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爭議,「鬼才不死,臥龍不出」?諸葛亮不及郭嘉之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談論三國謀士,就一定會踩到這個雷,那便是郭嘉和諸葛亮到底誰的智謀更高一籌?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在公元207年,劉備從隆中請出了臥龍先生,但是不巧的是郭嘉卻在北征的路上病逝,而郭嘉公認是曹操旗下最善智謀的謀士。

不巧的是,這一歷史巧合,讓郭嘉和諸葛亮兩個原本素不相識,在後人的言語中交上了峰。

為什麼一定要拿郭嘉和諸葛亮對比?這兩個人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少年天才,諸葛亮出山的時候才26歲,當時郭嘉出山也在27歲。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一出山展示出來的能力和思想都非常的成熟,猶如征戰多年的老將一樣,對戰場非常的熟悉。

更關鍵的是,他們都是自己選擇明主,當世人認為,袁紹將會獨霸天下統一江山的時候。

郭嘉卻看出,袁紹難成大器,早早的離開,最後選擇了聲望一般般的曹操,當時的曹操比起袁紹來說,實力非常弱小。

郭嘉卻能和曹操短暫接觸交談,認定曹操定會有一番事業。

曹操在郭嘉幫助下統一了北方,而劉備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更是取得了三分天下,實現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兩個絕代奇才,都對自己的主公忠心耿耿,盡心盡力。

由於郭嘉英年早逝,於是名聲不如諸葛亮,然則曹操對郭嘉的評估極為高,郭嘉去世,曹操悲戚萬分,不止這樣,曹操曾多次追想郭嘉,向朝廷上奏,提到郭嘉就痛楚流涕,給荀彧寫信,或許跟此外人講話,每每說到郭嘉就會痛哭流涕。

在《三國志》中記實,曹操追憶郭嘉說:"奉孝年不滿40,跟我在一同卻有12年,那些辛勞的日子,儘是他和我一路硬扛過來,屢屢千鈞一髮之時,我主張不定,全是他堅決果斷大力促退。

奉孝知道他身體不佳,去不了南邊,假如到南邊只怕就沒有可能歸來了。

可是每次跟他探索大計,他卻總說要先定荊州,他是用命為我立功啊,這一份情我怎麼能忘得了。

我已經給他請了功,討了封,但是對於一個死人,有什麼用,天下能懂我的人何其少,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又棄我而去,蒼天呀,你叫我怎麼辦。

"

從曹操的追憶不難看出,郭嘉和曹操的情誼非常之深。

已經超出了一般的君臣之禮,更像是兩個知己。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對於諸葛亮的評價和總結,如下"然亮才, 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陳壽是一個嚴謹的史學家,所以不難看出,諸葛亮在智謀方面,特別是不善於奇謀。

而郭嘉恰恰相反,善於出奇招,因此才得名鬼才。

所以在這方面,諸葛亮是不如郭嘉的。

曹操赤壁之戰戰敗,撤退的時候曾仰天長嘯,突然說了一句話:"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不過當時曹操的對手是周瑜,而並非是諸葛亮。

周瑜在軍事方面的才華,是要比諸葛亮強。

諸葛亮善於治國,雖然謀不出眾,但卻是一個頂級的大戰略家。

三國中有三個謀士,說他們是政治家,更為貼切一點,因為他們所思考的問題已經超出了謀士範圍。

這三個人分別分布在三大陣營,其一是曹操手下的荀彧,另一位是孫權旗下的魯肅,還有一個就是劉備旗下的諸葛亮,這三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建國方略。

簡單的說,他們提出了不同版本的《隆中對》,這個是郭嘉比不了諸葛亮的一個地方。

郭嘉至始至終都還是曹操旗下的一個謀士,諸葛亮不同,他所思考的問題,已經上升到了國家的戰略層面。

並非是用一條計策,打一場勝仗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論智謀,就連法正都要比諸葛亮強,但是在治國方面,諸葛亮的能力是郭嘉無法比擬的。

各位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謀士是智囊,三國有哪些謀士

謀士也稱軍師,負責出謀劃策,制定戰略路線,在三國時代有很多軍師,他們通過給主公獻策來實現在我的人生價值,那麼在亂世梟雄時代軍師又都有誰呢?我們今天就聊一下三國的軍師!

別拿郭嘉來侮辱諸葛亮

最近網上很多郭吹,把一個紙上談兵的小謀士吹的跟什麼似的,還各種比諸葛亮厲害,小編也是醉了。查了一下資料,在三國志的基礎上,必須為諸葛亮正名一下。從四個角度來評判兩人高低:一:才能二:歷史人物的評...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三國中最厲害的謀士。

小編聽人說過這麼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意思很簡單,郭嘉如果不死,諸葛亮是不會出山的。而事實上也確實有這麼一個巧合,郭嘉在207年去世,臥龍諸葛亮也是在207年出山的,這麼巧,難道真的只是巧合...

為什麼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作為曹操第一謀士,可以說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人物,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而剛好郭嘉去世的那一年,臥龍諸葛亮剛好追隨劉備出山。一個鬼才 一個臥龍 他們之間會不會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和聯繫?郭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