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碭山前話劉邦之「毛主席眼中的劉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26年,毛澤東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講授課程時講過;「中國政治,可說是地主階級的政治。
皇帝不過是地主的表征,所以每朝皇帝的倒閉,就是地主階級的分裂……如秦末,二世大興土木,人民的人力財力,耗費殆盡。
漢劉邦,楚項羽,陳勝、吳廣,應之而起。
漢高祖先入函谷關,與秦父老約法三章,秦人大悅。
此概指少數地主而言。
」又說:「陳勝吳廣不堪其苦,遂輟耕而嘆,揭起義旗,他們純粹代表農民利益者。
同時有漢高祖、項羽等皆起兵討始皇,結果漢高祖勝,項羽等失敗。
」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這篇名文中,毛澤東寫道:「地主階級對於農民的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迫使農民多次地舉行起義,以反抗地主階級的統治。
從秦朝的陳勝、吳廣、項羽、劉邦起……總計大小數百次的起義,都是農民的反抗運動,都是農民的革命戰爭。
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上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裡,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
」
毛澤東在讀《史記·高祖本紀第八》時以一個政治家的眼光指出:項羽非政治家,漢王則為一名高明的政治家。
儘管劉邦是一個「大老粗」,但是這種知識上的缺陷在毛澤東那裡根本就不是什麼缺點。
毛澤東給予了這個成功者幾乎是「一邊倒」的高度評價。
毛澤東在1957年6月與吳冷西等人的談話中說道:漢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毛澤東指出;「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了解人民心理。
」1962年1月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毛澤東講道;劉邦是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在1964年1月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總結道:老粗出人物!但是,沒有幾個知識分子也不行。
自古以來,能幹的皇帝大多是老粗出身,漢朝的劉邦是封建帝王裡邊最厲害的一個。
毛澤東還舉了幾件有關劉邦納諫的事情:劉敬勸他不要建都洛陽,要建都長安,他立刻就去長安。
鴻溝劃界,項羽引兵東退,他也想到長安休息,張良說,什麼條約不條約,要進攻。
他立刻聽了張良的話,向東進。
韓信要求封假齊王,劉邦說不行,張良踢了他一腳,他立刻改口說,他媽的,要封就封真的,何必要假的。
二十世紀的史學大師湯因比在訪日談話中表示,人類史上最有遠見、對後世影響最大的兩位政治人物,一位是開創羅馬帝國的凱撒,另一位便是創建大漢文明的漢高祖劉邦。
這兩位政治領袖的命運也頗多相似處。
凱撒早年受制於龐培及克拉蘇,劉邦也被項羽打得團團跑;凱撒在帝國建立前夕便遇刺身死,劉邦也在即位不久,於徵討英布的戰爭中身受重傷,沒多久便病逝於任上。
他兩人都未能目睹帝國之建立、文明的興起,但由於他們的遠見和領導,人類的歷史展開了新的紀元。
五十而知天命 漢高祖劉邦是如何逆襲的
劉邦(前256—前195),字季,沛縣豐邑人。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劉邦年輕時遊手好閒,30多歲才當了泗水亭長。秦二世二年(前209年)九月,繼陳勝、吳廣起...
劉邦為什麼能當皇帝,毛爺爺一語道破其中道理
劉邦,沛豐邑中陽里人,西漢開國皇帝,秦時任沛縣泗水亭亭長,因釋放刑徒而亡於芒碭山中。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占沛縣等地,後稱沛公。楚漢戰爭前期,屢屢敗北。但因知人善任,注意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