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進為何要拆大宋朝廷的台?其後的隱情是什麼?他的內心究竟有著怎樣的委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水泊梁山說好漢04:柴進為何要拆朝廷的台

雖然宋江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首領,但他只是一個小吏,因為他的能量最大、最為心狠手辣,這才做了梁山首領。

論起身份的尊貴,他是遠遠排不上名次的。

梁山好漢中,除了許多的山賊、土匪、社會閒散人員外,還有許多的降將,如關勝、呼延灼等,這些人的身份地位是遠在宋江之上的,也是堅決支持宋江招安路線的核心人員。

而他們中間,最為尊貴的,還得要數天貴星小旋風柴進。

(梁山好漢之天貴星小旋風柴進)

這柴進到底有多尊貴呢?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家也是龍子龍孫」,那身份自是尊貴不凡。

說到這裡,可能有許多人會疑惑了,大宋皇帝姓趙,怎麼這個柴進也是龍子龍孫呢?

這還得從陳橋兵變說起。

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駕崩,其子七歲的柴宗訓即位,是為周恭帝。

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掌握了軍權。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有傳聞說契丹人將發兵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就急忙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

周軍行至陳橋驛,趙普等人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

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

雖然是陰謀篡位,但趙匡胤還算是一個比較仁厚的皇帝,他不忍心誅殺功臣,於是就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案,剝奪了功臣們的兵權。

(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

但對柴家,那可就沒那麼好心了。

為塞天下人的悠悠之口,趙匡胤封七歲的小皇帝柴宗訓做了鄭王,尊符太后為周太后,以延續周室煙火。

三年後,柴宗訓被遷往房州。

房州,古稱房陵,位於鄂西北大山之中,乃是歷史上頗名有名的流放地之一。

由此可知,柴宗訓至多只是籠子裡的金絲雀罷了,根本沒有人生自由。

又過了幾年,二十歲的柴宗訓在此去世。

他死後,符太后出家了,號為玉清禪師。

淳化四年十月(公元993年),符太后薨,宋廷以後禮葬於懿陵。

《新五代史》說,周世宗柴榮共有子七人,「長曰宜哥,次二皆未名,次曰恭皇帝,次曰熙讓,次曰熙謹,次曰熙誨。

宜哥與其二,皆為漢誅」;宋乾德二年(964年),「熙謹卒,熙讓、熙誨不知所終」。

至此為止,柴榮的直系後裔不是早夭,就是失蹤不見,柴榮這一脈也即絕嗣了。

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是宋廷所為,但可以想像得出,為了防止柴家東山再起,宋朝必然會防範甚嚴,柴家之人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此後又是幾十年過去了,宋朝的皇帝也成了宋仁宗。

宋仁宗可能是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為心地善良的皇帝了,他偶然間想起了柴家人,心中有愧,決定優待柴家。

此時的柴榮的直系後裔已經找尋不到,因此只能「擇柴氏族人最長一人除京官,已在班行則換文資,仍封崇義公。

政和八年(1118年),徽宗下詔曰:「昔我藝祖受禪於周,嘉佑中擇柴氏旁支一名封崇義公。

議者謂不當封周。

然禪國者周,而三恪之封不及,禮蓋未盡。

除崇義公依舊外,擇柴氏最長見在者以其祖父為周恭帝後,以其孫世世為宣義郎,監周陵廟,與知縣請給,以示繼絕之仁,為國二恪,永為定製。

」以法律的形式確保了柴家的待遇,從此柴家後人才明確有了崇義公和宣義郎兩個世襲官爵。

由上述記載不難得知,宋室對柴家雖然沒有趕盡殺絕,但也絕然稱不上什麼厚待,至於丹書鐵券云云,就更只是小說家言了。

(傳說中的丹書鐵券。

而在《水滸傳》中的柴進,顯然是摒棄了歷史上的記載,而是採納了小說家言,說柴家世受大宋朝廷的皇恩。

為表明誠意,宋室還給了柴家丹書鐵券,這個丹書鐵券有什麼功效呢?

正如柴進所說「為是家間祖上有陳橋讓位之功,先朝曾剌賜丹書鐵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無人敢搜。

」這也即是說,柴進經常收容一些「做下不是的人」,將他們私藏在家。

之所以他敢這樣做,是因為有這個丹書鐵券,無人敢把他怎樣。

這樣一來就有一個疑問了,柴進為什麼要這樣做呢?他收留這些犯人,其實即是在挖大宋朝的牆角,視國家法度為無物。

正因為聞知他喜歡收容這些人,許多逃犯都喜歡投奔他而來。

比如武松,就有一次誤以為失手打死人而潛逃,逃到了柴進莊上被收留。

很顯然,這樣的人越是多,社會就越是不得安定,大宋朝也就不得安寧。

俗話說「滴水穿石」,一點一點的不安定積累起來,最終會造成整個社會的大崩潰。

而如果柴進聰明一點的話,也應該知道他們柴家的利益其實是和大宋朝廷的安危是捆綁在一起的。

只要有大宋朝廷在的一天,他們柴家就有一天好日子過。

一旦哪天大宋朝廷不在了,他們家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因為取代宋朝的新朝是絕對不可能再優待柴家、給他們什麼丹書鐵券的。

這個問題其實即是和尚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

可為什麼柴進還要這樣做呢?

這其實即是一種不甘心的心理失衡。

本來天下即是他們柴家的,趙匡胤身為臣子卻篡奪了天下,這其中最為不甘心的當然就是柴家了。

如果從此以後做為一個普通百姓,從此隱姓埋名倒也可以安安穩穩度日,但偏偏朝廷還給他們柴家發了丹書鐵券。

也許大宋朝廷是一番好意,想表明優待柴家的誠意和決心,但在柴家看來,這顯然是一種侮辱和提醒,提醒柴家千萬別心存恢復大周的僥倖和幻想!

這樣一來,柴進對大宋朝還能沒有一丁點的想法嗎?雖然明知道挖大宋牆腳,就是挖垮自己的柴家的命運,但這樣的過程就是爽啊!只有做出這樣的「出格」的舉動來,柴進也才會找到一絲絲的心理安慰,柴進也才能充分體會到「我們家也是龍子龍孫」的快感來,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地向眾好漢複述這點,講自己家族的非同一般,說自己家怎樣陳橋讓位。

這個天下已經讓出去了,但在自己的莊上,柴進還是能體會到一絲絲的帝王的快感的!這也即是柴進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收容眾好漢的原因。

(柴進熱衷於收納社會不安定人員。

這其實即是一種不甘心!柴進其實是在發泄對大宋朝的不滿之情!你朝廷不是要追捕這些人嗎?我就是要將他們給藏起來,你越是追得緊,我就越是要藏得多,反正我有丹書鐵券,你拿我也沒辦法。

這樣說來,柴進結交這些社會不安定分子,其實即是一種對大宋朝廷的「反抗」,至於朝廷安危而危及到柴家的命運,那似乎是太過遙遠的事情,自己反正也管不著,得過且過吧!先圖眼前找些心理安慰再說。

而柴進也為自己結交這些好漢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最終也被逼上了梁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後善待柴榮的後人了嗎

五代十國時期後周周世宗柴榮文韜武略是當時亂世之中少有的有能力的皇帝,可惜柴榮最後在北伐契丹收復幽雲十六州時突染重疾,英年早逝。當初趙匡胤作為柴榮的部將被柴榮所賞識對其給予重用,柴榮死後趙匡胤改任...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