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被殺之後,呂蒙為何行為詭異,在宴會上突然神秘死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呂蒙是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名將,也是中國古代將領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他原本目不識丁,被稱為「吳下阿蒙」,後來勤學苦讀,走出了「吳下阿蒙」的陰影,「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便是出自呂蒙。

呂蒙的一生非常傳奇,留下許多經典的故事,像勤苦求學,白衣渡江等等,但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名將在正值壯年之時便撒手人寰,享年四十二歲。

因此,呂蒙的死因也被後人猜測不斷,那麼呂蒙的死因究竟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帶您一探究竟。

關羽陰魂索命之說

這個說法出自小說《三國演義》,聽起來極為詭異,呂蒙趁關羽攻打襄樊時偷襲荊州,最後導致關羽敗走麥城被殺。

呂蒙在回去之後,孫權大擺慶功宴,在席上孫權親自給呂蒙賜酒,呂蒙接過之後剛準備飲下,突然將杯子摔在地上,一把抓住孫權,大罵道:「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人見狀後大驚,這時呂蒙將孫權推倒在地,大步走向孫權位置上坐了下來,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道:「我自破黃巾以來, 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 隨後呂蒙便倒地身亡,七竅流血而死。

而這段描寫實在是非常生動,讓人大有「報應不爽」的感覺。

羅貫中之所以這麼寫,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中貫徹的是「尊劉」的基本原則,蜀漢政權自然也就被放置在了正義的一方。

而關羽,在羅貫中所處的元末明初時期,本來就擁有大量的「粉絲」,民間信仰氛圍很重。

所以,羅貫中乾脆更進一步,直接給他附加上了許多正史中並不屬於他的成就,比如斬華雄、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等,將關羽打造為戰神,並且特別突出了關羽的「忠義」。

那麼在小說當中,關羽這樣一個光彩奪目的人物被殺,自然會引發讀者的強烈不滿,而讀者的情緒需要宣洩,東吳陣營就得死一個大人物來「陪葬」,所以作者自然就想到了導致關羽失荊州的始作俑者呂蒙。

因此呂蒙必須死,而且要死得很慘,那麼關羽索命也就成了一個很好的辦法。

這樣一來,讀者的情緒也就得以穩定了。

孫權毒害之說

有人認為「七竅流血」明顯是中毒而亡,那麼這個下毒者是誰呢?首先想到的就是孫權,原因有二。

第一,呂蒙當時功勞很大,兵不血刃就拿下荊州,完成了當年周瑜和魯肅都沒能完成的功業,有點功高震主的意思。

第二,歷史上的孫權並非是一個大度的人,這一點尤其體現在孫權的晚年,肆意殺戮功臣,再加上小說中的這段情節,由此很多人便得出了「孫權毒殺呂蒙」一說。

但這也只是後人的猜測而已,並非史實。

而有些人則認為「孫權毒害說」乃是陰謀論,看似有模有樣,其實並不可信。

殺關羽取荊州,是孫權自己的決定,呂蒙立了大功,孫權怎麼可能做出這種自毀長城的事情?而且在呂蒙染病期間,孫權曾尋遍名醫,盡心為呂蒙治療,並且在呂蒙死後,孫權更是悲痛萬分,縮食減眠以示哀悼。

所以要說是孫權毒害呂蒙,確實難以讓人信服。

勞累或者瘟疫導致其病故

在史書《三國志》中,有明確記載呂蒙是病死的,那麼這個「病死」的說法可信嗎?小編個人認為還是比較可信的。

首先,呂蒙常年征戰導致積勞成疾,自然早已落下一身傷病,加之沒有好的修養,發病的幾率還是很大的。

還有關於「瘟疫」的說法,史料中記載,呂蒙、孫皎、蔣欽、甘寧等這幾個東吳名將都死於同一年的,所以後人猜測在建安二十四年,應該是發生過瘟疫,而這個的確也是有可能的。

小編結語

在小編看來,呂蒙之死,非關羽陰魂索命,也非孫權毒殺,確實是積勞成疾,染病而亡。

英雄氣短,奈何天意如此。

總之,《三國演義》與《三國志》我們要區分來看,《三國演義》畢竟只是個小說,看它也就圖個樂,不必當真,而看《三國志》研究歷史,也用不著來「鄙視」《三國演義》,這兩者都是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的。

如果您對歷史趣聞感興趣,那就關注小編吧,每天為您提供新鮮乾貨,歡迎您評論轉發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呂蒙死於孫權的詭計權謀,還是自作孽不可活

三國時期,有太多的英雄抱負未實現就死去,可謂是悲劇又悲壯,借用太史慈的那句話,武將最大的悲劇就是不能戰死沙場,而呂蒙的死,根據記載是病死。呂蒙的死充滿了神秘,呂蒙是死在自己最為巔峰時期,死在斬殺...

呂蒙去世其實與關公顯靈無關

《三國演義》里有一起靈異事件,去世的不是無名之輩,而是東吳大都督呂蒙。此事出現在小說七十七回,呂蒙忽然被關羽附身,七竅流血而死。這種情況在我國民間叫「顯靈」。

呂蒙究竟是怎麼死的?當真關羽冤魂索命?

《三國演義》里名將的死法各有不同,除自然原因死亡(老死、 病死)外,中箭致死是最多的,如太史慈、甘寧、龐統、黃忠、徐晃、 張郃等。其次,有各種死亡,憂死如諸葛亮、陸遜;氣死如周瑜、王 朗;戰死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