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霸業的終結:五國伐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戰國後期,惟齊國和秦國最強,齊宣王時任用田忌、孫臏使齊國走上了稱霸之路!到齊閔王時,霸業更上一層樓。

齊緡王,也叫齊閔王,齊愍王。

戰國時期齊國國君。

田地,也叫田遂。

齊宣王子。

田齊政權第六任國君。

公元前300-284年在位。

齊閔王剛即位,齊將匡章就率領齊魏韓聯軍大破楚軍於垂沙,從此楚國不得不依附於齊,可以說,齊閔王在位的17年就是秦、齊爭霸的時代。

齊閔王即位之初,相國孟嘗君田文專權。

田文對內培植勢力,營私舞弊;對外則頻繁組織合縱戰爭。

公元前300年,韓國太子死,齊國派兵驅逐公子幾瑟,並夥同魏國一起強立公子咎為韓國太子。

垂沙之役後,田文又一手策劃了伐秦之戰。

前298-前296年,齊將匡章率齊魏韓聯軍圍困秦國,最終攻破了函谷關,迫使秦國割地求和。

這時候,燕國趁齊國空虛之機偷襲,齊軍班師回國,大破燕國。

齊閔王欲藉此機會滅燕,因趙國保持中立,不派兵干預齊國攻燕之事,距燕遙遠的秦國愛莫能助,只好眼睜睜地看看齊軍向燕國展開猛烈的進攻。

燕軍在權地被齊軍強大的攻勢擊敗,齊軍殺燕軍十萬,兩員大將被俘,幾乎全軍覆沒。

不久,有恩於齊國的趙國,在齊國不加干預,甚至相助下,一舉滅掉中山國。

齊軍權地敗燕,是齊閔王繼破秦函谷關之後,取得的又一場勝利,更使齊閔王稱霸天下的野心進一步膨脹。

燕昭王為了向齊國報仇,讓蘇代到齊國搞反間活動,以折斷齊國的羽翼、拆散齊國的聯盟。

他指使蘇代一方面破壞齊國和趙國的關係,削弱齊國的力量;另一方面,勸諫齊閔王進攻宋國,以轉移齊國對燕國的威脅。

因此,蘇代極力慫恿、引誘齊國攻打宋國。

公元前295年,燕派兵助齊攻宋,由於列強阻撓,齊國只能在割取數城之後停止攻宋。

齊閔王七年(公元前294年),齊閔王聯合宋國一同攻打魏國,在觀津打敗魏軍。

齊閔王十二年(公元前289年),齊閔王任命蘇代為齊相。

從此,蘇代這顆定時炸彈便埋在齊國的心臟,成為齊閔王國破身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齊閔王十三年 (公元前288年),秦昭襄王和齊閔王相約共同稱帝,秦昭襄王為西帝,齊閔王為東帝。

秦、齊稱帝,意在兼并其他諸侯國,這對韓、趙、魏、燕等國威脅很大,為破壞齊、秦聯盟,各國都在加緊活動。

由於齊國稱帝是被動的,所以齊閔王在蘇代來齊國搞合縱的時候,便急切地徵詢齊國稱帝的利弊。

蘇代竭力反對齊、秦聯合。

他勸說齊閔王放棄帝號,集中精力攻宋伐秦。

齊閔王接受蘇代的建議,同意放棄帝號,外交上由聯秦改為聯趙。

齊相韓珉由於繼續堅持聯秦之策,遂被罷免相職。

齊閔王放棄帝號後,一面積極準備伐宋,一面組織合縱攻秦。

蘇代受齊國之託到各國遊說,使齊、趙、燕、韓、魏五國合縱的局面得以形成。

齊閔王稱帝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卻反映出他欲稱霸天下的野心。

蘇代一方面極力勸說齊閔王採納自己的主張,使其與趙國達成攻打秦國的協議;一方面又到趙、燕、韓、魏四國進行遊說,讓他們與齊國組成合縱攻秦的聯盟。

但這次合縱攻秦,五國貌合神離,各有打算,並無實心。

齊國作為領軍大國,心思不在攻秦,而是希望通過與其他四國合縱來削弱秦國,以便於自己滅亡宋國。

齊閔王十 四年(公元前287年),齊、趙、燕、韓、魏五國聯合發起對秦國的進攻。

但五國聯軍駐紮在韓的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成皋(今成皋西北)之間,由於五國各有所圖,並沒有向秦國發動強大的攻勢。

