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志不屈?待價而沽?多重下注?司馬懿為何拒絕曹操的多次徵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晉書·宣帝紀》記載了司馬懿入仕的經過:
漢建安六年,郡舉上計掾。
魏武帝為司空,聞而辟之。
帝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
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堅臥不動。
及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
」帝懼而就職。
根據這一史料的記載,司馬懿本不願意和曹操合作,甚至玩得很大到了在假扮的刺客面前一動不動才躲過了曹操的第一次徵辟,直到最後迫於形勢萬般無奈才被迫出仕,整個過程既表現出司馬懿是漢室的忠臣,又表現出年輕的他機智勇敢,有洞悉真假的才華。
在大肆洗白司馬懿的《軍事聯盟》中,故事竟然被演繹成:剛一出場的司馬懿和他父親司馬防甚至參與了興漢滅曹的政變,於危機四伏中僥倖從曹操的魔爪下逃生。
然而對於這個記載的可信性,後世其實早就有質疑。
宋代學者葉適就在《習學記言序目》卷二九《晉書一》中指出:
按懿是時齒少名微,豈為異日雄豪之地,而曹操邃憚至此?且言「不欲屈節曹氏」,尤非其實,史臣及當時佞諛者,意在夸其素美而無辭以述,亦可笑也?」
清代學者李慈銘在《越縵堂讀書記》中也指出過:
《晉書》先冠以《宣帝》、《景帝》、《文帝》紀,已是紕謬。
……蓋晉人多誣,世所共悉……唐修《晉書》,何嫌何疑,乃舍承祚(陳壽)之直筆,而拾王沈之奸唾,滿紙醜言,自成穢史,……
當然,葉適等人認為《晉書》等關於司馬懿和魏晉之際史事多有誇示諱言的地方,主要還是從人情物理來推斷,沒有提供一錘定音的直接證據。
直到仇鹿鳴博士找到了《北堂書鈔》引用的《魏略》佚文,我們才看到另外一個截然相反的說法:
晉宣帝好學,曹洪自以麄疏,欲屈自輔帝,帝恥往訪,乃託病拄杖。
洪恨之,以語太祖,太祖辟帝,乃投杖而應命也。
在這一版本的故事裡,司馬懿之所以拄著拐杖裝病,是因為徵辟他的是曹洪,等到曹操本人徵辟他的時候,他立即投杖而應命,一個待價而沽、熱衷功名利祿的司馬懿躍然紙上,哪裡有一絲一毫的知漢運方微,不欲屈節曹氏。
我們再來看司馬懿的家族,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在董卓遷都長安的時候官職是治書侍御史,他老老實實地跟隨董卓入長安,董卓對司馬防很是欣賞,將他提拔為洛陽令,到了長安就改任京兆尹——這兩個官職都是首都市長——董卓敗亡之後,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肆虐長安,司馬防還是在朝中任職,和董卓、李傕、郭汜都能合作愉快(至少是虛與委蛇)的人會形成子弟不和曹操合作的家風,並不合邏輯。
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懿的大哥司馬朗,早在建安初年(很可能就是建安元年即196年)就被曹操徵辟為司空府的屬吏,身為司馬家次子的司馬懿在5年後還惺惺作態,在情理上完全講不過去。
此外,司馬防在擔任尚書右丞的時候曾經推薦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在東漢的薦舉制度下,薦舉人和被薦舉人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有著虛擬的類似父子般的感情,曹操對司馬防的態度理所當然是相當尊敬的,基於此,司馬家族與曹操是通家之好,司馬家族本身不存在不肯屈節曹氏的可能性。
綜上,無論是面對董卓、李傕、郭汜能夠「虎狼叢中也立身」的司馬防,還是一早就到父親曾經舉薦過的曹司空麾下任職的司馬朗,這種順勢而為,在明哲保身的基礎上奮發進取的態度是司馬家族的主基調,
這時編寫晉朝歷史的史官和我們說有他們家有一個忠心漢室,不與曹操合作的二兒子司馬懿,豈不是在開玩笑?!
