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與劉備,到底誰是偽君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這部名著給人的感覺就是捧劉黑曹。
多數了解三國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曹操在三國時期的所作所為無人能及,雖然不能定他為三國時期的第一人,但是按照成就來說,在他所處的亂世他的成就可以算做名列前茅。
對比兩人,被稱為偽君子的劉備,實際上根本沒做什麼壞事。
而曹操卻是壞事做盡,亂殺無辜,奪人妻女。
但是,以個人或者說對歷史發展的意義來說,曹操的作為比劉備更大。
看似弱勢的一方,其實蓄勢待發
兩人的政治方向不同,導致兩人初期的對外政策猶如正負兩極、水火之勢。
劉備安邦興民,但是如果深層次的分析下去,也許你就不會這樣理解了——在曹仁進攻新野前,劉備就發詔,讓百姓離開新野。
這招實在夠絕的:首先通過劉備的發詔,就把百姓被迫逃亡,居所被燒的怨恨轉移到曹軍上;其次,這些百姓居無定所,只能跟隨劉備,依附於劉備,部分加入劉備軍,增加劉備的軍事實力。
劉備到達樊城後,為躲避曹軍,劉備又帶著百姓逃亡。
在這之前,曹操就有安民的打算,劉備逃亡後,城裡的百姓絕不會受到傷害,但跟隨劉備逃亡,人馬擁擠,渡江困難,還會居無定所,會發生什麼慘劇可想而知。
如果劉備是仁義之人,怎麼會讓百姓跟他逃亡呢?
襄陽之戰中,劉備見曹軍兇猛無常,便下令拋棄百姓在張飛的保護下落慌而逃
可以說劉備利用了人民的心理,這些百姓跟隨劉備逃亡,會失去家園,一方面使百姓對曹軍怨恨加深,為日後掃除荊州曹的勢力打好群眾基礎。
另一方面,這些百姓居無定所,只能跟隨劉備,依附於劉備,部分加入劉備軍,增加劉備的軍事實力。
劉備到了江陵,許多聞劉備「仁義之心」的百姓慕名投奔,這是曹操做不到的,這也是劉備在諸侯群立的亂世下獨到的「發家」之處。
讀三國人物之劉備——哭出來的江山
哭每個人都會,但必須是立時立景立情就得有眼淚流出來。不經過專門訓練,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辦的到的。三國時代的劉備文不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武不能披堅執銳衝鋒陷陣,但是,他嘴角一彎就淚如泉湧的本事,那真...
20歲崇拜曹操,40歲佩服司馬懿,60歲後發現劉備才是真英雄
對三國演義有這樣一段評價:「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20歲覺得曹操最牛逼,是英雄豪傑,挾天子令諸侯,滅袁紹,擒呂布,破西涼,能征善...
劉備難捨新野十萬百姓之迷?真相竟是如此殘酷
在《三國演義》中,花了很多筆墨,用了很多心思,去突顯劉備仁德之君的光輝形象。但劉備仁德的背後,其實是一副梟雄的面目。在諸多劉備的光輝事跡中,不捨棄新野隨從的十萬百姓,是一個亮點。那劉備為何難捨...
《三國演義》:劉備帶著十多萬百姓逃亡是救百姓還是害百姓
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後,諸葛亮小試牛刀,在新野大敗曹軍,引得曹操大為震怒,兵分五路直下江南,要除掉劉備,以絕後患,劉備知道自己不是曹操對手,棄城出逃,臨走時還帶上了十數萬的百姓一起逃亡。
劉備攜民渡江,帳本算得好!
劉備攜民渡江,是愛民,還是以民為盾掩護逃跑?原因是他算了一本帳。 諸葛亮火燒新野、水淹曹仁後,帶領新野軍民轉到樊城。曹操八路大軍攻樊城,假買民心誘降劉備,諸葛亮知樊城守不住,準備退守襄陽。劉備發...
因禍得福的敗仗,成就劉備仁義之名,更令兩位猛將威震天下
劉備前大半輩子,沒有根據地,兵微將寡,多年來東奔西走,屢戰屢敗,後來投靠荊州劉表,劉表給了劉備一個叫新野的小縣,讓他在那裡駐兵,才總算安定了一段時間。
三國典故——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本該知道的文化小知識
俗話說的好:新官上任三把火。意思很明了,就是說新官員上任後,常常做出幾件事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和革除時弊的決心,過後也就一切如舊。說白一點,就是給人下馬威,讓眾將軍心服口服。這句話出自何處呢?
劉備和趙光義都做過同一件事,一個留下罵名 一個仁義遍天下
提到三國時期的劉備和宋朝時期的趙光義,大家都會認為這兩人風馬牛不相及根本不會有任何交集,實際上這二人曾經都做了一件事,但最後兩人卻留下了完全不同的評價。三國時期的劉備建立起來的蜀漢政權一直是三國...
當陽之戰,劉備攜民渡江,是救民還是害民,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
三國演義,小編看到曹操率大軍進犯新野、樊城,劉備攜民渡江。無論是小說中還是在電視劇中,這一段都十分感人。但是小編看到的是,劉備輕率帶百姓搬離家園,造成數萬百姓的無辜死傷。那麼,當陽之戰,劉備攜民...
劉備帶百姓逃亡背後,原來有這麼多的故事
赤壁之戰前,曹操揮軍南下取荊州,發生了劉備帶著百姓逃亡的事。演義竭盡所能表現的是劉備的仁義、愛民,然而,歷史上僅此一次帶百姓逃亡打仗的事情遠沒有那麼簡單, 裡面的故事多著呢。首先,有必要帶百姓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