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義著稱的劉備其實一生無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演義》中,劉備作為中山靖王劉勝之後,漢景帝閣下玄孫,當今皇上漢獻帝的族叔,連獻帝都呼之為皇叔,確實風光。

如果放在現代社會,劉備的名片頭銜這麼多,會嚇死人。

而事實上,劉備卻是一介布衣,以販屨織席為業。

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

」可見劉備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比起曹操、孫權的出身是差多了。

就因為是窮人家出身,所以總以攀龍附鳳來減少與達官貴人之間的距離。

可惜他的職業總成為政敵的罵詞,曹操罵劉備為「賣履小兒」,四世三公的袁術也大罵劉備為「織席編履之夫」,可見大家對他皇叔的頭銜是不買帳的。

家境不好,沒落貴族劉備的一生註定在顛簸流離中度過。

顛簸中劉備養成了敏銳的嗅覺,處事圓滑的性格。

投靠過的諸侯太多了,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劉璋這些各霸一方的豪傑都曾是他窮途末路時投奔或圖謀的對象。

他每次投靠別人都是在利用別人,並非真的從一而終,因為他從小時候開始的理想就是當皇帝,皇帝怎麼能依附別人。

為了他畢生的奮鬥目標,就算依附也是權宜之計。

寄人籬下的生活是很不好過的,他的口碑很差,投奔誰誰都會很警惕,怕他是來算計自己,這也造成劉備在各諸侯之間朝秦暮楚,逗留的時間都很短。

這也怪不得諸侯對他的猜忌,因為大家都有目共睹劉備的所作所為。

呂布不但在得了徐州後沒有傷劉備家眷一絲一毫,還完好無損還給他,另外在轅門射戟時偏袒劉備,幫他解了袁術之圍。

劉備並沒知恩圖報,等到呂布被曹操捉住後向劉備求情,劉備表面答應,最後卻慫恿曹操殺了呂布,與他謙謙君子的行為大相逕庭。

怪不得呂布臨死大罵:「是兒最無信者!」

劉備的失信是天下皆知的。

借了荊州就不打算還,魯肅這個忠厚長者幾次三番被愚弄。

先是說取了益州再還,等攻下益州了,又翻臉不認帳,不還就不還,所以給後人留下了一句「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的歇後語。

進西川時,美其名曰幫劉璋抗拒張魯,結果卻把這位同宗兄弟連鍋端了,讓劉璋後悔莫及。

劉備的失信與他的出身有莫大關係,因為劉備是市井之徒,養成了說話不負責任的習慣,所以等到成為一方諸侯之後也惡習難改。

對比曹操在放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上的大度,確實能看出兩者的優劣。

曹操答應過關羽一旦找到劉備就放他回歸,結果說到做到。

怪不得曹公能「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不失信於人。

正因為劉備的失信,最終讓東吳放棄和平談判,斷然採取用武力解決荊州問題的做法。

這次劉備栽了個大跟頭,結義兄弟關羽被殺,荊州也丟了。

既然事已至此,劉備應該好好反省自己了,卻一意孤行,御駕親征想吃掉東吳報仇。

連營三百里的做法連身為文學家的曹丕這個外行人都嗤之以鼻,劉備還自鳴得意,輕視東吳青年將領陸遜。

劉備對陸遜的態度體現了極度的自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朕用兵老矣,豈反不如一黃口孺子邪?」須知劉備從來就不會用兵,一生都在失敗中惶惶不可終日,卻大言不慚地自稱用兵老矣,焉有不敗之理?夷陵之戰的結局是陸遜火燒連營結束了劉備的政治生涯。

劉備的無信,也間接造成投靠他的謀士良將不多,誰願意和沒有信用的人共事呢?除了諸葛亮、關、張、趙之外,劉備手下一等一的人才十分缺乏,最終使蜀國青黃不接,落到「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尷尬局面,這是劉備生前始料不及的,也應為天下好失信者引以為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志之昭烈帝劉備

三國志之昭烈劉備(一)公元一百六十一年,幽州涿郡涿縣,孝廉劉弘家中誕下一子,被取名劉備!公元一百六十六年,劉備之父劉弘準備接任父親劉雄東郡范令一職,但卻在赴任的途中病死!註:劉備祖父劉雄曾被舉為...

劉備的中年危機

讓我們穿過歷史的彌霧,再次回顧一位白手起家,名震天下的偉大創業者。他的偉大並不是一手創業出三分天下,稱王立帝的成功。而是成功之前面對無數次的失敗仍然堅定不移的信念。即使人到中年仍然一事無成,46...

話說三國 剖析劉備的大偽似真

三國大家最熟悉的應該就是劉備了,作為一個草根創業領袖,多次的起起落落,終究還能成就一番帝業,差點一統江山(如果夷陵之戰沒有失敗的話)。確實他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真的很少,但是對於劉備的功過,人品,...

劉備擁有五虎將、為何不能統一三國呢?

劉備起初只是一個賣草鞋的小販、後來結識了關羽.張飛這兩個熱血兄弟、三人組為了混口飯吃到處受人白眼,投靠大師兄公孫瓚、可是公孫瓚正在抵擋胡人入侵也沒空搭理他、只是隨便託人給他安排了個小縣令(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