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三之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點105西學東漸與維新變法思想

1、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睜眼看世界,萌發了向西方學習的思想。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組織編譯了《各國律例》和《四洲志》。

魏源編著了《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對當時知識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學習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2、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清政府內部以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為首的洋務派,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開展了洋務運動。

3、19世紀60年代以後,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加深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逐漸產生了早期資產階級維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韜、薛福成和鄭觀應等。

他們政治上開國會、設議院;經濟上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商戰。

4、19世紀九十年代,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展,主要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啓超、嚴復等人。

康有為把儒家今文經學中的"三世說"和西方的進化論結合起來。

維新思想的宣傳,遭到封建頑固勢力的反對,引發了一場激烈的論戰。

雙方論戰焦點是要不要變法維新,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要不要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

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實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1898年9月,慈禧太后代表頑固派發動"戊戌政變",戊戌變法遭到失敗。

★考點106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果實後,實行專制獨裁,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一股尊孔復古逆流;辛亥革命後,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促進資產階級力量壯大,資產階級要求實現民主政治。

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後稱《新青年》,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

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等大力宣傳新文化,批判封建舊文化,《新青年》和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

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是民主和科學。

它的內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1917年,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提出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2、新文化運動後期,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爆發,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傳播,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大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思想。

3、新文化運動前期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的舊文化的鬥爭,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它解放了人們思想,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奠定思想基礎;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但對於東方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

★考點107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李大釗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的大旗。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李大釗是代表人物,他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2、通過創辦學會、報刊、團體、翻譯書籍等形式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3、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新文化運動的陣營逐漸分化,出現了"問題"和"主義"的論戰。

通過論戰,馬克思主義以其先進性、科學性和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進分子。

4、各地出現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有計劃地宣傳馬克思主義,宣傳活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

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個共產黨組織。

1921年7月,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成立了。

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考點108孫中山三民主義

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政治綱領,在《民報》發刊詞中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

民族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主要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王朝的統治;民權主義--創立民國,主要任務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三民主義的核心;民生主義--平均地權,是三民主義中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綱領。

三民主義的性質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

它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願望,推動了的發展。

但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

三民主義在政治上的實踐分別是進行辛亥革命,建立中華民國;制定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孫中山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增加了反帝的內容,與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在若干原則上基本一致,成為了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礎。

★考點109毛澤東思想

毛澤東思想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它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理論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在大革命失敗後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理論。

在抗戰時期毛澤東發表的《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等文章把中國革命分成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並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

毛澤東思想在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在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將勝利的前夕,中共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

會議把黨的工作重心從鄉村轉到城市,以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為工作中心,從而解決了中國由農業國轉為工業國、以及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問題。

並告誡共產黨人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

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迅速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後,提出要兩種矛盾的理論,並指出要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考點110鄧小平理論

1978年底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共是我黨歷史上一次重要的轉折點,這次會議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把黨的工作重點轉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並形成了以為鄧小平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確提出了"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1992年鄧小平的"南方談話"標誌著鄧小平理論成熟並形成體系;1992年中共十四大使之成為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在1997年召開的十五大上,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

它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鄧小平理論圍繞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

五、現代中國的文化和科技

★考點111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建國初成立了中國科學院,由郭沫若擔任院長,並且將原子能、火箭、電子計算機作為研究重點。

我國於80年代制定的高科技計劃有863計劃。

1995年我國又提出了科教興國的戰略。

2、、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飛彈和人造地球衛星。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於1964年爆炸成功;1964年,中近程飛彈試驗成功,1966年,飛彈核武器試驗成功;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成功。

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第一個太空人楊利偉於乘坐神州五號升上了太空。

3、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其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五大發明",人類的第二次綠色革命。

★考點112"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雙百"方針是在1956年提出的,指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

"雙百"方針提出後在生物學領域首先取得了成就。

2、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總結社會主義時期的科學、文藝工作的經驗教訓,繼續貫徹"雙百方針",指出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其中處理好與人民生活的關係是最基本的。

★考點113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1、建國初,成功地將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教育方針要求學校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劉少奇從中國實際出發,倡導"兩種教育制度"即全日制學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讀學校教育制度。

另外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注意培養少數民族幹部。

2、由於"左傾"思想的影響和"文革"的到來,教育受到了嚴重破壞。

3、"文革"後鄧小平採取措施整頓教學秩序;恢復高考;倡導尊師重教。

改革開放後又提出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

4、基礎教育大力普及義務教育,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中等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並舉;高等教育1993年實施"211工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看劇學歷史——你應該知道的高頻考點

近期抗日熱劇橫掃螢屏,《老九門》《麻雀》《炮神》《怒火英雄》等精彩的劇情,加上李易峰、陳偉霆、趙麗穎等高顏值高演技明星的加盟,贏得了無數觀眾的追捧,尤其是劇中我方戰士與敵人的明爭暗鬥,讓觀眾過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