而此時司馬防和司馬朗都在曹操手上任職,已經押上了重注,河內司馬氏像琅琊諸葛氏那樣在不同集團之間多重下注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的。
因此,
司馬懿如果是在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擔任丞相方才出仕,只能說之前曹操方面給予的條件和機會還不夠,或者說薦舉人的力度還不夠(建安十三年時候是荀彧與崔琰聯袂薦舉他),是待價而沽,而不是抗志不屈或者多重下注。
關於曹操和司馬懿的關係,史書還有這樣的記載: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
欲驗之。
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這一說法也是在構建曹氏和司馬氏從一開始就存在嫌隙,並且長期對立的歷史敘事——上述司馬懿出仕曹氏政權本身出於被逼無奈,和曹操對他也常懷猜忌之心相輔相成,努力塑造著一個孟子所謂
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的模式,為後來司馬懿之後種種的不忠行為開脫。
然而,即使唐代修撰《晉書》的史官大量照錄晉朝史臣為司馬懿開脫的說法,但是在這個敘事的前後,還是有大量對司馬懿不利的文本內容:
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
……及平公孫文懿,大行殺戮。
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既而竟遷魏鼎雲。
明帝時,王導侍坐。
帝問前世所以得天下,導乃陳帝創業之始,用文帝末高貴鄉公事。
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跡其猜忍,蓋有符於狼顧也。
故晉明掩面,恥欺偽以成功;石勒肆言,笑奸回以定業。
古人有云:「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於天下。
」可不謂然乎!雖自隱過當年,而終見嗤後代。
亦猶竊鐘掩耳,以眾人為不聞;銳意盜金,謂市中為莫睹。
司馬懿父子處心積慮、步步為營的「自作家門」,使得河內司馬氏從一個源自「諸生之家」(晉武帝司馬炎語)的地方性士族變成門第高貴的兩晉皇族,某種意義也算如願以償,但那些個讓作為既得利益者的自己子孫都聽得羞慚萬分的創業故事,將所有的粉飾吹噓都戳得千瘡百孔。
然而,如果說司馬懿一開始就和曹氏離心離德,出仕任官就是為了當隱忍待機的寄生獸,那肯定與歷史的真相併不相符。
三國中最會裝病的一個人為何最後卻得了天下?
司馬懿出生於179年,比諸葛亮大2歲,屬於公元二世紀的「70後」,與「40後」的袁紹、「50後」的曹操、「60後」的劉備等人相比他是小字輩。董卓進洛陽時司馬懿才10歲,曹操迎天子到許縣時司馬懿才...
《晉書》里的司馬懿,到底是隱忍?還是殘忍?
司馬懿傳統印象的形成源自於《晉書》。《晉書》是唐朝人編纂的,不僅沒有為司馬懿洗白,甚至還一定程度上貶低司馬懿,以為人臣者戒。問題是這部書的質量在二十四史中幾乎墊底,雖然搜集了不少資料,卻完全不加...
若是此人長壽,司馬懿甘為人臣,三國歷史或是另一番格局
文 | 江隱龍三國時期,最讓後人有「報應不爽」之感的大約便是漢魏禪代與魏晉禪代了。曹操身居漢相,先後逼死伏皇后及其皇子以及董貴人,後由其子曹丕正式代漢;而兩代之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奪權,後經...
曹操徵辟司馬懿為官,為什麼司馬懿稱病不去?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曹操的江山一本是靠自己的英明神武,另外就是靠自己的強大的人才團隊。曹操是個非常愛惜人才的人,聽說誰有才,一定想方設法的將其變成自己的部下。其中司馬懿就是典型的一位。當年曹操聽說...
司馬懿擁有經天緯地的才華,但當初為何連續兩次拒絕當曹操的官?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當時還是司空的曹操下令,徵辟南陽太守楊俊大力推崇的少年英才司馬懿入府任職。但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對這種升官發財的好事,司馬懿竟然藉口自己得了風痹病,身體半身不遂,生活起...
三國往事:曹操派人刺殺司馬懿,司馬懿為何能躲過一劫?
漢朝的時候,實行察舉制,就是讓地方官員舉薦本地的孝子廉吏出來當官。官員們你推薦我的子弟,我推薦你的子弟,反正就是官當得越大,家族的孝廉就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士族。有個叫司馬防的漢朝官員,他的...
司馬懿辭官?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公元201年,司馬懿被河內郡舉薦為上計掾,隨後被曹操徵辟。當時曹操身居司馬高位,又剛在官渡痛扁了河北總瓢把子袁紹,名動天下。面對這位曹司馬的徵辟,相信不會有太多人拒絕。但司馬懿偏偏就拒絕了。耍帥...
《軍事聯盟》司馬懿屈節侍奉曹魏,只因郭嘉臨終遺言?原因沒那麼簡單
吳秀波、于和偉、李晨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正在熱播,它以洗白司馬懿的方式講述了三國的權謀紛爭。第五集中,徵辟司馬懿為司空主簿的委任狀到了司馬府,不願屈節侍奉曹魏政權的司馬懿,狠下心來驅...
蘭台說史?《軍師聯盟》洗白了想篡位的司馬懿?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白居易的這幾句詩,知道的人不少,意思也都明白,評價忠奸,蓋棺定論也就差不多了,偏偏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位異類,身後的罵名,棺材板子都...
陰險毒辣的司馬懿為何被拍得高大上,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最近火熱的《軍師聯盟》,對司馬懿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包裝,引起熱議,對很多人的歷史觀都形成了衝擊。大多數情況下,司馬懿給人的印象是陰暗狡詐的野心家,在《軍師聯盟》洗白和整容的效果下,司馬懿變成了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