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喜讀二十四史,但同樣是讀史,主席自己有何獨特的視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毛主席一生酷愛讀書,在他讀過的書中,記載中國正史變遷的二十四史則是他最愛的讀的書,可以說是沒有之一。

二十四史看上去是講王朝更迭的,但實際上,在這四千萬字中,實際上是包羅了中國社會幾千年演變的各種經驗教訓。

換句話說,他表面是枯燥歷史典籍,但實際上卻是一部涵蓋中國萬物的百科全書。


講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了,二十四史我也看過,但我為什麼就沒有那麼大的收穫呢?這裡我想說的是,毛主席讀二十四史是有他獨特的視角和獨特的方法的。

首先,二十四史是一部政治史,他講述了中國歷史發展幾千年來存在過的大大小小的王朝政權。

常人可能只看到了皇帝的更迭以及朝代的變化,但毛主席卻在讀書時加入了自己對歷史人物的理解。

在早些時候,詩史思寫過一篇毛主席關於李克用和李存勖的文章,大家可以出門右轉找到。

古代的歷史人物毛主席則將他們的親身經歷與自己的生命體驗相互應證對比。

失去愛子的毛主席 晚年為何常常向周圍人提起這對父子兵?

這裡再舉個例子,當毛主席讀《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時,當他讀到:「今項羽剽悍,今不可遣,獨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

卒不許項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陳王、項梁散卒」,毛主席在讀完這段話後短短的在書的扉頁下批註:「項王非政治家,漢王則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

」對於漢朝的歷史,毛主席對劉邦特別感興趣,他非常關注人物的出身。

1959年,在一次會議上,毛主席曾說:「劉邦能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出身貴族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接著他又說:「老粗出人物,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南北朝,宋、齊、梁、陳很有幾個大老粗!」

可以說,從歷史人物本身出發,從政治人物的奮鬥歷程出發,這是毛主席讀史書的一個視角。

除了人物性格,毛主席還將二十四史變為學習戰爭,認識戰爭規律的兵書。

二十四史不單單是政治史,在某種程度上更是一部軍事史,毛主席把他當成兵書來讀。

比如,在讀到《舊唐書·黃巢傳》時,毛主席竟自己親手動筆,將黃巢的行軍路線圖在地圖上畫了出來。

在歷史上眾多的軍事家中,毛主席格外對李世民大加讚賞,他也曾對周圍的工作人員說:「打仗要像唐太宗那樣,先守不攻,讓敵人進攻,不准士兵談進攻的事,談論者殺。

待敵人屢攻不克,自家兵士氣憤不已,才下令反攻,這樣便一攻即勝,這樣一可以練兵,二可以練民。

」在作戰時,要學習李世民的靈活多變。

敵強我弱時,李世民善打持久戰,厲兵秣馬,而一旦時機成熟,李世民又兼具連續作戰精神,窮追猛打,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

例如武德二年回救太原之戰,李世民在柏壁村堅守不出最後一旦出擊,一日八戰,一舉擊敗宋金剛,收復北都太原。

在戰鬥中,李世民收服大將尉遲敬德,尉遲敬德也成為李世民身邊最為重要的將領之一,柏壁之戰是唐統一全國的重要一戰,也是中國戰爭史上後發制人、疲敵制勝的典型戰例。

對於歷史上的農民運動,則又是毛主席關注的角度之一,從陳勝吳廣起義到三國農民起義再到清太平天國起義,毛主席總是饒有興趣的對比閱讀,在1958年的武昌會議期間,毛主席多次對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作出點評:「極端貧苦農民廣大階級夢想平等、自由、擺脫貧困、豐衣足食。

」他認為,廣大農民群眾不僅在長期的封建時代是歷史發展的推動力,而且直到今日,仍然是蘊含著要求改變一窮二白、擺脫貧困,追求平等自由旺盛的革命積極性。

除了政治軍事等外,毛主席還有一個視角便是研究歷史上的農業生產與社會生活,比如,毛主席在讀到《後漢書·光武帝紀》時,就著重讀了劉秀早年勤於耕田的文字,而讀衛青霍去病時,他又著重讀了衛青在少年時為別人放羊的相關記載。

毛主席曾說:「卑賤者最聰明」。

二十四史是中國歷史發展的精闢總結,也是中國智慧最權威最生動的表達。

總之,不論什麼視角,毛主席從這套書中汲取了大量的精神營養,通過讀這部宏巨的歷史典籍,毛主席對中國的過去、現在、未來都可以說了如指掌,對中國革命的前途也更是充滿信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毛爺爺一語道破其中道理

劉邦,沛豐邑中陽里人,西漢開國皇帝,秦時任沛縣泗水亭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占沛縣等地,後稱沛公。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因知人善任,注意納...

毛主席評價10大帝王,見解獨到,令人心悅誠服

眾所周知,毛主席不單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人民領袖,也是一位震古爍今的軍事家和戰略家。毛主席尤其喜歡研究古今歷史,他曾對中國歷史上一些有名的封建帝王,進行過深刻的評價;其見解獨到,令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