。

但趙匡胤在篡權之前,就已經對參與兵變的將士們說過:嚴禁傷害周朝皇室及大臣。

所以當兵變士兵占領都城的過程中,除了與個別忠於周朝的將領發生了小規模衝突以外,幾乎是一場不流血的政變。

在建國之後,趙匡胤下旨要求子子孫孫優待後周皇室,對待周恭帝,趙匡胤沒有像之前的篡權者一樣將他殺掉或者明著封王背地裡暗殺,而是將他封為鄭王,生活極為優待。

周恭帝死後,趙匡胤十分悲痛,輟朝十日,以皇帝禮下葬。

更重要的是,宋朝是極少有的避免了兔死狗烹的王朝。

中國的封建王朝建立後,總是避免不了兔死狗烹的結局,開國皇帝對待開國元勛們多加殺戮,如劉邦朱元璋這種大規模殘殺自然聞名史冊,小規模的清洗元老也不足為奇。

而宋太祖則開創了新模式——杯酒釋兵權,和平奪權,用優越的生活條件「收購」了手下將領的權力。

既奪了兵權,又讓手下的功臣們保住了富貴,相比於歷代的開國元勛,可以說是十分的仁慈了。

對於百姓,趙匡胤也十分關心,宋朝建立以後,趙匡胤蠲免稅負,勸課農桑,宋朝的百姓在歷代王朝里生活水平都是最高的,雖然宋朝疆域狹小,武功遠遜與漢唐,但宋朝的百姓生活的要比漢唐幸福的多。

而趙匡胤由於是個武將出身,即使當了皇帝後,依然改不了武將的習氣。

他在軍隊中推行的自己的一套鍛鍊身體的武功被稱作「太祖長拳」,成為了當年的馬路武功,人人會打,堪稱宋朝的廣播體操。

宋太祖甚至在科舉考試之後,非要跟狀元賽跑,文人狀元自然跑不過科班出身的趙匡胤(當然也不敢跑過),趙匡胤之後還得意洋洋的炫耀。

甚至在工作中,他也武將之風不減,居然動輒親自動手毆打大臣!讓大臣苦不堪言。

但宋太祖也許毆打大臣,卻在歷史上一直被稱為「仁君」,從他開始,宋朝定下了「不殺士大夫及言事者」的規矩,尊重知識分子,保證當時的言論自由。

終宋一代,被殺的士大夫極為少有,縱使犯了天大的罪(造反除外),也不過是貶謫而已。

而且宋朝對於士大夫極為優待,俸祿補貼都非常優厚,之所以宋朝以如此之弱的國勢和狹小的疆域能夠位列中國正統王朝之列,主要原因就是優待知識分子,而歷史由知識分子書寫,那麼作為宋朝開國之君的宋太祖趙匡胤,評價自然不會低到哪裡去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史上吃相最好看的皇帝

新春秋導讀: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幕後總導演就是趙匡胤,從篡奪的角度看,趙匡胤無疑是亂臣賊子。但是必須要說明的是,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篡奪者中,趙匡胤的吃相是好看的,最文明的,說明趙匡胤是個有底限的人...

趙匡胤兩次問計於趙普,得治國安天下之妙策

公元960年初,時任後周禁軍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派人謊報遼軍南下入侵,周世宗柴榮夫人符太后和年幼的後周恭帝派趙匡胤率兵出擊。而趙匡胤率軍僅走了二十里,就在汴京(今開封)東北的陳橋駐紮下來,然後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