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殺宦官擺排場,徵召諸侯協助,曹操說他是搞亂天下的罪魁禍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王朝中後期外戚與宦官交替掌權:皇帝即位時年幼,皇太后臨朝稱制,依靠自己娘家人—外戚;皇帝長大成人後,不甘心被控,聯合宦官一起誅滅外戚,宦官干政。
黃巾起義衝擊下,東漢王朝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備,使地方州郡長官擁兵自重,形成第三股強大的軍事勢力—諸侯。
到東漢末年,出了一位外戚,為了誅滅宦官,大擺排場,徵召四路諸侯協助,結果由於自家兄妹觀點不一致,自己被宦官殺死,宦官被他的部將殺光,然而懷有野心的一路諸侯仍然依先前召令入京,滅亡其家族,開始長達三十年的諸侯權臣專政,東漢王朝也從此走向了戰亂。
他就是何進。
何進出身屠戶,因同父異母之妹被選入宮中,得以出仕,黃巾起義爆發後,被任為大將軍,保衛京師。
189年,漢靈帝駕崩,何進的外甥劉辯被立為帝,何進的妹妹何太后臨朝,何進輔政,錄尚書事。
何進久知宦官為天下所共疾惡,加以痛恨此前宦官頭目蹇碩陰謀害他,就暗中布置全數誅滅宦官,讓自己的妹妹何太后臨朝聽政。
在舉行家庭會議的時候,何太后說,宦官統領禁省是漢家老規矩,不可廢。
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麼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何進不能違反太后意旨,退而求其次,就想誅殺那些宦官頭目。
而且他弟弟何苗多次接受宦官的賄賂,也不同意何進殺害他們,並且多次通風報信,充當內奸。
但是以袁紹為首的士人集團力主除惡務盡,在討論具體實施步驟的時候,有兩種意見:
袁紹認為,應該多召集四方猛將及大批豪傑,使他們引兵向京城,威脅何太后同意除掉宦官集團。
袁紹設想的是,太后畢竟是個女人,烽火一起,她畢竟還要聽男人的。
四方兵亂,太后就要抓著何進的胳膊問他該怎麼辦了。
陳琳則主張,誅滅宦官集團好比燒著火爐子燎毛髮,沒有什麼難辦的。
要幹這事不需要找別人,何進自己速發雷霆,行權立斷就夠了。
尋找外援,大兵集合起來,是干戈倒拿,把把柄給別人,只會成為亂惡的台階。
曹操也說,如果真的要治宦官的罪,誅殺首惡,脅從不論,只用一個獄吏就能辦好的事,何必引外兵入京?何進否定了陳琳和曹操的建議,曹操出來以後說:「亂天下者,必進也。
」
無疑陳琳、曹操的意見是對的。
而袁紹的觀點最激進,風險最大。
偏偏何進喜歡擺排場,認為這樣才能顯得自己除宦官的舉動轟轟烈烈,同時不至於因為誅滅宦官集團導致自己家族內部不和睦,畢竟何太后和何苗都不同意這麼做。
於是何進召前將軍董卓駐關中上林苑,派王匡發動他所在郡的強弩手,召東郡太守橋瑁駐成皋,武猛都尉丁原燒孟津,火光照得城裡通紅,都說要誅殺宦官。
果然如袁紹所料,何太后害怕了,罷退全體小黃門,只留何進平素親近的人。
常侍小黃門都去何進那裡請罪,袁紹勸何進處決他們,何進猶豫不決。
而此時宦官們也沒有坐以待斃,謀畫除掉何進。
不久,何進入長樂請求何太后同意,盡數誅殺諸常侍以下,選三署郎進宮守宦宮的住房。
此時宦官張讓帶領段王圭,畢嵐等幾十人,拿著兵器悄悄地埋伏宮中。
等到何進出來,出其不意將其斬殺。
袁紹等人藉此機會帶兵入宮,將宦官殺光,何苗也以同謀害兄的罪名被一併斬殺。
已經在路上的董卓並沒有停下東進的腳步,仍然按照先前召令入京,不久就廢少帝劉辯,另立劉協,又迫殺何太后,殺何太后之母舞陽君,何氏家族滅亡,東漢最後一個外戚專權勢力被剷除,而東漢王朝也從此走向戰亂時代,皇帝和王公大臣們成了諸侯爭霸的人質,開始了三十年仰人鼻息的傀儡生涯。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一 何進
何進在妹子當上皇后之後,他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國舅爺,在漢朝以國舅為首的外戚是一支很強的力量,雖然呂后之亂以後,真正開始了異姓不王的時代,但是外戚雖然不能稱王,其權力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地約束,在東漢...
此人才是導致東漢王朝滅亡的罪魁禍首,曹操對其評價一語中的
我們都知道東漢歷史上曾有過六次太后臨朝,六次外戚執政。對於當時的皇帝來說,他們所面臨的情況是這樣的:在這種畸形的結構中,皇權就像是一個鼎,全靠著下面的四個支柱給撐著。哪四個支柱呢?分別是: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