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為官,侍奉十個皇帝,他的「三不欺」長樂哲學有什麼猛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馮道這個人估計好多人都沒有聽說過。


他生逢亂世,先後在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個朝代做官,都是豌豆江山,轉瞬即逝;曾一度還在契丹做過太傅;扳指一算,一路走馬觀花,前前後後陪伴過的皇帝竟然有十位之多。

到底是做人臣的沒本事,還是人君們不爭氣,說法不一,因為本是亂世。

這十位倒霉皇帝依次是:後唐的莊宗、明宗、閔帝、末帝,後晉的高祖、出帝,後漢的高祖、隱帝,後周的太祖、世宗,同時附加一位遼太祖耶律德光。

馮道為官時間三十一年,平均每朝六年,伺候每位皇帝三年多。

「亂世出英雄」這句話對馮道來說,並不中用,他在很多人看來不算英雄,不是英雄的格局和材料,甚至是「某奸」成分,歷經這麼多短暫的朝代和皇帝,「某奸」多到沒辦法計算。

很多歷史家會對他嗤之以鼻,包括歐陽修,少有人為他正名,所以湮沒在歷史的額塵埃中。

亂世有亂世的規矩,有亂世的生存哲學。

他是如何苟全性命於亂世,並還能造福一方百姓的呢?

馮道以直言敢諫出名。

他晚年在後周做山陵史時,北漢劉崇犯境,邊關告急,周世宗開會表面上徵集群臣的意見,其實意欲親征,打算一展皇威。

馮道直言不諱地說:「萬萬不可!」

世宗一聽,心頭涼了半截,躊躇滿志地道:

「初唐時候,天下草寇蜂起,明主唐太宗橫刀立馬,總是親自出征,與將士們同甘共苦,最後平息寇亂,贏得百姓愛戴,將卒擁護,四方來朝。

我出馬為何還萬萬不可?難道不該給將士們信心,讓敵人聞風喪膽嗎?說不出所以然來,定饒不了你!」

馮道淡然地赤裸裸道:「陛下您哪裡比得上唐太宗呢?」

一句大白話把周世宗柴榮氣得半死,可大白話有時大實話,字字在理——後世有幾人能比得上李世民的文韜武略?

周世宗不是唐太宗,可成全馮道做成了魏徵。

周世宗柴榮當然不敢不要臉,冒險誇海口,但是當皇帝的都是死犟脾氣,他憋著一肚子火執意親上火線,且不讓馮道跟隨,給他找了一個晦氣差事——為周太祖造墳墓。

如同馮道這樣不怕死敢直諫的臣子並不多,明哲保身是首選,遇人不淑是要當場掉腦袋的事。

他能被歷朝歷代的皇帝老兒相中,走馬燈似的聘他為重臣,不能不說和他這種「剛諫」個性、不會諂媚有直接關係,雖然有時會吃大虧栽跟頭。

馮道在後漢為官時,寫過一篇《長樂老自敘》的豆腐乾小文,後世還能記得下他的一些事跡,多虧這篇小文。

其中說道:

「(吾)所願者者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以三步欺為素。

賤如是,歸如是,長如是,老如是」。

下不欺於地——看看河道縱橫,水土重金屬......能說「善待」兩個字眼嗎?厚土生養萬物而不言,土壤壞了生長的糧食還能放心地入口嗎?土地爺狠狠地偷瞥了您一眼哪!

中不欺於人——「人家不來欺負我都算好噠,哪輪得到有時間去找別人麻煩!萬萬沒有的事!」;好吧,希望是真的,「上不欺於天」,南無阿彌陀佛~

上不欺於天——不用說,直視前方看就好了。

能看清嗎?問蒼茫大陸,誰主沉浮?還不是你我他三人行,各懷鬼胎。

看似簡簡單單,難在身體力行,一以貫之,不論長幼尊卑,貧賤富貴都當做信仰切實奉行,安之若素,做到這三點離「長樂「還會遠嗎?

不遠。

《六韜》中說:富而不犯禮,貴而不驕傲。

這是真知灼見,能得久長。

馮道先生留下的「三不欺」精神財富,不敢妄評說寶貴,但願能對後人再發揮一線餘光和熱,照亮來者。

長樂老的長樂哲學精髓不外乎這「三不欺」,得三不欺者得長樂也。

——長樂的臭豆腐乾子的味道幾何?

————————————————————————————————————

◎ 圖文 / 陳橋驛

▶ 謝謝睿智如您的關注分享,是敗家漢子堅持不懈的原動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此人歷經四朝十帝,是歷史上最牛的宰相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出現過很多著名宰相,比如蕭何、諸葛亮、趙普、張居正、和珅等。但若論履歷最牛的宰相,當屬五代時期的馮道。馮道曾經在四個朝代當宰相,分別是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他為相期間歷經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