儘管如此,迫於來自五國的壓力,秦昭襄王不得不廢除帝號,並且割地求和。

不久,流於形式的五國合縱攻秦行動就草草收兵。

這次合縱攻秦,齊閔王目光短淺,只想吞併宋國,而不攻打、削弱以致消滅秦國,從而坐失良機,是戰略性的失誤。

齊閔王不但給秦國喘息、擴張、壯大的機會,也給自己留下亡國的隱患。

此後秦國開始戰略反擊,逐步削弱齊國的羽翼,並不失時機地打擊齊國。

齊國不斷受到來自秦國的威脅。

膏腴之地宋國是齊閔王垂涎已久的。

秦昭王去帝號後,各國失去了共同的敵人,於是矛盾公開化。

齊國和趙、魏為了奪取宋國的控制權而公然大戰。

齊閔王十三年(公元前288年)時,齊國軍隊就開始攻打宋國。

當時燕昭王派張魁率領燕軍去幫助齊國伐宋,可齊閔王不把燕國放在眼裡,竟然殺死燕將張魁。

燕昭王只好忍氣吞聲,委曲求全。

到齊閔王十四年(公元前287年),齊閔王發動第二次攻宋。

燕昭王又派二萬士兵,自備糧食協助齊國攻宋,結果迫使宋國割淮北地與齊國講和。

實際上,燕昭王並不願意幫助齊國,為了雪恥,只好佯裝侍奉齊國,以等待機會。

這次攻宋,楚、魏都來爭奪宋地。

齊閔王十五年(公元前286年),任用韓珉為相,齊國趁宋國發生內亂之機發動第三次大規模攻宋。

不甘失敗的趙國又一次向齊國挑戰,挫敗趙國之後,齊閔王緊接著第三次伐宋,這一次孤立無援的宋國終於被吞併了,宋王偃倉皇逃亡到魏國,最後死於溫地。

齊閔王一舉消滅宋國,使齊國的政治、軍事實力達到頂峰。

而齊國也徹底失去了楚、三晉等的支持。

齊國攻宋,遭到秦國和楚國的反對。

秦昭襄王十分惱怒,準備派兵阻止齊國進攻宋國。

後經蘇代從中斡旋才作罷。

但由於戰爭連年不斷,齊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幾乎耗盡,再加上齊閔王不講究對外戰爭和對內治理的策略,專橫跋扈,窮兵黷武,從而內外樹敵,不久就發生五國聯合攻齊的軍事行動。

