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蜀國的頂級智囊,不遜於郭嘉,諸葛亮也自嘆不如,可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史上,有三次顛倒乾坤、逆天改命的火攻之計:一.曹操火燒烏巢,於官渡之戰擊敗袁紹的大軍;二.周瑜火燒戰船,於赤壁之戰擊敗曹操的大軍;三.陸遜火燒連營,於夷陵之戰擊敗劉備的大軍。

袁紹慘敗,悔不從田豐之計;曹操慘敗,痛哭郭嘉英年早逝;劉備慘敗,諸葛亮也哀嘆了一人,聲稱這個人健在的話,一定可以勸阻和制止劉備、進而免除夷陵之戰的發生和慘敗。

此人,乃是川蜀名士法正。

(足智多謀的法正)

法正,字孝直,生於扶風郡郿縣(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的書香門第,其祖父法真天賦異稟、年少成名,徵辟不就、大隱於市,深得川蜀士人和學子的敬仰,雅號「玄德先生」。

其父法衍學而優則仕,官至司徒掾、廷尉左監。

生活於如此優渥的家庭、受教於如此賢慧的家長,法正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過,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法正的仕途並不順遂。

(青年才俊法正)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天下大旱、顆粒無收,扶風郡發生了餓殍載道的大饑荒,法氏一家也到了坐吃山空的窘境,故此,法正和同郡的孟達一起投奔和依附於劉璋,既謀求生路的安暢和仕途的發展、又接濟和贍養法氏一族的老老小小。

有眼無珠的劉璋不識法正的高才,僅僅任命他為新都縣令,法正疏通無路、上表無門,只能委曲求全的就任縣令一職,苦熬了很久之後,才稍稍的升遷為軍議校尉。

(令人觸目驚心的旱災)

一方面,劉璋並不信任和重用法正;另一方面,法正與同鄉的一個人結怨,此人捏造和散播了關於法正的謠言,栽贓嫁禍於法正而泄憤。

這兩個方面,如同掐住咽喉的兩隻手,讓法正苦不堪言,他常常前往別駕張松的府邸,借酒澆愁、一吐不快,直言劉璋昏聵無能、難有建樹,張松早知劉璋並非賢君明主,也只得唉聲嘆氣。

(與法正過從甚密的張松)

赤壁之戰前,張松受劉璋之命,前往荊州晉見曹操、請求盟好,坐擁雄師百萬、氣吞山河如虎的曹操不屑於劉璋的盟約,草率的打發了張松。

張松懷恨於心,返回益州復命的時候,就勸諫劉璋與曹操斷絕一切的聯繫、與曹操的敵人劉備結盟。

劉璋問「誰可使者」,張松舉薦了法正。

法正與劉備相見之後,受到劉備的上賓禮遇和盛情款待,劉備的風度和氣魄深深的觸動了法正,他返回益州復命之後,又前往張松的府邸,對張松說劉備雄才大略、氣度不凡,張松也心馳神往,願意和法正一起擁戴、協助和效命於劉備,只是無此良緣。

(蜀先主、漢昭烈帝劉備)

豈料赤壁一戰,周瑜的一把大火顛倒乾坤,讓曹操的百萬雄師化為烏有,劉備也借勢而起,一舉攻占了荊襄九郡的大部分,如同臨淵之蛟、騰雲之龍。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劉璋擔心曹操侵占漢中、劍指川蜀,便問計於群臣,張松見機行事,勸諫劉璋求援於劉備,請劉備率軍入蜀、兵合一處,征討漢中的張魯。

劉璋聽從了張松的建議,令法正再一次出使荊州,四下無人的時候,法正對劉備獻上了「裡應外合」之計,依計行事,占領益州可謂易如反掌。

諸葛亮的「隆中對」在先、龐統的敦促在後,又得到法正的響應和計策,劉備才咬定青山、西進入蜀。

(昏聵無能的劉璋)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劉備聽從了龐統的獻計,兵出葭萌關、誘敵斬二將,招降和收編了楊懷和高沛的士卒之後,揮師南進、直逼成都。

成都城裡的內應傳來消息,說鄭度對劉璋提出了「堅壁清野、以逸待勞」的計策,劉璋有一些舉棋不定,尚未決斷。

劉備聽聞此事,倍感憂慮和厭煩,若劉璋採用了鄭度的計策,則劉備軍有糧盡而潰的危機。

處於進退維谷的劉備問計於法正,法正胸有成竹的說:「終不能用,無可憂也。

」因此,劉備才決意進軍。

果不其然,劉璋不用鄭度的上策、而且罷黜了他。

(妙計頻出的法正)

