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殺了關羽後名氣大增,為何突然暴斃?原因叫人疑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有一個經典的成語叫做「物極必反」說是事情發展到極端,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西方也有一句話叫做:「上帝要讓誰毀滅,必先讓誰瘋狂。

」這句話表達的意思都差不多,在三國中,有一個人的情況就詮釋了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關羽。

在關羽斬龐德,水淹七軍擒于禁之後,名聲達到了巔峰。

書上說關羽「威震華夏」,關二爺的大名被千家萬戶爭相傳頌,連孫權為了討好關羽也趕緊派人來提親,結果被志得意滿的關羽罵了個狗血淋頭。

由此懷恨在心,誓要收復荊州滅了關羽。

從頭到尾,關羽的戰略方針都是沒有錯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曹魏。

關羽雖然瞧不上吳國,但是大家心裡都清楚,還沒有到跟吳國翻臉的時候。

所以關羽自始至終對於吳國都只是採取防禦措施,從沒有對吳發兵。

在攻取了樊城之後,下一步的決定必然是攻取襄陽。

如今的大城市襄樊,就是曾經的襄陽和樊城。

由此可見,這兩座城池當時離得有多近,如果關羽不攻取襄陽,襄陽的魏軍早晚會來攻打樊城,這是必然的。

所以關羽的決策也沒有任何失誤。

唯一的意外因素就來自於東吳的呂蒙。

如果能夠打敗名震華夏的關羽,呂蒙的聲望也就飆升到了巔峰。

求名心切,加上孫權對荊州的志在必得,呂蒙最終生擒了關羽父子,送到東吳沒多久關於父子就死了。

呂蒙一時風頭無二,但是厄運也正悄悄地走來。

結果呂蒙殺了關羽後名氣大增,卻突然暴斃。

真實原因實在叫人疑惑。

演義中的說法是關羽顯靈附身,直接弄死了呂蒙,這顯然是有待商榷的。

三國官方網站給出的說法是:孫權知道殺了關羽之後,劉備肯定會舉全國之力伐吳,吳國必然會遭遇到滅頂之災,孫權為了平息劉備心中的怒火,殺了呂蒙讓劉備息怒。

這種說法顯然也是不靠譜的,如果孫權真的害怕劉備,他就不會對荊州再有想法。

要知道荊州是孫策人生中的污點,加上戰略地點極為重要。

於私孫權要為哥哥爭回這個面子,於公荊州本來就是東吳的,而且位置還那麼重要。

孫權絕對不可能因為呂蒙收復荊州殺了關羽而毒殺呂蒙,要知道,關羽父子是死在東吳的,除了孫權下令,誰敢殺他們。

孫權給出的說法是,呂蒙常年疾病在身,打荊州的時候就有病什麼什麼的,荊州一戰把自己累垮了,神經一放鬆就倒了。

這個說法也是有待考證的,因為呂蒙的死亡報告上寫的清清楚楚,暴病而亡。

很有可能就是孫權乾的,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只有一種可能,呂蒙在達到巔峰的時候,孫權指揮不動他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殺關羽是呂蒙犯的最大錯誤?

關羽是三國名將,千里走單騎成就其忠義無雙,溫酒斬華雄一戰成名。華容義釋曹操更是展現了他義的品格,但就是這樣一個當世名將,卻被呂蒙白衣渡江戰敗,繼而敗走麥城,最終被呂蒙所殺。

功臣呂蒙除去關羽後,為什麼自己會突然死了?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是中國歷史上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個亂世時期,亂世給了各種文人武人以施展才華的空間,各類英雄實是多不勝數,人才輩出,在這種動盪的歷史時期,各路英雄兵敗被殺也時常會有。但除此之外,也...

白衣渡江,怒斬關羽,呂蒙是如何走向末路的?

吳下阿蒙,是每個人學生時期都會學到的成語,而很多人都忽略了這個勵志故事背後的主人公——呂蒙。初孫權以呂蒙將要掌事,勸其多學習而受益,自此呂蒙發奮用功,後魯肅在與其議事後,大為驚訝,評其曰"非復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