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聲燭影:歷史暗箱中的千古之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斧聲燭影:歷史暗箱中的千古之謎

葉超英

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晚,天氣陡變,雪霰驟降。

宋太祖召其弟趙光義入大內,屏退太監、宮女,酌酒對飲。

遠遠的只見燭影下,光義時或離席,有所謙讓退避的樣子。

飲罷,漏鼓三更,殿外積雪數寸。

太祖手持柱斧擊地上之雪,對光義說:「好做,好做!」便解帶就寢,鼻息如雷。

這晚太宗留宿大內。

到了次辰五更,太祖暴死(宋代文瑩野史筆記《續湘山野錄》)。

此情節即為歷史上著名的「燭影斧聲」。

宋太祖暴死之後,其弟趙光義宋太宗登基。

宋太祖是如何死的?宋太宗有沒有使手段謀殺兄長?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對其中的細節都是語焉不詳,沒有定論,「斧聲燭影」的真相永遠封存在歷史的暗箱中,成為一個謎。

歷代史家對這一疑案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大致分為兩派:一派認為,太宗即位並不存在篡弒之事;另一派認為,宋太宗繼位耍了陰謀,做了手腳。

筆者是贊成「陰謀論」的。

從歷代王朝圍繞皇位爭奪的血雨腥風來看,太宗即位用了陰謀是顯而易見的。

而根據一般的常情常理,也可判斷「陰謀論」的成立:一是皇權的世襲制。

封建皇權制度自確立之日起,就是一種自私的世襲罔替制,一般是父亡子繼,且是嫡長子繼承制。

歷史上有少數王朝也有過「兄終弟及」的,但那是做兄長的沒有後代或後代沒有繼承能力。

此時宋太祖的大兒子趙德昭已經26歲,完全有資格、有能力繼承帝位。

皇權的自私本質不會到宋太祖手中就改變,宋太祖肯定是想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即位的。

帝位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弟弟,可能性很少。

其二,即使宋太祖真的想「禪位」給弟弟,也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進行。

這種禪讓既可以為自己在當時和歷史上留下如堯舜一樣讓賢的美名,又可以避免皇室內部因爭位而導致的刀光劍影,保證政權的平穩交接,用不著搞神神秘秘的燭影斧聲那一套。

其三,從宋太祖死後宋皇后的言行可推知太宗即位的不正常。

據《資治通鑑後編》卷八記載:宋皇后知太祖暴亡,派內侍都知王繼恩去召德芳(太祖之子)而不召光義(太宗),可知太祖沒有遺詔確定光義就是皇位繼承者;而王繼恩竟然違背皇后旨意不召德芳而召光義,且王繼恩催促「事久,將為他人有矣」,說明光義與王繼恩早有篡位的預謀;當召來的是光義時,宋皇后大驚失色,顧慮自家母子性命不保(吾母子之命,盡托於官家)。

如果光義是正常繼位的話,宋皇后是不會驚訝也不必擔憂身家性命的。

其四,宋太宗為人一貫心狠手辣、行狀卑鄙齷齪。

有史料說明太宗精於鴆毒之道:《燼餘錄》《國史舊聞》中說已投降的後蜀王孟昶、吳越王錢俶因其而暴卒;《默記》《見只編》中說南唐後主李煜被他在酒里下牽機藥而毒死。

因此,宋太祖的死因可以根據宋太宗的「特長」加以推測:在酒里做手腳毒殺了宋太祖。

宋太宗即位之後為排除異己,對宋太祖的後人斬草除根:979年,趙德昭被迫自殺;981年,23歲的趙德芳突然夭折;984年,趙廷美憂鬱而死。

到今天,燭影斧聲的謎底如何並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們至少可以從中得到幾點啟示:

其一、專制政治是一種暗箱政治,這個暗箱陰暗的程度決定於人心陰暗的程度。

在巨大的權力誘惑面前,人與人之間的鬥爭不擇手段,所有的親情倫理都都讓位於權力鬥爭,其殘忍程度可以窮盡人的想像力。

對此,史學家冷成金在其《讀史有學問》一書中有一段精闢論述:「世界上有兩個最不講道德的地方,一是妓院,一是宮廷。

妓院在社會的最下層,唯錢是圖,連皮肉都出賣了,還有什麼道理可講?宮廷在社會的最上層,唯權是從,連靈魂都不要了,還有什麼道德信義可講?」可以說,封建政治史就是一部無所不用其極的暗箱史、陰謀史,許多東西都是見不得人的。

其二、無論怎麼遮掩事實的真相,都是徒勞的。

時間是一張巨大的篩子,許多東西會因種種原因而漏掉,但某些事實真相就算史無明載,人們也可以憑嚴密的邏輯推理貼近事實的真相。

其三、官修史書,尤其是後來的勝利者為前朝書寫的史書,不可全信。

為了統治的需要,官修史書總要屏蔽掉一些東西。

凡有利於統治的,就大張旗鼓地記載下來,甚至不惜歪曲事實曲意逢迎;凡不利於統治的,就悄無聲息地掩蓋下來,成為歷史暗箱中的千古之謎。

(1626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斧聲燭影之迷:宋太祖是被宋太宗害死的嗎?

對於北宋初年,留給我們的記憶,除了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之外,還有一幕斧聲燭影的大戲;這齣戲的主角,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和他的弟弟——宋太宗趙匡義。北宋開寶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大宋王朝...

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

今天準備來講一講宋太宗趙光義,為什麼想到講趙光義呢?簡單介紹一下他,大家就明白了。這宋太宗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原名趙匡義,後來由於避諱改名為趙光義,所以問題就來了,在父死子繼的封建社會,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