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信任的良將一場敗仗毀了他的功績最後被曹丕侮辱而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忠臣良將輩出,有很多都是曠古的軍事奇才。

劉備的蜀國有張趙馬黃五虎上將,而在曹魏一方也有五子良將一說,分別是曹操帳下的五員大將:即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征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右將軍徐晃。

而在這五個人裡面最早跟隨曹操也是最受曹操信任的便是于禁。

于禁早期附從鮑信為行將覆滅的東漢王朝鎮守兗州,兗州牧劉岱敗於黃巾黨被殺,陳宮與鮑信擁曹操做了新兗州牧,從此于禁歸屬於曹,他的前程開始放光。

于禁

作為五子良將中最早跟隨曹操的于禁在曹操軍中的地位僅次於夏侯與曹家兄弟,可以說是曹操的得力戰將。

于禁由鮑信招募討伐黃巾軍,鮑信迎曹操領兗州牧,于禁被封為都伯,後在王朗手下,王朗認為于禁有戰略能力便向曹操推薦于禁,認為他的才能可擔大用。

曹操召見於禁,拜軍司馬。

至此之後開始為曹操爭奪天下出兵賣力。

于禁隨同曹操到濮陽討伐呂布,于禁單獨率兵在城南攻破了呂布兩座營寨,又率兵在須昌打敗了高雅。

跟著曹操攻打壽張、定陶、離狐在雍丘包圍了張超,占領了四座城池。

又隨曹操討伐黃巾軍劉辟、黃邵等部,屯紮在版梁。

黃邵等乘夜襲擊曹操營寨,于禁領部下迎擊,打敗了黃巾軍,斬殺黃邵等,迫使黃巾軍全部投降。

之後的于禁更是屢立戰功,于禁不論從人品還是能力上都得到曹操的信任,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心腹將軍。

但是一切的變化卻發生在了樊城之戰。

這一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從荊州開始發動北伐,關羽率領部隊攻打荊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出大將于禁率領七軍援救襄樊。

或許是時不助於禁八月連綿大雨,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為漢水所淹。

于禁、龐德上高處迴避。

于禁

關羽趁機領水軍攻擊于禁、龐德,于禁等無處可逃,最後龐德戰死,于禁投降。

於是他成了「水淹七軍」的悲劇主角,並從此開始了悲哀的後三年半。

被俘虜後索性像龐德一樣就義也成,偏偏於將軍投降了關羽,第一次受蜀人之辱!引得曹操感嘆「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及龐德也!」

呂蒙白衣渡江,關羽大意失荊州,于禁又歸屬吳,第二次受辱孫權釋于禁之囚。

魏、吳和,于禁得以歸國,曹丕見著他的時候他已經是鬚髮皓白,形容憔悴!哭的不成樣子,可見投降後受了多少磨折!

本以為歸國後可得以保全,不曾想曹丕表面一套背後一手,軟綿綿地要了為大魏戎馬近三十年的老於將軍的脆弱的生命。

曹丕表面上對於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後,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兒子於圭嗣封益壽亭侯的爵位,諡號是厲侯。

于禁

可憐于禁就此憂死,晚節不保,丟了尊嚴,丟了性命,甚至丟了二十八年來的點點滴滴的功勞!大魏功臣閣中少了五子良將之一的於虎威一席,總顯得有些單調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