劉備的大軍圍攻雒城之時,法正致箋於劉璋,曉以利弊、明以事理,勸服了劉璋,劉璋開城投降、免除了劉備和劉璋的同宗相殘;劉備鄙薄許靖的懦夫行徑,即便許靖聲名遠播也棄置不用,法正說許靖確實是有名無實的人,但劉備棄用許靖,將損害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美名,劉備以大局為重,才厚待了許靖;諸葛亮、法正、劉巴等人共撰《蜀科》之後,諸葛亮一味的「猛藥去疴、重典治亂」,以致民怨沸騰,法正勸諫諸葛亮「緩刑弛禁、以慰其望」,二人政見不合、優劣難辨,但皆洞見了益州之弊病的本源……因此種種,劉備對法正讚佩由衷、言聽計從,封法正為蜀郡太守、揚威將軍。

(天下奇才諸葛亮)

不過,任職蜀郡太守的法正出現了睚眥必報、假公濟私、瀆職濫權的惡行,擅殺和重罰了一批人,也許是小人得志、胡作非為;也許是少時積鬱、此時泄憤;也許是自恃功高、有恃無恐……無論如何,法正招致民怨的反彈和朝臣的不滿,成了諸葛亮的燙手山芋,諸葛亮礙於法正是劉備的首要謀士之一,劉備十分倚重於法正的出謀劃策,也只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睚眥必報的法正)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占據漢中的曹軍收斂攻勢、採取守勢,曹操和曹軍主力部隊回撤,留夏侯淵和張郃二位大將鎮守,因此,法正推測「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將內有憂逼故耳」,進而,法正諫言劉備,說曹操內憂不解、難顧漢中,守將夏侯淵和張郃的才能和謀略又不及於劉備麾下的謀臣和勇將,此乃天賜良機也,劉備率軍攻奪漢中,攻則必克。

攻奪漢中之後,進可開疆擴土、退可固守要害,這是川蜀之地長治久安的上策。

劉備大讚法正的妙計,親率大軍征討漢中,法正也隨軍而行。

(曹軍大將夏侯淵)

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率軍搶渡沔水,於定軍山和興勢山安營紮寨,法正先獻疲敵之計、後獻伏兵之計,待夏侯淵率軍仰攻定軍山,劉備下令黃忠率領的伏兵奇襲夏侯淵,黃忠一馬當先、俯衝而下,士卒喊殺震天、緊隨其後,劉備軍已是勢不可擋的洪流一般,將夏侯淵率領的曹軍沖得七零八落,夏侯淵猝不及防,被黃忠一刀斬殺。

經此一役,曹軍主將殞命、士氣頹靡,劉軍勝局已定、摧枯拉朽,進而,漢中成了劉備的囊中之物。

(黃忠刀劈夏侯淵)

占據漢中的劉備意氣風發,加之馬超等人的上表勸進,劉備自立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一年之後,法正與世長辭,年僅四十五歲,死因不明,據筆者的估測,死因有三:一.病故,與郭嘉相似;二.過勞而猝死;三.仇家的謀害,法正擔任蜀郡太守一職,結怨太多。

此後,劉備慘敗於夷陵之戰,諸葛亮嘆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此言,與赤壁之戰後的曹操哭郭嘉如出一轍。

即便歷史不能假設,但暢想一下,若法正在,蜀國和劉備又是如何呢?

您認為法正可不可以媲美郭嘉呢?二人有什麼異同之處呢?歡迎您留言討論。

(本號專注於歷史拾遺、人物品鑑,還望您的關注和訂閱,萬分感謝!)

相關閱讀:劉備憑什麼讓曹操看得起?您可能不知道的,作為謀略家的劉備

諸葛亮是一個盤剝百姓的酷吏?他主張的嚴刑峻法是不是太殘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得孔明,如魚得水;得他,則如虎添翼

法正,字孝直。本是劉璋部下。劉璋為人暗弱無能,青梅煮酒之時,被曹操稱為守戶之犬。因為他一無進取之心,二不能識人用人。終究難成大事。法正作為名士之後,家世顯赫,才學滿腹,但在劉璋手下時,卻只做得個...

蜀漢首席軍師並非諸葛亮

說起三國,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確實是不可忽視的,但諸葛亮更擅長的是治國,他有長遠的眼光,也有獨到的見解,治世之能三國時期第一人,正所謂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不要說劉備得兩個也沒得到天下,水鏡先生...

三國秘史之法正與諸葛亮:年表

[東漢獻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天下大亂,法正與同鄉孟達入蜀避難,投靠劉璋。[東漢獻帝建安年間]公元197年——207年過了很長時間,法正才做了新都縣令,後來又回成都擔任代理軍議校尉。既不受重用...

三國雜論之劉備最信任的寵臣非諸葛亮也

法正字孝直,關中人氏。說來有意思的是,法正效力的主人是劉備劉玄德,而法正的祖父法真號玄德先生。法正(176—220),右扶風郡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東漢末年劉備部下重要的謀士。

劉備手下第一謀士竟不是諸葛亮?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東北)人。漢末三國時期劉備手下第一謀士。初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屢獻奇策,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