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族的奪政之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說起三國時候的奸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是曹操,第二個就是司馬懿了 。

這種觀念其實是受了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

這畢竟是一本演義的書,是在歷史的基礎上加工而成,三實七虛,有很多是為突出主題意淫為之。

《三國演義》的觀點是揚漢尊劉的,在人物的刻畫上就有很大的感性色彩。

《三國志》在

這上面就有很可觀的描述。


其實司馬懿是壓根就沒想過篡位,他一生都是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從曹操到曹丕再到曹睿,祖孫三代都未曾真正信任司馬懿,只是後來時事的發展把司馬家族推向了權力之巔。

曹操早就對司馬懿有戒心。

司馬懿生相「鷹視狼顧」,是個奸臣之相,這個不管真假,很多史書上都有記載。

鷹是禽類,禽類的視力是非常好 ,能看清幾百米之外的東西。

狼顧的意思是回頭看時不用轉肩膀。

鷹視狼顧,給周邊的人帶來極大的不適感,覺得自己猶如獵物,一舉一動皆在對方掌控監視之下。

司馬懿在曹操帳下做謀士時,司馬懿智謀多端,頗具雄心,卻一向低調行事,從未過分引人注意。

,曹操知道司馬懿的本事,對其極為懷疑,就讓他只做了太子曹丕的老師。

後來曹操又有「三馬同槽」的夢,就更加警惕司馬懿,並且一直想找機會除去他,但是曹丕當時和司馬懿關係極好,處處保護,司馬懿才幸免於難。

曹操臨終時對太子曹丕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幹預我們曹氏的朝政、家事,因此一定要嚴加防範,萬不可疏忽大意。

事實上曹丕也沒有忘記父訓,他並沒給這位老師以大任。

只是當時三國鼎立,戰事不斷,國家離不開精兵強將。

曹丕曾多次親征,但是他打仗的水平太臭了,老是打敗仗。

所以他就越發地倚重別人,這個時候司馬懿的軍事才能就又顯現了出來。

曹丕後期,司馬懿就又重新得到了信任和重用。

曹丕死時,司馬懿是託孤重臣之一,所以他到了曹睿時候,仍然很得重用。

曹睿親征只有一次,西鎮長安,但因洛陽出了擁立曹植的傳聞,後來也就再也不敢離開首都,征伐大事都委於外人了。

所謂的外人,既有司馬懿這些人,也有曹真曹休等遠房宗族。

曹氏近宗因為受到猜忌,都過著罪犯不如的生活,沒有一個得到重用的,曹植寫了好幾次
《求自試表》,皇帝都是優詔報答,虛與委蛇,不肯放他出來。


宗族不和,自然外人得勢;戰事不止,自然武人得用,這就是曹魏的病根。

司馬氏既是外人,又是武人,他的家族逐漸強大是不言而喻的事。

當時崛起的強族並非司馬一家,像王凌、
諸葛誕、毋丘儉等都是實力派,司馬氏是其中最強的一支,這和司馬懿的才能機遇分不開,其它的幾支,後來都被討平了。

曹氏遠宗中最強的是曹真一支,但曹真水平不如司馬懿,曹爽就差得更多,所以後來也敗下陣來。

「高平陵之變」對這一事實做了闡述。

司馬懿在消滅曹爽王凌兩股勢力時,大加誅連,不僅殺了忠於曹氏的士大夫家族,也殺了許多曹氏近宗,姓曹的不亡也不行了。

曹魏皇帝從曹丕開始一直都帶著一種無道之君的特徵,天下百姓對他們沒有好感,曹睿不行,後來的曹爽更不行。

曹爽執政其間,亂政也特別多,百姓怨聲載道。

司馬懿在實行篡位步驟時,廢除了許多弊政,做了一些改革,這些百姓都是歡迎的。

所以司馬懿在幾次大行動殺人時,魏國百姓都出奇地沉默,沒有趁機鬧事的。

至此司馬氏開始專政。

在司馬懿去世後,其子
司馬師司馬昭逐漸鞏固司馬氏的勢力。

此期間發生三次嚴重的內亂和割據戰爭,史稱
淮南三叛,皆被平定,司馬氏逐步掌握了執政權。

263年司馬昭為了建立赫赫軍功,統一中國,結束中國分裂,命鍾會、鄧艾及諸葛緒率軍伐蜀,蜀漢主將姜維阻敵於劍閣。

最後鄧艾經陰平直襲涪城,進逼成都。

劉禪見大勢已去而投降,蜀漢滅亡,史稱魏滅蜀之戰。

及後鍾會、姜維意圖叛變,但被司馬昭立即平定。

司馬昭勝利後將要代魏立國,有一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但不久去世。

其子司馬炎繼立後於265年篡位,曹魏滅亡。

司馬炎建立晉朝,是為晉武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家族取代曹魏的真正原因

隨著古裝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播出,掀起了人們對三國歷史關注的熱情;據悉《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在今年秋季也即將播出,這定會再度掀起人們對三國歷史的關注,尤其是對司馬家族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