這也預示著齊閔王國破身亡的悲劇即將上演。

前285年,秦軍越過魏、韓兩國攻齊,打敗了已成強弩之末的齊軍,奪取了位於宋地北界的河東九城。

燕昭王為報齊國攻燕國的深仇大恨,不惜重金廣招人才,不少賢能之士如齊國的鄒衍、趙國的劇辛、衛國的屈庸、魏國的樂毅等紛至沓來。

特別是樂毅,他作為一個有才幹的軍事家,受到燕昭王的重用,被任命為亞卿,改革內政,訓練軍隊,軍事力量日益強大。

燕昭王還派蘇代到齊國反間。

蘇代極盡權謀蠱惑齊閔王。

當蘇代取得齊閔王的信任,又離間齊國和趙國的關係,反間成功後,蘇代認為伐齊的機會已經到來,便派人請求燕昭王出兵攻齊,自己從中響應。

齊閔王不明蘇代的險惡用心,還任命他為將軍,領兵迎擊燕軍。

蘇代便率領齊軍與燕軍戰於晉,兩軍交戰沒幾個回合,齊軍就敗下陣來,燕軍輕而易舉地砍下二萬個齊兵的頭顱。

戰敗的蘇代假惺惺地派人向齊閔王"請罪",而喝了迷魂湯的齊閔王此時仍未幡然醒悟,竟替蘇代解脫說:"齊軍吃敗仗是我的過失,你不要太自責。

"剛愎自用的齊閔王事後又讓蘇代掛上帥印,率領齊軍與燕軍戰於陽城門外。

此次戰鬥,三萬齊軍又成蘇代的犧牲品,不明不白地成為燕軍的刀下鬼。

蘇代的兩次"失誤",大大削弱齊國的士氣和威風,這顆埋在齊國的定時炸彈開始引爆。

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率領燕、趙、韓、魏、秦五國合縱攻齊。

齊將觸子率齊軍與五國聯軍對峙於濟水旁邊。

齊閔王敦促決戰,派人面見觸子,辱而呵斥道:"你如果不盡力作戰,我就滅絕你的族類,掘平你的祖基!"觸子為此十分傷心,準備讓齊軍戰敗。

兩軍剛一交戰,觸子就鳴鑼收兵,齊軍敗退,聯軍乘勝追擊。

觸子駕一輛車而去,不知去向。

接著,齊閔王又派另一位將領達子統帥殘兵在齊城門秦周之地迎戰五國聯軍。

情勢危急但無物犒賞戰士,為了激勵戰士,達子派人向閔王請求賞金。

閔王大發其怒說:"你們這些無用的東西,怎能給你們金錢!"結果齊軍與燕軍一交戰就敗下陣來,達子戰死沙場。

樂毅抓住時機,乘勝進軍,一舉攻下七十餘城,齊閔王此時才發現蘇秦的間諜身份,遂將其車裂於臨淄市中。

然後倉惶逃奔衛國。

衛君避舍稱臣,但齊閔王仍以大國之君自居,傲慢無理,結果遭到衛國人的驅逐。

後又前往鄒、魯等地,鄒人和魯人也拒絕接納。

最後只好奔莒。

楚頃襄王派淖齒救齊,淖齒被齊閔王任命為相。

可淖齒無心救齊,卻有心與燕國瓜分齊國。

最終齊閔王被淖齒所殺。

齊閔王沒有憑藉祖父輩創下的這份號令天下、稱雄列國的雄厚基業,書寫出更加輝煌燦爛的篇章。

後期的他,由於剛愎自用、驕橫跋扈、窮兵黷武、拒聽諫言、任用奸相、不講策略,致使君臣不和、百姓離心、內外樹敵、矛盾日益尖銳。

公元前284年,在五國聯軍的討伐聲中,由齊閔王親自導演的這場國破身亡的歷史悲劇,終於落下帷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濟西之戰經過

濟西之戰發生於前284年,戰國時代燕國名將樂毅統率燕、秦、趙、韓、魏五國聯軍以及楚國攻打齊國的一場戰爭。背景 戰國時代中期,齊、秦兩強東西對峙,較弱的燕國與齊國為近鄰。燕王噲於前318年讓位於燕...

第二次削弱秦國的機會,這五國白白浪費掉了

公元前302年,趙國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之後,迅速強大了起來,這就給企圖東進逐鹿中原的秦國帶來不巨大的壓力。於是秦國便想通過連橫來對抗齊國。公元前288年,即秦昭王十九年,秦國與齊國相約...

樂毅伐齊的關鍵一戰:濟西之戰

戰國中期,齊、秦兩強東西對峙,較弱的燕國與齊是近鄰。燕王噲於公元前318年讓位於燕相子之,以致太子平與子之因爭奪王位而發生內亂。齊宣王於公元前314年乘機攻燕,在50天之內攻下燕都薊,殺燕王噲和...